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中国文化视野下看全球可持续发展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n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可持续发展在环境科学和政策话语中有广泛的共识,但其含义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下是不同的。本文从中国文化角度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追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探索中国和谐发展观重点强调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相似的想法对中国文化来说不是新鲜事物,而是源于古代中国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当前的治理和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儒家思想、道教、法律主义、阴阳等中国传统哲学包含了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哲学。作为一个独特的本地话语,这些概念在和谐的古老意义中被很好的解释和理解,给予中国独特的可持续发展观,对和谐发展和环境管理政策构成影响。目前,中国正在推动中国传统哲学和现代行政价值观的和谐发展的新民族认同。口号“和谐社会”和“中国梦”反映了以实现更加清洁增长,个人繁荣,社会稳定为己任的新方式应对世界。中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概念上,思想上和历史上都有所不同,本文阐述了两国现代国际辩论的融合。目前,中国正在推动中国传统哲学和现代行政价值观的和谐发展的新民族认同。口号“和谐社会”和“中国梦”反映了以实现更加清洁增长,个人繁荣,社会稳定为己任的新方式应对世界。中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概念上,思想上和历史上都有所不同,本文阐述了两国现代国际辩论的融合。目前,中国正在推动中国传统哲学和现代行政价值观的和谐发展的新民族认同。口号“和谐社会”和“中国梦”反映了以实现更加清洁增长,个人繁荣,社会稳定为己任的新方式应对世界。中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概念上,思想上和历史上都有所不同,本文阐述了两国现代国际辩论的融合。口号“和谐社会”和“中国梦”反映了以实现更加清洁增长,个人繁荣,社会稳定为己任的新方式应对世界。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一个新兴的趋势涉及实施,并与亚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试验。然而,很少有研究人员试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了解西方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我们力求通过考虑世界经济强国向东亚的转变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确定为多维和文化决定的发展框架。
  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Z--。今天,中国的快速发展一直以政策表达为基础,采用中国传统的口号管理方法来反映发达的政策。虽然新中国自1949年以来彻底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其发展口号反映了中国公共行政的古老传统。中国传统的治理和公共行政是基于“神权”(君权神授的信念君奎安·谢寿)。在新中国,党的中央机关承担了这一权力和义务。事实上,权力主义的分离,也就是西方民主思想的一个主题,是中国传统的对立面。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现代中国只有在研究支撑着这个历史背景的时候才能被理解。
  在人与环境关系的背景下,自然(和超自然)世界如何被国家所介导的变得重要。正如我们最终认为的那样,中国的深刻的政治和环境史揭示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概念源于古代中国思想和现行政策。这些概念围绕着“和谐发展”,反映了中国思想的一种方式,与发达国家的新方法相结合,处理地方,国家和全球范围的环境管理问题。
  一.西方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
  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与自然和谐已经在西方国家有强烈的道德倡导者。1980年由自然保护联盟、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及其随后的发展WCED、关爱地球以及联合国通过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千年发展目标,社会和环境是西方可持续发展指数增长的领域。
  这种对经济和生态压力的认识产生自然的限制,已经看到世界各地的发展理论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日益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这样的,特别是如果资源利用和废物处理能力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
  科学研究与治理的整合有助于改善复杂的人性化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最近的多学科的尝试夫妇人类和自然系统,实现从参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的转变在文化背景下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可持续性“必须扎根意识和社会文化”正日益被接受,但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文化背景是西方。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它在新中国的应用呢?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文化已经发展了数千年,并没有表现出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的外部影响。中华文明没有全新的文化或制度。与此一致,新中国管理理念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现代西方管理的核心之一。广泛采用中国古代国家所固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哲学现在被重新部署为各种形式的共产主义政治工程的一部分。最近,这种形式采取了“软实力”的形式,与之相比,武装分子和霸气主义的“硬”方法相反。软实力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发展框架的核心概念。这个概念被知识分子所捕获,转化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使权力”。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目前中国政府的文化发展层面是“软实力”的表现,可以被视为中国综合国力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被认为是“以和为贵”或“和而不同”。中国文化中的“和睦”源自“和”(他),具有温和,协调和和解的意义。在哲学上,和谐是多元化的统一,是以有序和有活力的方式生活在一起的不同观点的发展现状。儒家思想高于一切,认为和解是解决冲突的最高理想。它还具有以最低成本找到解决问题的适当方式的想法。中國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和谐与中庸”,“人与自然协调”。
  中国文明史上的古代杰作“周易”被广泛接受,并通过倡导和平与和谐的关系为和谐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启发。鼓励人们逐步培育和谐的精神国家,坚持善良,创造和谐的政治局面,保持和谐的生活环境。有关于清代和谐思想的思想集合,其中包括“保持阴阳平衡”的诚信与和谐思想;从宇宙的角度看,和谐为最高理想的“和谐没有偏见”;从治理角度来看,其中包括官员和公众之间的人际和谐的角度出发,和身心被称为“自我更新和发展”。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现在被广泛地理解为全球环境哲学。但是,当适用于各自的情况时,必须将其与当地条件和文化相结合。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对实践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直接的意义。   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有很多共同點。关于公众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看法研究表明,共同观点是彼此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和互补。和谐发展可以简单地被理解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迭代,但具有鲜明的血统,可追溯到数千年的历史发展。
  和谐发展考虑到物质和精神层面。和谐发展的物质层次是可持续发展,精神层面是指人际和谐。从精神要求更高的共同观点来看,可持续发展可以作为和谐发展的前提。同时,社会和谐对于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文化稳定发展至关重要。面对这个哲学问题是困难的,没有绝对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顺序,而是同时进行和当代的进步。这对传统的中央和规范性治理体系构成了特殊的问题。
