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茶人,宝岛论道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duoli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的台湾,氤氲着茶香,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在这繁花似锦、风景旖旎的6月,正值南投县茶博会召开之际,人人都被茶陶醉着。21日,是海峡两岸茶人的节日,是值得所有爱茶人铭记的节日,因为这一天由海峡两岸知名茶业专家、学者、茶企代表共同参与的、以“闽台荼缘,合作共享”为主题的闽台茶业高峰论坛在台湾南投县中心会堂隆重举行。百忙之中的台湾南投县茶人们以最隆重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西岸客人。跨越海峡远道而来的西岸茶人们也以最真挚的感情与东岸的茶人叙茶话,话亲情。
  太多的人对两岸的萘业发展寄予了太多的希望与感情,东岸西岸这一刻饮茶再续前缘,再续佳话。从2007年第一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开始,到现在已经成功的举办了3届。3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茶人加入其中,促进了两岸茶叶的交流。而此次以“闽台茶缘,合作共享”为主题的闽台茶业高峰论坛是第一次在宝岛台湾举行的大型两岸茶业高峰论坛。正值台湾南投县茶博会召开之际,西岸的茶人也第一次深入台湾本地茶博会体验不一样的台湾茶博会氛围,第一次进行深入的交流。
  
  两岸茶人,互致问候
  
  地处宝岛的中央地带的南投县,由于自然条件佳、气候地形多变,孕育了许多高品质的农特产,其中“茶”就是南投最重要的农特产品,南投县可说是“茶的故乡”,来南投“找茶”,不仅是品味一壶刚沏好的好茶,更要品尝那股厚实香醇、充满茶农辛苦耕耘的韵味,一种来自于土地深处的韵味。
  “闽茶中国行”组委会受到南投县政府的热情邀请,集结了闽茶各类茶种的优秀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并于6月21日上午在南投县中心大会堂举办了“2010闽台茶业高峰论坛”,海峡两岸茶人欢聚一堂,畅叙茶韵茶缘,探讨深化合作之路,共同弘扬中华茶文化。
  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光普表示,两岸茶业经济、贸易、文化、科技往来的日益加强,给两岸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番论坛的举办,将促进闽台茶产业合作先行先试,扩大交流,深化合作,共同开发两岸茶叶共同市场。
  南投县农业处处长陈潮旺先生也在论坛上发表了讲话,他表示,近年茶业发展势头良好,在两岸“大三通”实施的背景下,许多台湾“茶农”在大陆圆了属于自己的茶园之梦,而大陆广阔的市场和品种繁多,口感不一的茶叶也让台湾岛上的居民见识了不一样的茶世界。两岸同根同祖。茶缘相连,只有加强扩大两岸茶界的交流与经贸往来,才能让两岸的茶香飘得更远。
  随后“2010年闽台茶业高峰论坛”正式开始,两岸茶人就论坛主题“闽台好茶合作共享”发表了自己的论点,台湾中国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先生首先发表了演讲。他在发言中说道,多年的两岸茶叶交流,让他深深感受到台湾茶文化的根在大陆,两岸文化之源相通,作为茶人更应饮茶思源。他以自己超过200次大陆行的经验。指出茶叶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生活饮料。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两岸人民饮茶的质量和数量都呈现极大的变化,两岸茶业交流应完全敞开大门。尤其是大陆广阔的市场空间给了台湾茶业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的台茶出路将在对岸大陆。随后范增平建议,定期举办“两岸茶文化研讨会”、成立两岸茶业信息中心、定期举办“两岸茶叶博览会”、设立长期“两岸茶叶交易中心”、成立“中华茶人之家”等。
  台湾明新科技大学本土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罗元宏副教授,以新竹茶叶的发展缩影为背景向“闽茶中国行”代表团介绍了上世纪80年代至今台湾茶业发展历程。罗教授指出茶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导向作用,变幻莫测的市场总是让商家、企业与茶农难以把持。只有强而有力的政府作为产业发展坚实的后盾。茶业的发展才能平稳。
