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赏齐白石 雨窗闻笛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9090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我在一本艺术理论的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艺术世界是相通的,”在璀璨瑰丽的中国艺术殿堂里,细观文学、国画、书法、陶瓷等这些艺术形式,不难发现它们之间虽彼此独立存在,却不相互排斥隔绝,而是五为映衬,互为显彰,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同源”、“以画入瓷”等,给人以高雅的审美感受,
  齐白石是近代中国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画印诗书,堪称一绝,独步艺坛、其画作尤其是花鸟虫鱼、瓜果蔬菜,无不充溢着自然与生活气息,使人在其笔墨意趣中能体悟到人生的智慧与生活的哲理;其书法以行书、篆书见长,行书烂漫奔放,篆书雄放恣肆。此外,其篆刻、诗作亦是别具一格。然而,当他的作品与陶瓷相遇时,宣纸变成了瓷杯与瓷壶,水墨变成了釉彩,在平面向立体转移转换的过程中,材质虽变,意趣韵致却原封不动地被“复制”到茶器上,并由此与陶艺、茶艺水乳般互相渗透、互相参融,将读画与品茗这两件雅事统一于杯壶之间,可谓一举两得,雅韵独具,
  
  《贺新年》杯壶组
  
  这是一套藤把杯壶组。壶身呈圆筒状,两只壶耳之间有一藤把连接。壶钮、壶盖与壶身相连起来,酷似一粒悬在藤蔓上的冬瓜。四只茶杯,杯口、杯身远比功夫茶具的若琛瓯来得深且广,农家田园简拙质朴的气息呼之欲出。但是,它真正的意趣远不止于此,而是在壶身、杯身上的画作。
  这幅作品名为《贺新年》,画面简约大方,民俗气息浓厚。一盏飘舞着灯穗的大红灯笼,两串鞭炮,一只套壶,两只茶杯而已。这些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什,却把新年的喜庆气氛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且寓意也十分丰富。如,成双成对的两只茶杯象征着好事成双。左边的题款为行书的“祝贺新年快乐和平一九十三白石”。据此可知,此为齐白石在93岁(1957年)时所作,寄寓了这位耋耄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世界和平的美好祝愿。
  
  《雀跃樱桃》杯壶组
  
  该套杯壶组与《贺新年》属于同一系列,造型完全相同。壶身的画作为《雀跃樱桃》。主图是一个摆放在三足小木架上的青花连纹大盘,里面满满当当地盛满了红樱桃,还有几颗横七竖八慵懒地散落在地上。只画半只的盘、盘上适当的留白以及散落的樱桃,使整个画面真实生动,并且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让人不禁自忖:这是樱桃的主人在装盘时不小心碰落还是顽皮的小孩弄丢在地?这也正如明代画家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所云:“……意之所游,目力所穷而情脉不断处是也。”
  另外,这一颗颗粉嫩娇艳的樱桃动静结合,疏密有致,稚拙饶有童趣,衬托出一种恬静闲雅的生活情致。可以说,用此套茶具泡一壶粗茶,必能从中品味到简淡宽快的生活真谛。
  
  《对虾》杯组
  
  虾是齐老的艺术符号之一。这套功夫茶盖杯便是取其经典之作。他以浓淡不一的墨色与深浅不一的笔痕来表现虾的造型和质感,繁其所当綮,简其所当简,一笔不多余,也不浪费。故漫画家叶浅予赞曰:“……齐白石先生用的是极简练的笔墨,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
  画面上是在水中游弋的对虾。先看虾头,中部有一大块浓墨,左右各一对虾眼,“张牙舞爪”的纤细虾须四处伸展。虾身玲珑透明。由深到浅渐变,节节有序;一对前爪,由细而粗;长臂虾钳,开合有度;舒展的虾尾,具有弹力与张力。简洁凝练的笔墨,使虾之轻灵活泼的情态跃然杯上,活灵活现。
  该套杯组几乎就是为冲泡铁观音而量身定制的,其水墨之韵与铁观音的“音韵”可以契合得完美无瑕,在静享“圣妙香”和“甘露味”的时候,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荷花鸳鸯》杯壶组
  
