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生物教学中的“化难为易”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对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方法进行概述,包括作图法、比喻法、口诀法、归类法、比较法等,以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化难为易 教学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高中生物涉及面广,从组成细胞的分子到生物圈,从微观宏观,有些知识与学生认知水平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机智地应用一些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降低知识难度,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介绍几种高中生物教学过程的化难为易法。
  1.作图法
  1.1概念图有效整合知识
  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往往感觉知识零散、概念多、过程复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绘制概念图的训练,从而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点,明确某个知识点在该章节中的作用、地位,建立起知识内部联系,让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一节课上完时,构建概念图可以很好地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整合总结,这种方式在高三复习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让学生动手构建概念图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缺漏,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发散学生思维。
  例如:以细胞为中心构建生物学概念图,组建知识网络:
  1.1巧画图灵活转化信息
  生物解题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过程,如果只有单纯的语言描述太过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就需要借助图形直观化、形象化。如有关DNA的计算问题、物质穿膜问题等。
  例如: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摇?摇)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本题选项为D,可用下图表示:(﹡表示3H标记,∥表示DNA双链)
  解析:未复制时,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未标记的DNA,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复制之后,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各有1条链被标记,每个DNA再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复制至中期,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被标记,那么每条染色体上也只有1条染色单体被标记。这道题目通过画图配合讲解,解题思路就很清晰了。
  2.比喻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生动、熟悉或浅显的事物说明抽象的、生疏的或深奥的事物或原理。生物知识讲解过程中,学生对一些专业名词、生理过程感觉枯燥无味、难以理解,若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生动、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比拟,则能化繁为简、化深奥为浅显,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妙趣横生。
  在讲解光合作用的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之间的关系时,学生不理解,我打个比方:假如我一个月赚了100块钱(好比总光合速率),花销了60块(好比呼吸速率),那么我这个月还剩40块(好比净光合速率),学生恍然大悟。
  细胞周期时,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是一个物质准备阶段,时间较长,而分裂期时间短。我用“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作比喻。
  在讲到大分子物质从核孔进出时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0时,我打个比方:我们要走出教室,你若是穿墙而过,就穿过一层墙,若是从门口走,则你未穿过墙,即穿墙层数为0。学生笑着点头表示理解。
  学生对酶和底物之间的关系不甚理解,我就解释:“酶和底物像是钥匙和锁之间的关系,同种酶只能催化特定底物的反应。若是底物多而酶少(锁多而钥匙少)。反应速率一定(单位时间内开的锁一定),此时增加酶的浓度(钥匙增多)则反应速率提高(开的锁多);若是底物少而酶多,则提高酶浓度,反应速率不变(锁数量有限,钥匙再多也无济于事)。
  3.口诀法
  常常听到学生称生物为理科中的文科,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学了必修二忘了必修一。高中生物知识繁杂琐碎,记忆量大,教师若能对这些知识点提炼简化,用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诀加以概括,则可以化难为易,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解遗传图谱题时,对解题基本步骤进行归纳,应用口诀:“先看显隐性,再看常或性。”对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细胞分裂过程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有丝分裂分裂期可以用口诀记忆:“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型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出现两体消。”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可记为:“复制完,先配对,配对之后再分离,同源各奔向两极,减二不再有同源,姐妹后期也分离。”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判定:“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Ⅰ。”
  4.归类法
  在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我们通常可以通过对相同类型的例子进行归类点拨,从而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有效突破难点。
  如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在解题时常张冠李戴,于是我举了一些例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白细胞吞噬细菌、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细胞融合、变形虫摄食等,对这些过程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这些过程的共同特点:细胞膜的形态都发生了改变。只要涉及细胞膜形态发生改变的例子,都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生物遗传学部分的特殊分离比问题也可以用归类法归纳解题技巧,如:正常的双杂合子自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双显性: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性=9:3:3:1,特殊的分离比有:9:7、9:6:1、1:4:6:4:1、15:1、12:3:1、9:4:3、13:3等,不难发现,以上这些类型分离比之和都为16,所以若是子代分离比之和为16,则可以推导出其双亲为双杂合子。   在“激素调节”这节课里,可以应用归类法,对激素的本质进行归纳:下丘脑、垂体和胰岛分泌的激素是蛋白质或肽类,在消化道中会被酶分解,口服不能发挥作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为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为固醇类激素,这两类激素,可口服发挥作用。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把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归类,这三个腺体都有一个共性:都要接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或性腺)”分级调节。