  茶香飘两岸,茶人一家亲。两岸茶人提出一些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真知灼见,针对当前海峡两岸茶产业、茶文化发展的现状、特点、趋势以及两岸茶业如何开展进一步合作等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论坛上,还进行了两岸经贸、文化合作的签约仪式。《“两岸红”合作协议书》结合福建“金茗红”和台湾“一炮红”,两岸相关单位将共同开发精品红茶“两岸红”。《海峡茶道》杂志社与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则签订了《闽台茶文化研究院合作意向书》,强调以茶为媒,推进两岸民间交流向纵深推进。
  
  闽茶企业人的精彩演说
  
  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魏文生是论坛第一位发言者,元泰茶业是福建省最早一批宣传推广红茶的企业,对福建红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魏总回忆了去年在福州主办的2009海峡两岸红茶“5+2”系列活动,邀请茶界泰斗张天福和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一起品茗论道,他们在一片和谐、友好、融洽的气氛中展开了对话,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创见。时隔一年,又迎来了闽台茶业高峰论坛——闽茶中国行台湾站,有更多的业界同仁来共同参与,共同见证海峡两岸茶业交流的盛事,延续了两岸茶人一家亲的悠悠茶缘。
  第二位走上论坛讲台的福建茶企代表是八马茶业的副总经理林荣溪。林副总深刻分析了安溪和台湾茶业的历史关联,他说安溪是台湾乌龙茶的发祥地,台湾茶业历史清晰地记载着,200年前,安溪籍的台胞把福建安溪和武夷山的茶叶移栽到台湾;120年前,安溪人张乃妙两度将安溪铁观音移栽到台湾木栅。时至今日,台湾茶企对安溪铁观音的影响是广泛的、深入的,比如台茶精耕细作的理念、台茶立体农业的模式、台茶现代化茶叶加工的技术、台茶紧结的外形、精致的包装和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以及茶馆文化的兴起,都不同程度地引领或影响着安溪铁观音企业的进步。
  接下来是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健先生为大家介绍白茶的生长环境与制作工艺。首次在宝岛与当地茶人见面的“白茶”自然吸引了与会的台湾代表和媒体的关注。随着林总妙趣横生的演说,在座的参会嘉宾了解到,天然的白茶竟与全岛推行的“低碳健康·环保生活”的主题十分契合,在接下来的发言中,林健先生介绍的白茶的保健功效及两岸茶业交流远景的展望更是得到许多两岸茶人的赞同与支持。林总也表示,两岸茶业交流的密切,是两岸茶业共同发展的基石,双方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是福建坦洋工夫集团总经理林小灵先生上台向在座观众介绍福建著名三大工夫茶之一“坦洋工夫”。从林小灵的讲演中,人们了解到他们和台湾的茶企早有渊源,去年福建坦洋工夫集团与台湾著名的有机茶生产商——瑞穗有机生态农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其公司精品红茶“金茗红”和瑞穗有机生态农场精品红茶“一炮红”为主打,联手打造极品红茶“两岸红”,得到海峡两岸消费者的青睐。前不久,圣轮法师向马英九先生礼赠“两岸红”,备受马先生的好评。
  论坛现场除了能欣赏到茶界人士的精彩演说,还能品尝到芬芳馥郁的顶级闽茶。福建夷源天成茶业有限公司张灿源总经理为现场观众呈上一款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桐木关山泉泡制的“尚韵”大红袍,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台湾茶源于福建,而现在茶产业走在大陆的前面,特别是在茶文化方面及相关茶产业的延伸。夷源天成茶文化会所做的是顶级乌龙茶,作为此次活动的指定礼品茶,主要目的是与两岸业界同行交流取经。福建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的高级茶艺师黄劲榕女士亲自用娴熟的工夫茶艺为客人冲泡武夷茶。茶香飘两岸,茶人一家亲。来自西岸的茶企客人不但带来了自己的礼物,还为台湾茶人们带来了柔美曼妙的茶艺表演和芬芳醇美的闽茶。两岸茶人欣赏着茶艺,品着香茶,其乐融融,共叙情谊。茶情无限,茶缘永续。沁人心脾的茶香,将伴随着两岸茶人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得以绵延,再次书写海峡两岸产业的辉煌篇章!