  荷花、鸳鸯,一花一乌,或工笔或写意。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经久不衰的题材。齐老的这幅《荷花鸳鸯》以墨点叶,以红描花,色彩鲜活明快,是其“衰年变法”之后“红花墨叶”的代表作。艳而不俗的红色荷花,衬以田田的墨叶,叶下一对双宿双栖、相依相伴的鸳鸯嬉戏于绵绵清波中。此作兼工带写,线条流畅,疏雅清新,生机盎然,不知不觉地把人引入初夏小池的清景之中。
  作为该画的载体,杯壶较之前述藤把杯壶来得精致小巧,为功夫茶用具。壶身圆润饱满,壶钮浑圆。茶杯由上往下渐窄,并配有与茶杯相似的一只公道杯,典雅且富有生活情趣,与画作交相呼应。
其他文献
历来中国文人墨客都有风雅闲逸之好。或月下听琴,或竹下对弈,或品评书画,或吟诗作赋,或独酌对饮,或围坐品茗,故曰“琴棋书画诗酒茶”为文人七宝。在这七样宝贝中,不消说,“琴棋书画诗”是作为“合格”文人的必备资质,而酒和茶就更是历朝历代文人的文化符号了,一个浓烈,一个清淡,一个让人“举杯消愁愁更愁”,一个则令人“两腋习习清风生”。二者虽品性不同,但文化意味却是脉脉相通的,皆为文人所钟爱。皆为激发文人文思
期刊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发现茶、制茶、饮茶到利用茶已有几千年历史。  1600多年前,正值晋室刚刚东渡60个春秋,闽人就在南安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郑重地刻下了“莲花茶襟”4个犬字,闽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便由此滥觞。只可惜。唐时的陆羽没到福建来,《茶经》中关于闽茶的论述也仅仅只是吉光片羽,  400多年后,在宋都东京皇宫里,徽宗赵佶摩挲着蔡襄在北苑刚刚焙好的龙团凤饼,用他那独创的瘦金体在纸上写道:“本朝之兴
期刊
备受关注的2010中国(澳门)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澳门茶博会)于6月10日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及巴西等国的政府部门官员、参展企业代表、各大主流媒体记者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与市民观众上千人见证了盛大的开幕典礼。  本届澳门蔡博会,展会面积8000平方米,设展位250个,150家中外企业参展,展品囊括了6大茶类上千个品种;还有来自江苏宜兴的紫砂壶、江西景德镇的陶瓷茶具及各地木制、竹制、石制、根雕工
期刊
一年多前,中国北京奥运给全世界在21世纪的“零零年代”末画上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惊叹号,让世人切身感受到了正昂首向前的中国那充满活力的呼吸。一年多后,中国上海世博又给全世界在21世纪“一零年代”之始奉上了一场五光十色的“飨宴”。若说历时半月的奥运会是世界体育水准的顶级较量,那么世上博会则是世界各国“综合素质”的顶级较量,它几乎辐射到了世界各国国家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它无论在时间的长度上,还是所
期刊
曾志挥何许人,他是中华总商会驻澳门区域茶誉理事,澳门茶艺协会永远会长,澳门人称其为“普洱茶王”。  认识曾志挥先生是在澳门的茶事活动上,那时他正在表演台上为众多茶人“粉丝”作激情讲演,他站在舞台上并不“安分”,前后左右踱着步,比划着手,说到兴头上,还“灵犀一指”向台下的听众反问,给他们来个小测试。  看着很精彩,听着却不过癌,因为曾志挥的讲座从头到尾全是粤语,让笔者和另一位从云南来的记者很是头痛,
期刊
爱茶的人都有一份“野心”:遍访天下名茶,共品世间好茶。茶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空灵的口感、丰富的内涵,更在于它是“结缘”的良伴,以茶结缘,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便享尽天下名茶。  安徽一位名为“且饮且读”的茶友策划了一个与10位茶友共同分享好茶的活动——流浪的茶多拉盒子,首先由台湾的茶友“莉森”在盒子里放进几款台湾的产区茶,然后寄出茶盒到安徽茶友且饮且读的手上,分享盒子里的台茶之后,他在
期刊
策划/组稿 陈 莹 杨 巍 林更生  60年,对于一个人而言,也许是意味着从呱呱坠地到不断成熟,进而步入花甲;对于一个战后获得新生的国家而言,意味着从百废待举到百业兴旺。无论是人,还是国家,在其成长或是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是荆棘遍布、艰难重重的,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对于拥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和旺盛生命力的茶业而言,这个定律自然也是不二法门。  回首60年来的新中国茶业,筚路蓝缕地一路走来,每一个深深
期刊
在茶意浓浓、欢声笑语的“闽茶中国行”暨首站台湾行的启动仪式上,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蔡小伟,海峡荼业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光普以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义杰、《海峡茶道》杂志社社长梅晓敏先后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为“闽茶中国行”活动送上美好祝福。  福建茶产业历史悠久,茶文化内涵丰富。特别是近年来,海西建设加快推进,闽茶产业和闽茶文化迅速发展,出现了一
期刊
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及交流的扩大化带给我们无尽的美的享受。现代的我们习惯了与茶相伴,与咖啡为伍,时尚的年轻人已经和自己的父辈们不同了。快节奏的生活使他们钟情于一切拿来即用的事物。他们很少再有充足的时间用精致的功夫茶具精细地泡一壶茶慢慢地品,越来越喜欢拿出自己个性十足的马克杯来冲泡一袋味尚存的袋泡茶或速溶茶粉,抑或还算香浓的速溶咖啡。  马克杯,一个年轻人再熟悉不过的杯具。但是关于它的由来,又有多少人了
期刊
特别喜欢到朋友的茶会所里喝茶,因为可以喝到很多不同于市面的私房茶。小郭和小蔡就是一对把茶会所开在家里的夫妻茶人,他们的茶会所有家的温馨,有茶的风雅,更吸引人的是他们的私房茶。  小郭是福安社口人,对坦洋工夫情有独钟,他所珍藏的坦洋工夫比较特别,不是用特殊茶种制作的,就是用非一般的工艺,还给起了不错的名字,下面就来品味这活色生香的四款坦洋红韵。    01 清荷    得名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