中国政府应对能源问题的巨大挑战——访经济学家李稻葵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ver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WTO时代,中国和印度等一些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调整增长的新的均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来自于能源方面的各种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本刊就此问题专访了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
其他文献
1月中旬以来,随着花旗,美洲、瑞士银行以及美林证券等多家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巨额亏损的发布,次贷危机的阴影再度以超出人们想象的“杀伤力”席卷全球。这一过程里,国际资本市场的波诡云谲,有关美国经济步入衰退的悲观预期正日趋浓烈。尽管美联储已提前大幅降息,且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布什提出的一揽子减税方案,但是,双管齐下的政策能否承受次贷危机之重、使美国经济就此步出阴霾?从短时间来看,难言乐观。美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
"直过区"是指上个世纪50年代云南省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对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和阶级社会初期的景颇、傈僳、独龙、怒、德昂、佤、布朗、基诺和部分拉祜、哈尼、瑶等少数民族
韩资企业密集撤退、港台企业开始逃离珠三角……围绕着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市场的报道近期不断升温,从而也引致了人们对外企投资中国未来前景的种种猜想。    外资企业主要栖息地的新变局      经济的高速增长、13亿人口的庞大需求、低廉的要素资源……所有这些元素都被专家学者拿来作为分析外企继续看好中国市场的依据。但是,外资企业在中国主要栖息地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却在发生新的变局。  2008新年刚过,南方
无疑,四川大地震是现在最牵挂人心的公共事件。突发的地震震塌了民房,毁坏了路面,切断了交通,遇难者已超过6万人……地震虽然无情,但灾害也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社会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那种守望相助和众志成城的凝聚力,让人感到非常温暖。    面对天灾,我们看到了政府的执政为民,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非政府机构在这场救灾行动中起到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企业在此次抗灾中表现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责任感和令人感动的职
几十年来.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虽然与各个时期的经济特征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由于更多地受到政治目标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社会政治特点.未能充分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
2006年11月30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构想。其后,在中共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将这一构想上升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战略
“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人物”评价 评选使命为全面贯彻国家“十一·五”规划有关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的精神和商务部制定的“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计划,鼓励创业与发展中涌现出
当今,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前景。中亚能源开发力度的持续加大和中国对能源需求的急剧上升与国内能源资源储量的相对薄弱为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增加了新
股权激励方面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最先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的是Berel和Menas。自Berel和Menas之后,众多经济、管理学家以及企业界人士开始关注这种新型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是我国加速城市化和产业化结构变迁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农民工已成为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尽管我国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