  以人为本的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传统观念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在现代治理体系中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和谐发展更加强调人们生活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是修改和改进当前社会经济范式,实现更好的内部和代际发展和环境改善的一种方式。虽然这个概念源于西方文化,旨在减轻即将到来的环境危机,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似,其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最好地理解为和谐发展。在中国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现代化的变种,它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基础,这种传统哲学是多年传统的交汇,可以追溯到近五千年。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从西方的经验中学到,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将传统的和谐理念与既定的文化实践相结合。虽然与西方文化固有的概念相冲突,但是和谐发展正在重新定义,成为中国社会接受可持续发展形式的渠道。中国的趋势表明,下一场革命可能是我们在工业化中所看到的对环境治理的同等水平的社会和经济投资的应用。这是和谐的发展与强大的环境覆盖。像“中国梦”这样强大的思想加上金砖四国的兴起(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和新的金融直觉建议表明,和谐发展模式在世界思维中需要认真考虑。在今天的中国,西方可持续发展的构想是无形的,和谐发展及其在“中国梦”中的表达是促进中国发展的一种文化上可接受的方式。符合世界经济和政治环境,同时在不影响中国治理制度的同时推动环境改善。
  作者简介
  高甲杰(1990.10),男,汉族,山东临邑人,硕士研究生,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采用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不仅可阻挡的潮流下,发展中国家必须清醒认识自身的定位,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期刊
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作品,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批评,文学作品与文学批评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暧昧”关系,有了文学作品,文学批评才有了对象和基础,有了文学批评,文学作品才能更好的深入思想的内核。放眼中国现当代的名家名作,国内并不缺乏各种各样的品评,但这些评论让我感觉文学批评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有人一味的批评以显自己技高一筹,有人大肆赞美难免会有阿谀奉承之态。而《放宽小说的视野》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我
期刊
摘要:环艺设计是一门新兴且能够对空间环境进行合理规划的学科,设计范围广,且同多个科学领域都有联系。如今,研究者又将空间相关概念引入环艺设计中,使其更好地为我国城市建设服务。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较短,对空间的研究、认识都较为片面,使空间在环艺设计中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本论文将提出有关环艺设计与空间的几点策略以期利于环艺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环艺设计;空间;策略  环艺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但其设
期刊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德育”。中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孔子,主张以德树人,提倡“温、良、恭、俭、让”,主张通过教化、德育使人民走向和谐的理想境界。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身为教师必具有师德,他在教育工作中的座右铭是“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大家都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充当的是组织者、教
期刊
宗教问题的探讨往往引人人胜。这不仅因为宗教本身所散发的神秘感,还因为宗教问题牵涉广泛,内容遍及多个领域。尤其在被冷落冰封很长一段时间后重新被拿到桌面,有如冰雪初融,一泓春水东流,更觉新鲜。在此所要讨论的话题,乃是传统宗教的当代价值。述往以知来,我们理当要梳理一下宗教在历史时期曾扮演的角色。  一、历史时期宗教发挥重大作用  谈到宗教在中国传统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一般都能想到宗教在政治中的作用。宗教被
期刊
摘要:随著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课堂上出现了喜人景象。但是,依然经常见到一些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动力不足等现象。教育应该是面向所有同学的教育,如何解决这些消极现象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大事。  关键词:新课改;唤醒;“沉睡的主人”  随着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课堂上出现了喜人景象。但是,依然经常见到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课堂上,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激发兴趣,调动热情,引导方法;但是
期刊
摘要:工笔人物画发展至今,已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也有许多画家一直追寻古人的足迹,深刻的去体会古人作画的技术与方法。唐代工笔人物画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技法也很纯熟,也是现代画家所临习的最好的画作,唐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表现丰富厚重,是值得研究的一门学问。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色彩表现  一、唐代工笔人物画发展的背景  隋唐人物画继承和发扬了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传统。隋代统一之后,南北画家汇集京师,增进了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智能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便捷地进行信息交流。智能手机作为当前持有率高,整合性强的通讯设备,是最具潜力的移动学习终端,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可以有效利用碎片时间,让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能够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大学生;建议  1前言  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计算机
期刊
摘要:进入到必修二的学习,随着教学内容难度的加大,明显感觉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种困难有来自于暂时理解不了的烦恼,也有来自于对生物学习的迷惘和紧张。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感觉到,面对学生的普遍性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并提出应对方法,从知识上,也要从心态上,给予学生动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孟德尔杂交实验;感悟  正文:进入到必修二的学习,学生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学习过程中暴露的
期刊
摘要:本文在第一部分分析了当前我国美术创作教学现状以及在人文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笔者通过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分别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论述了美术创作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方式与途径。  关键词:美术;创作教学;人文精神;培养途径  引言:概括来说,人文精神就是指一种人们对于历史、对于社会、对于自我生活的思考。在这种思考中,具体的又包含了对理想抱负、对自由解放、对个人价值的探索,人文精神体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