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泊三醇、维A酸及雷公藤内酯醇对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的影响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c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卡泊三醇、维A酸及雷公藤内酯醇对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的影响.

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原代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及COLO16细胞中VEGFmRNA的水平.

结果

卡泊三醇作用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4h和24h后,以及作用COLO16细胞24h后,均可抑制VEGF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分别为1.19×10-4μg/mL、1.51×10-4μg/mL和3.16×10-5μg/mL.维A酸作用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4h后可抑制VEGFmRNA的表达,作用于正常角质形成细胞24h后及作用于COLO16细胞4h和24h均无抑制作用.雷公藤内酯醇对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和COLO16细胞中VEGFmRNA表达均无抑制作用.

结论

在转录水平抑制VEGF生成可能是维A酸与卡泊三醇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对头癣暴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研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某学校内所有暴露人群进行实地普查以及对环境进行调查。采用临床检查,真菌镜检和(或)真菌培养的方法。42株犬小孢子菌,包括从患儿病发分离的40株和从环境中分离的2株,采用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研究,对rDNA的非内转录间隔区(NTS)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部分菌株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共普查7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口服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连服14d为1个疗程。结果 用咪唑斯汀治疗69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总有效率治疗7d为49.0%,14d达85.0%。治疗后患者的瘙痒、风团大小和数量均有明显改善,治疗7d和14d时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d时与治疗7d时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治疗1d后半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开始缓解,3d后
分治对对我科银屑病专科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12月采用口服迪银片联合中药煎剂治疗寻常性银屑病27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的现代概念认为其与免疫.炎症网络和免疫活性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银屑病发病与细胞凋亡和免疫应答调控的关系,我们对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APO/Fas(sAPO/Fas)进行了检测.
近年来,国内外对性病高危人群或城市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研究时有报道,但对农村妇女的调查报道尚少,为了解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中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沙眼衣原体(Ct)的携带率现况,我们对贵州省大方地区138例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了有关检查。
皮肤病的辅助治疗是一种崭新的概念.由于化妆品含有活性成分,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它在不同情况下的功效,目前已成为皮肤病辅助治疗手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妆品不同于抗生素等传统医学意义上的治疗性药物,对化妆品的价值评价是基于临床和生物测量学基础之上的.我们对于辅助性治疗的化妆品的要求是:可改善皮肤的外观,并经临床双盲试验和生物测量学证实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