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0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唐·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不像李白的诗,读起来像在喝浓醇甘美的佳酿,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亦有“我醉欲眼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不羁。更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读着读着,便不知不觉地微醺,直到酩酊大醉,这是诗仙和酒仙的风范。然而,与他一起闪耀唐代诗坛的、诗文被誉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杜甫,却是另外一番风景。李杜虽处同一时代,但杜甫却远不如李白来得洒脱,来得飘逸,他胸中淤积的块垒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愤懑,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忧民,读来是一种沉郁和苦闷的感受,像一杯苦酒,入口浓烈且酸涩,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然而,这首诗却清雅质朴,绚丽明快,令人感到心情放松。丝毫没有那种沉重抑郁。它是组诗《重过何氏》五首中的第三首。
  落阳西斜,一抹抹金色的余晖透过山林,投射在平台上,一片绚烂。石栏上优哉游哉地斜靠着一个人,正沐浴着熏风,一边把盏迎风啜茗,一边握管题诗桐叶,清芬的茶香糅着淡雅的墨香和桐叶的清香在山林缓缓飘散。不远处,翠乌正在衣架上欢快地啾啾鸣唱着,体态轻盈的蜻蜓停落在钓丝上。这分明是一幅处处洋溢着闲情逸致的山林晚景图!在诗的首联,诗人就为读者交代了品茗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日暮时分,在平台上欣赏着日落和晚霞,享受着温暖和煦的春风,品啜着盏中的香茗。此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致领入一个惬意雅致的环境,仿佛使人也置身其中,让身上撤满金色,周遭溢满茶香。颔联,诗人则继以一系列活动来进一步抒发悠闲雅然的情致,单“斜”和“坐”二字就把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表现得一览无余,甚至连长在树上桐叶也被诗人信手拈来作诗笺,他斜倚石栏,染墨在桐叶上挥毫,显得那么自然淳朴,妙趣横生。本诗至此,是将眼观之景与心生之情水乳交融。从而再反映在随性而来的品茶作诗上。颈联则为描摹之笔,翡翠鸟和衣桁,蜻蜓和钓丝,一动一静,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摹状出了恬静祥和的景致,烘托出了清幽静谧的气氛。末联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慨叹道:不知道从今以后还会不会有这样幽雅的兴致啊。这是依恋,是无奈,还是向往?也许是兼而有之的复杂感情吧。
  “春风啜茗时”这一句诗在以写实为主的杜诗中可能算不上精彩,但它在唐代咏茶诗中却不失为珠玑之句。它体现的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意境。春天是自然万物刚刚告别寒冬,逐渐开始复苏的好时节。春日里,阳光温暖,雨露充沛,经过一个冬天的营养积累,茶芽蓬勃抽发,肥壮而柔软,用其所制之茶,无论在外形色泽。还是香气滋味上,均属上乘,可堪称“四季茶之魁”。嫩绿明净的汤色是春天赋予的生命色彩,跃动着生机与活力;馥郁扑鼻的香气是春风赋予的宜人气息,弥漫着轻柔与和畅;鲜爽甘甜的滋味是春雨赋予的可口味道,浸润着清新与甜美。通过舌尖与茶汤的触碰,是可以体味到春天美妙律动的,随着茶汤在口中的流动,从而淌进喉咙,渗入心田,泛起一阵阵回甘。倏忽间,不知不觉将春天拥入了怀中,装进了心中,这感觉如啜甘露,如沐春风,早已分不清春风是在皮肤上吹拂,还是涌进了心扉。然而,这春风却不是孟郊笔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春风,是带着淡淡忧伤与微微叹息的,要不诗人也不会在诗的结尾陡然将笔锋一转,顿时由盎然的兴致转入担忧好景不长的感慨。