  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从性遗传的习题,考试时遇到,得分率很低,于是我讲评时,就找相关习题归类练习,收到较好效果。常见的从性遗传的实例归类:山羊的有角和无角;人类头发的早秃;遗传性草酸尿石症;先天性幽门狭窄;菜粉蝶体色遗传。
  5.比较法
  比较法即联系比较法,是对某些相关问题进行联系、比较分析,并对相同相似的问题进行综合,同时将不同的内容鉴别出来,建立清晰的思维网络及知识体系的过程。这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而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生物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比较法,通常有以下三种类型。
  5.1概念比较,如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比较、自交与自由交配比较、纯合子与杂合子比较、染色体组与同源染色体比较等。以下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
  5.2结构比较,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DNA与RNA的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5.3过程比较,如ATP合成和ATP水解的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比较、精子形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较、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比较,等等。
  通过分析鉴别综合比较,可以对容易混淆的概念或相似的结构进行辨析,更准确地理解区别。对不同的生理过程比较,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发现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进而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以上这些方法也可以同时应用,如细胞分裂过程,可画图与口诀共用,如常见遗传病的名称和类型,可用归类法与口诀共用辅助记忆。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能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倩.运用作图法提高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性[J].生物学教学,2013年(第38卷)第6期.
  [2]王艳江.例谈比喻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1年第49期.
  [3]孟飞.生物比较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基础教育,2013年总10期(中).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教学过程的介绍,进一步阐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希望引起广大物理教师对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重视。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 分组探究 合作意识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毋庸置疑是走向素质教育的,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体素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几年前,江苏省南京市就将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列入中招考评,这使我们重新认
[本刊讯 ]美卓矿机在华独资破碎机新厂———美卓 (矿机 )天津有限公司 ,于 2 0 0 2年 11月 13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开业。新厂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扩大产品范围和生产
人教版选修四在高考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比较更为出题者所青睐,由于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学生硬记知识点很费劲,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很差。下面我就教学中的体会与大家共享。希望学生学习起来能轻松,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首先,明确解题思路,找离子,方法是写出所有的电离方程式和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学生要勤动笔,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解题习惯,在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基
目的 通过湖南方案对新冠肺炎治疗的数据比较和经验分享,探讨新冠肺炎管理的最佳方案.方法 收集全国、湖北、广东、浙江、河南、湖南省以及湖南省内各市区确诊病例数、疑似病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初中化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践行新课程标准,努力构建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应该让学生在获得课本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化学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践行新课程标准,重构化学新课堂,努力用最基本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奠定基础。  一、利用生活资源,重视生动形象
2019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表现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为作用靶点,入侵细胞引起重症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破坏ACE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减退,并有各种行为障碍。目前商品化的AD治疗药物只能缓解部分AD患者的症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通过设计合成新的化学实体,寻找高效、毒副作用小的AChE抑制剂仍然是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本论文基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类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在系统查阅
期刊
期刊
作文难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缺少写作动力。教师要擦亮“欣赏”的眼睛,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积极、及时、有效的评价,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从教师的“欣赏”中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和满足。  一、给予学生积极评价,让学生信心倍增  囿于认知、经验、语言表达能力等,学生的作文中难免有许多不足,教师在评判作文时,不能用范文的标准审视,而是要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精彩之处,哪怕只是一个小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