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诗歌三论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魏晋玄学和诗歌魏晋时代是中国哲学的黄金时代,是一个思辩的时代,以宇宙本体为根本论题的玄学,大大提高了当时人们的哲学思维水平,玄学的一些重要命题,带来了思想方法上的革命,文学总是以哲学作为理论基石的,玄学作为时代精神,不能不影响魂晋时代的诗歌创作。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第六册课本里袁枚的《祭妹文》中有“齿危发秃”语,课本末加注释,人们对此的解释又不相同。《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新编高中古文注释评析》和(高中第六册语文参考
作者蔡珪(?——1174),字正甫,金代学者,工诗文,其诗沉着洒脱,为金人推崇。他写了不少西北道中风物之作,著述亦甚丰。这是一首吟咏风光的五言律诗。写的是居庸关外景色,用《出
我国古代诗歌很讲究“余味”。什么是“余味”呢?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对此有很详尽的论述,意有余味,就是要求一首诗不仅仅具有诗题字面以内的诗味,还要有“咸酸之外”
一周作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最主要的贡献还是他的小品散文,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具有其独特的风格。他的名篇《乌篷船》广为人们传诵,曾经选进大
彼岸,原名林今达,祖籍广东省普宁,1941年生子马来西亚吉打,当过小学教员、报社通讯员、记者。多年来,他创作甚勤,以笔名彼岸、醉言、野夫、人间、稻草人、托马斯·林等,
1979年版《辞海》,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重新评价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在语词注音、释义、书论方面也吸收了旧《辞海》(1936年)出版以来的新成果。因而,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