  向往雅意林壑丘山、寄情山水田园的生活。本应是高蹈尘外、隐遁山林之志所驱,缘何杜甫却似乎是带着对未来迷茫、郁郁不得志之意呢?他绝不是无病呻吟,这种思想感情也绝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有着深厚现实土壤的。如果不对杜甫的人生轨迹加以比照与联系,就无从得知其当时创作此诗是出于怎样的一种情貌。我们不妨先从诗题入手。诗题直截了当地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诗人不止一次去拜访何氏,游览何氏山林。何氏,即何将军,究竟是何许人不详,但是有一点是能完全肯定的。他在朝为官却有心归隐,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自古以来。中国士子的精神世界,始终在仕隐这矛盾的两极间游离奔走,一面欲建功立业,一面又为宦海浮沉所累欲回归自然,唯有亦仕亦隐的状态才能在社会现实与精神理想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然而,像何将军这样“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的恬淡、安逸生活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之上的,这对于还处在四处干谒与自荐、谋求一官半职的杜甫而言,无疑是个遥遥无期的奢望。天色渐晚,又要向山林、向这欢愉一时的幽兴、向这精神后乐园道别了,而这一别不知会是多久,或许是一年半载,或许是十年,或许是一生!走出这里,意味着又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冷遇、贫穷、坎坷、失意又会重新接踵而至。他怅惘地环视着这座令他魂牵梦萦的林泉,叹息道:“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从而给全诗都点染上了一股忧愁、郁结的情绪。幸运的是,后来他在当地亲友的资助下,终于在成都的浣花溪边建起了草堂,实现了这个心仪已久的愿望。
  杜甫对少陵原何氏山林钟爱无比,甚至把自己的“昵称”都冠以“少陵”或“杜陵”。自称为“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他的朋友以及后人也都称他为“杜少陵”。世态的炎凉、权奸的专横、仕途的蹭蹬以及后来社会的动荡和流离失所,使他的许多诗歌都被笼罩上了沉郁顿挫的色调,富有强烈的语言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读来令人感同身受。纵然,“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这句诗置于《重过何氏》中,它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李白的“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如果将其置于灿若星汉的唐代茶诗乃至璀璨辉煌的中国茶文化中,它却是脍炙人口的咏茶佳句。因为“春风啜茗时”不光是一种品茗的高尚境界,还是传统中国士大夫崇尚自然、追求淡泊的生活情趣。
  时光流转,春秋代序,打那以后,山林里也不知道迎送了多少个这样的黄昏:西山日暮,平台返照,石栏静默,桐叶滴翠,春风依旧,茗盏犹香,斯人已去。
其他文献
爱茶的人都有一份“野心”:遍访天下名茶,共品世间好茶。茶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空灵的口感、丰富的内涵,更在于它是“结缘”的良伴,以茶结缘,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便享尽天下名茶。  安徽一位名为“且饮且读”的茶友策划了一个与10位茶友共同分享好茶的活动——流浪的茶多拉盒子,首先由台湾的茶友“莉森”在盒子里放进几款台湾的产区茶,然后寄出茶盒到安徽茶友且饮且读的手上,分享盒子里的台茶之后,他在
期刊
策划/组稿 陈 莹 杨 巍 林更生  60年,对于一个人而言,也许是意味着从呱呱坠地到不断成熟,进而步入花甲;对于一个战后获得新生的国家而言,意味着从百废待举到百业兴旺。无论是人,还是国家,在其成长或是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是荆棘遍布、艰难重重的,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对于拥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和旺盛生命力的茶业而言,这个定律自然也是不二法门。  回首60年来的新中国茶业,筚路蓝缕地一路走来,每一个深深
期刊
