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新方式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359483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学的三个环节:“导入一一教学过程一一教学小结”缺一不可。不过有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导入这一环节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它可有可无。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导入的作用在教改的今天更有必要,教学改
  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导入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思绪积极地引入课堂,活跃课堂,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语文课堂 导入 新方式
  一、质疑式教学导入
  依据文本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的探求知识欲王很强烈。课堂教学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与学习的兴趣,抓住学生急于探究的急切心理,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之更好地进入角色。通过这种质疑的方式一方面可是教材文本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和可读性;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质疑方式,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也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形成一种互动的教学关系与氛围。如学习《向沙漠进军》这篇课文时,教师结合目前土地大量沙化、沙漠面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扩大化的现象。提出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这种现象对人类有什么危害?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我们如何治理这种现象?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文章,不仅能让学生从文章的学习中解决这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本文说明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文章的思路,从而达到导入的目的,更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学生通过这样的质疑方式,一方面自己主动地带着问题去研读文本,增强了理解感悟;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从中探寻出自己所感兴趣的文化知识,也就更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激情。
  二、故事直观式导入
  利用故事展示教学内容,激起学生学好奇心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对与文本相关的故事特别感兴趣。故事本身具有趣味性,容易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理,采取讲故事式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听故事的活跃气氛中体味故事蕴含的道理,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知识。故事的讲述容易激起學生的直观形象思维的活跃。学生的直观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很强,形象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事物,给学生带来美感,并且从直观感觉中品味真挚的情感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教学中,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也可将故事的内容与所学的文本材料联系起来,为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作拓展延伸。
  三、学科联导式导入
  根据学科交叉相连特征,激起学生探究创新学科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虽然表面上看联系不大,但有时却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导语的设置不仅是学生产生趣味性、科学性,也为学生这篇文章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为语文这门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材料,例如数学学科的学习就为同学们在解答语文主观题目的精确与严密打下基础。再如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所不同的价值取向,为他们能够理解国外的文章思想内涵作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在教师讲授《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时,因为本文与生物知识联系很密切,所以可以用生物中的知识,即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导入,这样让学生在重温光合作用内容的同时,也了解了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明确人类的食物来源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这样学生通过此文的学习一方面了解了食物的来源;另一方面也能够探寻出更多的食物来源答案。
  四、诗词曲赋式导入
  利用古典文学之美,激发学生思辨激情中国的诗词歌赋不仅富有语言美、音乐美,而且更具有图画美。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引用,让学生明白,古人的深切感受通过一定的诗词歌赋来体现,具有什么样的表述特征,我们现在又有怎样与之相异的感受。学生通过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古典之美能够进一步的培养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在一篇题为文章借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情感,体现了张继落榜后的忧愁、怅惘的心情。因此,教师在设置导语时可以再现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诗,可引用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来让学生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导入课堂,这样教师再加以点拨,让学生再次感受诗人落榜后的心情,学生也就理解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为学习本文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从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趣味性和启发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并且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使课堂成为师生感情交流的桥梁,一个个导入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也相应地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学习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使学生积极地思维,使课堂的气氛活而不乱,有仅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中求知成长,而且会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对新课的教学成效具有较大作用,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教学活动。教师在导入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形式与方法的灵活,还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注重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思路,实现提高教学成效的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名县营镇回族中学)
其他文献
采用含有化学诱变剂EMS的石蜡油,直接处理玉米自交系黄早4和7922的成熟花粉,并结合M_2代突变基因的等位性测验,对花粉化学诱变创造特用玉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EMS处
摘要: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所以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着眼点,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归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互动、合作交流与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互动 教学模式 基本原则  合作与协调精神已成为人类个体在当今及未来社会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化生存条件所必备的心理品质
摘要: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能提高教学实效性、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优势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最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而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素质提高之本,应该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施行教育这一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更高的科技水平。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过程中安全问题、污染控制问题、运营维护管理问题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作文教学的网络化也初见端倪。资源共享的网络将为广大学生的作文学习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就能使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资源 作文教学 作用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在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
摘要:本文从关心爱护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学生体味成功的乐趣、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数学学习困难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数学 学困生 转化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转化好学习困难生,是当今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为之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更新观念,关心爱护学困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