  “闽荼中国行”首站台湾行圆满拉下帷幕,难忘的闽茶神州之旅仍在继续。它将历时三五载,走遍壮丽的神州山河,再次演绎一段闽茶的繁华盛事,台湾、上海、北京、济南、昆明……从南到北,由东至西,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播撤闽茶的芬芳,让全国人民都能领略闽茶的风采神韵。
  “闽茶中国行”正在进行时,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其他文献
在茶意浓浓、欢声笑语的“闽茶中国行”暨首站台湾行的启动仪式上,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蔡小伟,海峡荼业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光普以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义杰、《海峡茶道》杂志社社长梅晓敏先后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为“闽茶中国行”活动送上美好祝福。  福建茶产业历史悠久,茶文化内涵丰富。特别是近年来,海西建设加快推进,闽茶产业和闽茶文化迅速发展,出现了一
期刊
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及交流的扩大化带给我们无尽的美的享受。现代的我们习惯了与茶相伴,与咖啡为伍,时尚的年轻人已经和自己的父辈们不同了。快节奏的生活使他们钟情于一切拿来即用的事物。他们很少再有充足的时间用精致的功夫茶具精细地泡一壶茶慢慢地品,越来越喜欢拿出自己个性十足的马克杯来冲泡一袋味尚存的袋泡茶或速溶茶粉,抑或还算香浓的速溶咖啡。  马克杯,一个年轻人再熟悉不过的杯具。但是关于它的由来,又有多少人了
期刊
特别喜欢到朋友的茶会所里喝茶,因为可以喝到很多不同于市面的私房茶。小郭和小蔡就是一对把茶会所开在家里的夫妻茶人,他们的茶会所有家的温馨,有茶的风雅,更吸引人的是他们的私房茶。  小郭是福安社口人,对坦洋工夫情有独钟,他所珍藏的坦洋工夫比较特别,不是用特殊茶种制作的,就是用非一般的工艺,还给起了不错的名字,下面就来品味这活色生香的四款坦洋红韵。    01 清荷    得名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期刊
曾几何时,我在一本艺术理论的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艺术世界是相通的,”在璀璨瑰丽的中国艺术殿堂里,细观文学、国画、书法、陶瓷等这些艺术形式,不难发现它们之间虽彼此独立存在,却不相互排斥隔绝,而是五为映衬,互为显彰,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同源”、“以画入瓷”等,给人以高雅的审美感受,  齐白石是近代中国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画印诗书,堪称一绝,独步艺坛、其画作尤其是花鸟虫鱼、瓜果蔬菜,无不
期刊
不知为何,第一眼见到这些陶器时,我的脑中就一直浮现着那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时美好又淡然的体验,在我伸手去轻轻触摸它们时,就似有股来自生命最深处的感动,连接彼此。  如若说饮茶是我的爱好,那么体会每款不同的饮器带来的不同感觉便是除了茶叶之外,我更加能够对饮茶如此痴迷的原因了。追随着茶器的香气、茶器的滋味以及茶器与唇间那霎时的触碰,引发的是饮茶的另一番乐趣。    雨过天晴云开处    清雅
期刊
曾几何时,随着“斗茶”蔚然成风,有人把茶界比作群雄纷争的江湖,斗茶则是比武,茶王赛更是武林大会。一时间,各路“英雄”,为争夺市场,纷纷出手过招,一比高下,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在以“岩骨花香”闻名武林的岩茶“世家”中,一位卓尔不群的侠士横空出世,其师承武夷“四大名师”之首的大红袍,练就了“岩骨”与“花香”参融的盖世武功。  在喧嚣嘈杂的西营里茶市中,“茶武馆”四处林立,“高手”如云。沿着廊道前行,继
期刊
会所原来是一个舶来品,意思是身份不凡人士聚会的场所。北京最早的一家会所“皇家俱乐部”成立于1990年,由境外投资,引进国外高档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模式。1994年,北京出现了会员制俱乐部: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他们的特点是都在城市的中心位置,俱乐部内豪华、高档,休闲娱乐一应俱全。1996年至1997年,以俱乐部为主的会所开始转型,大型的高档社区出现了私家会所,会所的设计以及经营管理方面受港式会所的
期刊
已是6月,往年的这个时候早已是热得喘不过气。现在却依然凉爽如春。天气怡人。只是水榭的荷却退迟不见开,着急,甚是着急,有事没事的总在小荷塘边转悠,可连含苞的花蕾都不见踪影,只有碧绿的荷叶随风摇曳。  又是几天连绵的雨,看着飘然而落的雨和被雨水洗过墨绿油亮的荷叶.心中渐渐变得坦然。莲花的开放,都是经历了风霜雨露的洗礼、淤泥河塘的锻造,才次第绽露笑颜的啊,又有哪一朵,会是拔苗助长、偷工减料地蓦然开放呢?
期刊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唐·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不像李白的诗,读起来像在喝浓醇甘美的佳酿,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亦有“我醉欲眼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不羁。更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读着读着,便不知不觉地微醺,直到酩酊大醉,这是诗仙和酒仙的风范。然而,与他一起闪耀
期刊
今年3、4两个月,我去了印度、尼泊尔和祖国的宝岛台湾,都是与茶有关的一次旅行。  印度最好的茶产在喜马拉雅山东北部的大吉岭。做成的红茶汤色不似一般红茶那么红中带黑,而是带琥珀色、香味浓烈。他们习惯把浸泡的茶汤再加进牛奶、糖和柠檬汁一块儿喝。印度也产绿茶,多由喀什米尔地区的茶叶炒制,此外还把茶树的枝叶提炼成透明无色黏稠、味道有如松脂的茶树精油,是印度人常用的香皂、面霜、除臭和消毒杀菌剂中的添加剂。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