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口语课的应用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游戏教学法具有注重趣味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近年来的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对外汉语教师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到不同阶段、不同课型的教学过程中。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对其使用提出了具體的建议。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中级口语课 案例分析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54年提出“快乐教育”思想,这是游戏思想的直接来源。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我们认为游戏教学法是指运用游戏作为辅助手段来促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成效的方法。
   一.游戏教学法的相关情况
   目前对于游戏的分类存在多个角度,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分类形式,按课型分可氛围综合课游戏、口语课游戏、听力课游戏、文化课游戏、汉字课游戏;按内容可分为语音游戏、词汇游戏、语法游戏、汉字游戏、语篇游戏、交际游戏;按课堂教学顺序可分为课前游戏、课中游戏、课后游戏;按游戏规模可分为单人游戏、小组游戏、全班游戏等。
   汉语课堂教学游戏具有调节及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互动性,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及学习压力,调动学生主体性意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丰富语言知识的练习方式,多角度且灵活地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搭建起课堂内外良好的师生关系等诸多作用。
   二.中级口语课的相关情况
   张琪(2005)认为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并要求教师课前要认真地准备课程内容,做练习时不仅要“多”而且还要“精”,做到精讲精练,“精讲”要立足于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口语表达,增强真实感使课堂教学与社会交际相融合;“多练”即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搭建适当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因此中级口语课堂的教学效果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对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至关重要。
   三.案例描述与分析
   本部分通过笔者观摩的两个课堂教学案例,具体分析游戏教学法在中级口语课的应用效果,案例均为真实的课堂再现,由笔者整理而成。案例一:在讲解完本课的生词的意思和用法后,教师进行了一个学生熟悉的小游戏,“你来描述我来猜”的猜词游戏,教师将学生分组,两人一组,要求一名学生背对PPT,另一名学生面对PPT,一个人描述一个人猜。每组2分钟,单位时间内正确次数最多的小组获胜。在游戏过程中,负责描述的学生不得说出词的英文翻译,也不可以说出同音的字词。游戏过程中,其他不参与游戏的同学负责计数,老师负责计时,监控游戏的发展。由于当时班级里有5名同学,所以老师让已经进行完游戏的同学自愿与该同学成为一组。游戏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猜词过程中描述不准确的部分进行了梳理和强调,让学生明白其意思。(本案例源自于自己的课堂观摩,级口语课《家乡》。)
   案例一分析: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汉语学习者掌握大量的词汇是使用汉语流利交际的关键。然而在教学中,如何帮助汉语学习者记住这些词汇的用法并且在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交际是对外汉语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学生、词汇的学习与掌握,然而词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着语言学习的各个环节和始终,若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将不利于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
   案例中的教师在生词讲解结束后,立马安排了一个“猜词”的课堂游戏,由于该游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过很多次,所以教师并没有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游戏规则的讲解,而是直接让学生分组,说明游戏的时间后直接开展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答题者猜的词汇是一个一个出现的,而且出现的顺序与生词讲解的顺序也不一致,这样有利于强化词汇的记忆。同时让学生描述词汇的意思、猜词,一方面了解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看学生是否真正明白词汇的用法;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内容开口说汉语的机会。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有通过意思描述词汇的,有通过近义词、反义词描述词汇的,也有通过教师的例句描述词汇的,这都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帮助作用。同时,教师在游戏中的监控作用也不可忽视,对于学生使用不当、存在问题的地方予以总结和二次讲解,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日后改进教学。
   猜词游戏是一个在不同课型、不同阶段、不同人数都可以进行的一种课堂游戏环节,对于游戏参与者的年龄要求也不是很高,游戏规则也简单易懂,但由于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游戏的竞争性依然存在,每次游戏活动的胜负仍未可知。所以对于游戏参与者来说,其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并未因重复的游戏形式而大大降低。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对游戏环节的监控和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查缺补漏,因此对于口语课教师来说,该游戏尤其适合课堂教学环节。
   案例二:
   在学习到新的语言点时,教师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先说出课文中的例句,问学生该句子的意思是什么,然后对例句的意思进行简单的讲解,接下来进行语言点的操练,操练的形式为教师给情境,即句子的前半段,要求学生用当时所学的语言点将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在所有语言点的讲解过程中都采用此方法,但学生有时候没办法说出语法准确、语义符合逻辑的句子,学生在说句子的时候也不是十分积极,只有少数人可以每个语法点都说句子。在讲解“看你说的,……哪儿会/怎么会/哪能/哪里会/哪儿能/哪有”语言点时,教师给出学生以下几个句子:
   ①看你说的,我哪儿能光吃饭不干活儿。
   ②看你说的,我哪儿会只考虑自己。
   ③A:你是不是一个星期没洗衣服了?
   B:看你说的,我哪儿有那么脏。
   ④A:被女朋友甩了吧?
   B:看你说的,我哪儿会被别人甩啊!
   ⑤A:他昨天晚上又玩了一晚上游戏吧?    B:看你说的,我哪儿能不睡觉啊!
