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要借势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h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或已经得到明显改善的今天,作为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师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难点。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不能消极地等、要、靠,只有积极采取“借势作为、借智深化、借力推进”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战略,努力寻求各方的支持,形成合力,才能突破难点,取得成效。
  借势办学,奠基学校发展
  近期,历城区教育局组织小学校长在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一天半的集体培训。其中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校陈丽老师讲的学校发展策划专题研究中的“借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学校的办学思路有些方面和她的说法不谋而合。
  校长会上区教育局局长郭建军反复强调“借势”办学的重要性,自己学校不投钱或少投钱,借上级政策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的必要性。我们如果心存侥幸或不负责的心理:自己校长还干几天,何必啰嗦这些事,那么这样好的发展机会会如长江之水一去不回。巴斯德普说: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十年前上级建设教师安居民生工程,有的学校借政策给老师盖了楼,老师花钱少住上了新房;前些年上级建设校安工程,使学校一批危房得到改造;去年建设“秸秆锅炉取暖工程”,师生冬天取暖得到了保障;现在上级带头完善学校标准化建设,学校功能室设施得到了补充,达到了一类标准,这一切都要感谢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学校领导能更好地认清形势,多费点心就能使学校硬件设施上个层次。所以说机会是要自己去把握的,当自己有足够的实力的时候,自然就能把握住机会了。这样的机会或许十年后还有,但我想最近几年是没有的,机会是留给有心校长的。
  明确理念,提升学校内涵
  敢于借力,善于借智、借势。要做好“借”的文章,就必须树立理念、找准问题、抓住工作重点。在全体教师中树立“借的发展”理念,推进学校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既要激活内力,更要善借外力,只有充分发挥自力,巧妙借助外力,形成双翼,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腾飞和跨越。准确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剖析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原因,借助他人智慧和优势共同寻找突破口,提出解决办法。通过资源共享、相互支持、共同探究、学习交流等活动,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升学校内涵、提高办学水准。
  借势办学,使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真正受益的是学生和老师,同时对当地群众也产生很大影响。一座座新教室矗立在他们面前,给村里添了彩,给村干部增了光,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一个良性循环,更便于学校在村里开展工作。村领导认为这个校长是来办正事的,不是来混日子的。人活着就要奋争,就要有个变化,苟延残喘、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就是上面领导和师生不撵你,村里老百姓也会把你轰下台去,校长这个位子不是好坐的。
  着重管理,成就学校特色
  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后勤管理两者互为一体,犹如人之两腿,自行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没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就难于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后勤管理在学校全局工作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三大育人功能在后勤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抓好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对推进学校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借势办学工作完成只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开始。如何用势才是学校工作的关键,东西摆在那里,也上了架,也上了墙。如何用势,如何用好势,如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是我们校长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选好各功能室负责人,坚持有责任业务熟练的用人标准。要让各种仪器室发挥作用,而不只是成为一种摆设。
  其次,加强督查,责任到人。有问题及时改正,绝不拖泥带水,要把督查工作形成一种机制,而不是蜻蜓点水,走走过场。
  再次,找准一个突破点,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学校689名学生,95%为留守儿童,正式在编在岗教师22人,老教师14名,工作担子重,内外压力大,家长期待,领导要求,自己有些无奈。6个年级,师资力量薄弱,我们怎样找准立足点,形成榜样带动全局的良好态势?为此,我召集全体领导开会反复研讨,面对当前形势如何转化好这个“势”。
  我们最终把六年级作为一个突破点,选出精兵,做好教师思想工作,严抓管理,在年底全镇质量评价中,我校名列第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老师们看到目标,学生们也有了信心,村委领导和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也十分满意。今年开学前一天,东泉泸村村民参观了老师工作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之后感到十分满意,于是第二天在升旗现场为全体师生献舞,感谢学校这几年来的工作。这种自发性的群众演出,不带丝毫功利,是发自内心的。我们看完演出都很感动,同时感到自己办学的方向是对的。
  西方有这样的谚语:“机遇只敲有准备的人的门”“机遇就像时间老人的头发,只有前面的一缕,并且极难被抓住”。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要想抓住机遇,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否则的话就只能是痴人说梦。在陈丽老师的报告中,借船出海、借政策、借品牌、借名人、借活动等方法对我的启发也很大。上级领导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更要借这块平台扬帆远航。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东泉泸小学)
其他文献
作文是用以表情达意的。作文一般都需要修改才能达到表达准确、生动这个目标,还应兼顾“意”与“言”,而对“意”的修改最终要落实到“言”的修改上。从学生作文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作文结构,文章语言基本达标,主要问题在于新意不足、材料取舍不当、对关键细节处理不当及对主题设置尚显浅薄上,而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修改的习惯。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在学生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基础上,针对
作为专业教师出身的我,从事教育管理并非是自己最初的选择,当初未曾想过会担任系主任,更不敢想象后来会担任校长,而且居然一干就是10多年,成为南京师范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选择担任南师大的校长,对我个人而言是富有挑战的,我知道,大学校长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先进的办学理念、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开放的国际视野,同时也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领航人,责任重大。所以在校长这个岗位上,我必须将精力放在管理上。很
社会领域课程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但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世纪初,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教育家都有许多实施社会教育的主张,其中,张宗麟先生被认为是中国幼教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人。他认为,生活便是教育,整个的社会便是学校;幼稚园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社会性,幼稚园的儿童之间也进行社会性交往,因此幼稚园课程中应增加“社会”科目。  随着社会经
作者:张新科  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程》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意义、工作流程、选题、组织管理等作了基本介绍,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过程,包括选题、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调研、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作了详细阐述,介绍了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组织管理、质量监控、文档保存、质量
海琳在2014年11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客观而言,“985工程”和“211工程”,在特定历史时期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资源匮乏、与国际水平差距明显的背景下,国家集中资源办了一批好大学、好学科,这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很多出身平民的学生,正因为读了“985”和“211”高校,走出了贫瘠的农村和小城镇,毕业后顺利获得了一份体面工作,用知
全国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交流了工作经验,研究讨论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刘利民指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是党中央、国务院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本届政府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之一,关乎亿万贫困地区学生未来,意义重大,影响深
3月3日,有媒体报道,安徽省教育厅将于近日启动民办高校和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2012年度检查,年检基本合格和年检不合格的民办学校需在3个月内整改。民办高校连续两年不参加年检,或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将被撤销。  从3月20日至4月10日,安徽省教育厅将派出检查组到申报学校进行初审检查,听取汇报、查阅原始资料、现场考察、召开座谈会、随机访谈等。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师生比例,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叶澜教授认为:“要以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只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让新课堂充满生命的互动,语文教学才会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让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应当走下讲坛,与学生平等对话,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
学术论坛、校庆典礼等活动,是校园文化、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术论坛、研讨会、庆典,正在背离举办的初衷,负面效应凸显,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办学术论坛引发尴尬事  学术论坛本是交流学术、碰撞火花的平台,但是一旦与钱扯上关系,有时候让知识分子非常尴尬。  张教授是湖北某高校一名知名的博士生导师,3年前牵头举办了一场海峡两岸的学术论坛,当时邀请了台湾和大陆的30余名学者参加。 
廖良国,这位质朴憨厚的教师来自四川省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南江县。他从大山深处一路走来,凭着大山一样坚韧的性格,用青春和汗水追逐着自己的教育梦。如今,已有近30年教龄的他,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委会理事,四川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巴中市小学语文专委会理事长,曾多次参加省、市赛课荣获一等奖,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市赛课荣获一等奖,多次担任国家、省、市小学语文赛课评委;撰写的100多篇教育教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