在茶意浓浓、欢声笑语的“闽茶中国行”暨首站台湾行的启动仪式上,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蔡小伟,海峡荼业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光普以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义杰、《海峡茶道》杂志社社长梅晓敏先后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为“闽茶中国行”活动送上美好祝福。  福建茶产业历史悠久,茶文化内涵丰富。特别是近年来,海西建设加快推进,闽茶产业和闽茶文化迅速发展,出现了一
期刊
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及交流的扩大化带给我们无尽的美的享受。现代的我们习惯了与茶相伴,与咖啡为伍,时尚的年轻人已经和自己的父辈们不同了。快节奏的生活使他们钟情于一切拿来即用的事物。他们很少再有充足的时间用精致的功夫茶具精细地泡一壶茶慢慢地品,越来越喜欢拿出自己个性十足的马克杯来冲泡一袋味尚存的袋泡茶或速溶茶粉,抑或还算香浓的速溶咖啡。  马克杯,一个年轻人再熟悉不过的杯具。但是关于它的由来,又有多少人了
期刊
特别喜欢到朋友的茶会所里喝茶,因为可以喝到很多不同于市面的私房茶。小郭和小蔡就是一对把茶会所开在家里的夫妻茶人,他们的茶会所有家的温馨,有茶的风雅,更吸引人的是他们的私房茶。  小郭是福安社口人,对坦洋工夫情有独钟,他所珍藏的坦洋工夫比较特别,不是用特殊茶种制作的,就是用非一般的工艺,还给起了不错的名字,下面就来品味这活色生香的四款坦洋红韵。    01 清荷    得名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期刊
曾几何时,我在一本艺术理论的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艺术世界是相通的,”在璀璨瑰丽的中国艺术殿堂里,细观文学、国画、书法、陶瓷等这些艺术形式,不难发现它们之间虽彼此独立存在,却不相互排斥隔绝,而是五为映衬,互为显彰,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同源”、“以画入瓷”等,给人以高雅的审美感受,  齐白石是近代中国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画印诗书,堪称一绝,独步艺坛、其画作尤其是花鸟虫鱼、瓜果蔬菜,无不
期刊
不知为何,第一眼见到这些陶器时,我的脑中就一直浮现着那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时美好又淡然的体验,在我伸手去轻轻触摸它们时,就似有股来自生命最深处的感动,连接彼此。  如若说饮茶是我的爱好,那么体会每款不同的饮器带来的不同感觉便是除了茶叶之外,我更加能够对饮茶如此痴迷的原因了。追随着茶器的香气、茶器的滋味以及茶器与唇间那霎时的触碰,引发的是饮茶的另一番乐趣。    雨过天晴云开处    清雅
期刊
曾几何时,随着“斗茶”蔚然成风,有人把茶界比作群雄纷争的江湖,斗茶则是比武,茶王赛更是武林大会。一时间,各路“英雄”,为争夺市场,纷纷出手过招,一比高下,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在以“岩骨花香”闻名武林的岩茶“世家”中,一位卓尔不群的侠士横空出世,其师承武夷“四大名师”之首的大红袍,练就了“岩骨”与“花香”参融的盖世武功。  在喧嚣嘈杂的西营里茶市中,“茶武馆”四处林立,“高手”如云。沿着廊道前行,继
期刊
会所原来是一个舶来品,意思是身份不凡人士聚会的场所。北京最早的一家会所“皇家俱乐部”成立于1990年,由境外投资,引进国外高档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模式。1994年,北京出现了会员制俱乐部: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他们的特点是都在城市的中心位置,俱乐部内豪华、高档,休闲娱乐一应俱全。1996年至1997年,以俱乐部为主的会所开始转型,大型的高档社区出现了私家会所,会所的设计以及经营管理方面受港式会所的
期刊
已是6月,往年的这个时候早已是热得喘不过气。现在却依然凉爽如春。天气怡人。只是水榭的荷却退迟不见开,着急,甚是着急,有事没事的总在小荷塘边转悠,可连含苞的花蕾都不见踪影,只有碧绿的荷叶随风摇曳。  又是几天连绵的雨,看着飘然而落的雨和被雨水洗过墨绿油亮的荷叶.心中渐渐变得坦然。莲花的开放,都是经历了风霜雨露的洗礼、淤泥河塘的锻造,才次第绽露笑颜的啊,又有哪一朵,会是拔苗助长、偷工减料地蓦然开放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