   教师在学生说完句子后,在PPT上给出了自己的句子,所有的语言点操练都采用该形式。(该案例出自观看网络教学视频,中级口语课《入乡随俗》。)
   案例二分析:
   教师在语言点的操练环节始终采用一种形式,明显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倦怠,开口说汉语的积极性降低。而且教师给出的情境,学生可能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想出合适的句子,并且使用所学的语言点表达出来。单一的语法操练形式枯燥无趣,学生对单一的形式不感兴趣,学生希望在汉语上感受真实的汉语交际环境,可以让自己把所学内容转换为生活中可以用于交际的话语。因此口语课的语言点操练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结合不同的内容,让操练形式丰富起来。
   游戏教學法在句子的操练中也可以使用起来,如句子接龙/故事接力(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图片或者句子接力说出句子,将其连成一个故事。)、东拉西扯(两名同学分别说出两个不同的句子,要求第三名同学用学到的语言点尽量将前两名的句子拉上关系。)、找不同(教师制作两幅挂图,其中有十处不同,要求学生用句子描绘这十处不同。)、张冠李戴(要求学生在小纸条上分别写出名字、在某地、做什么,将小纸条放在三个盘子里,学生分别从每个盘子里抽出一个小纸条将其连成句子读出来。)、扩展句子(由中心词扩展到短语、句子、长句子、语段。)等。在语言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游戏有很多,教师需要根据语言点的内容灵活安排游戏,避免单一的操练形式,但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语言的练习才是游戏的目的。
   四.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游戏使用的建议
   1.游戏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
   成功的游戏设计往往规则明确、步骤简单,能让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同时还带有一点儿竞争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课堂游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达到有效操练的效果。同一游戏形式不可连续多次使用,同时也不是说每堂课、每个教学内容都要安排游戏,是要在时间允许、内容合适的情况下设计一些游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改变枯燥的学习氛围。
   2.关注学生的开口度
   口语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在其他课型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输出,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交际环境,把书本上的汉语转化为生活中的汉语。因此教师需要围绕课文的话题,最大程度让学生开口说汉语,说出语法准确、合乎逻辑的汉语句子,为日后用于社会交际打好基础。
   3.注意游戏的参与度和教师的监控作用
   在口语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设置的课堂游戏应满足学生数量的要求,游戏过程中,尽量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到游戏环节中,而不是忙自己的事情。教师对游戏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也要及时监控和记录,不可缺少游戏后的总结过程。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反思,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快乐汉语、趣味汉语、知识性与技能性并存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凡.浅析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22期
   [2]张琪.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堂教学设计浅议[D].陕西师范大学2012(5)
   [3]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
   [4]Victor Siye Bao.中文游戏大本营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5]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 [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题中之意,也是应对全球化冲击的必要措施。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教育内容忽视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单一化、形式化,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上,要注重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
内容摘要: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高职院校而言,应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开展校园阅读推广活动,不但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教育所需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还可以丰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有利于形成人人爱读书的校园阅读氛围。尤其是面对当下校园阅读推广活动的困境,更应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作用,使学生社团成为校园阅读推广活动的主阵地,以此来建设书香校园。 
尊敬的王先霈老师、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的座谈会议我们控制了规模,人数不多,但大作家、大理论家多。可以说是群贤毕至,蓬荜生辉。在此,我首先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对出席今天座谈会的省作协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新闻单位的朋友、校职能部门负责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一直以来给予我们出版社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本着大学出版社的
期刊
内容摘要:美国双语政策经历了放任期、限制期、机会期和现在的否定期,其形式也从保持性双语转为过渡性双语。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美国双语教育政策与社会的转型逻辑自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运转良好,其强调英语的偏向性是一以贯之的,但近些年却加深了社会裂痕,美国双语教育因此启示我们要推行多元文化教育、加强国家通用语言、切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美国 双语教育 政策 功能主义  美国的民族双语教
首先,祝贺王先霈老师八卷本文集的出版!同时,我也代表王先霈老师的粉丝,感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能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出这套300万字的皇皇巨著,得以让读者能够完整、全面地了解王先霈老师这一生的主要研究与创作成果。  接到周挥辉社长送我的王老师的文集,我立即想起晓苏的《桂子山上的树》。晓苏曾经以这个题目在华中师大毕业生典礼仪式上做过一次高水平的演讲,其中提到了王先霈老师,称他是桂子山上众多树木中的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环境伦理为视角,探索怀特在其散文中对强式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进而揭示引发环境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   关键词:怀特 散文 强式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思想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Elwyn Brooks White),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评论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随笔作家”。怀特的散文集主要包括《这就是纽约》、《重游缅湖》和《人各有异》。怀特的散文风格辛辣幽默,主题丰富多
内容摘要:“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西游记》是一部世代累积的著作。《西游记》的成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从唐代的玄奘取经的史实到吴承恩最终完成,中间经历了大约八百年左右的时间。《西游记》的发展方向为何不是历史小说、英雄传奇小说,而是神魔小说?本文从唐代玄奘取经的源头探本溯源,关注“西游”的“话语体系”,试图从漫长的演变岁月中找到线索。   关键词:神魔小说 话语体系 佛教中国化 吴承恩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