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双向化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来源 :中国数字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d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下做双向是等死、做双向是找死”,这句行谚流行已久,但面对越来越紧迫的行业内外之争,有线运营商必须在双向化的时代命题前给出自己的鲜明态度。谁都不得想让上述行谚“一语成織”,但破解“双向魔咒”的方法到底是什么?行业内资深专家姚永老师给出了有线双向化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从竞争格局到业务应用,从技术方向到实现细节、堪称上佳策论!
  我们希望,在双向化成为“后整转时代”核心命题的时刻,行业同仁能够群策群力,让双向真正成为有线的聚宝盆,而非墓志铭!热忱期待您的观点,来稿请发bao_ran@ccw.com.cn。
  目前全国有线电视运营商都在加大双向改造的力度,但多年以来进展缓慢。近来,由于行业竞争而带来的改造压力越来越大,EPON+EoC又成为新的焦点,尽管呼声很高,实质进展却并不大。
  究竟是什么原因?
  有人说是资金问题,有人说是技术问题,也有人说是业务问题。笔者认为都有一定道理,但却不是问题的核心!因为虽然资金、技术和业务是双向化成功的三要素,但并非无解的命题——今天有线行业融资环境已大大改善,亟待好项目的投资商有的是;就技术而言,除了成熟的DOCSIS和局域网技术,EPON+EoC也是不错的选择;盈利的业务虽不多,但不少先行者己找到了方向,如杭州华数增值业务收入已超过基本业务……
  打开双向化大门的金钥匙究竟在哪里?笔者以为,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规模和决心!
  从经济学的规模效应出发,将从根本上影响资金、技术和业务问题的解决,但只有政策、资本和联合运营三管齐下,才可能把有线运营的规模整合做大,而此非笔者能力所及,本文只能把一些不成熟的思路贡献给大家,希望能对业内同仁“下决心”有帮助。
  
  问题1:为什么和做什么?
  
  许多人下不了决心是因为找不准方向——究竟为什么要双向?双向以后要做什么?能否盈利?怎么盈利?
  首先,实现双向的第一理由是增强行业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有线是被逼的。
  如果没有竞争,有线双向改造的迫切性并不充分——广播业务还有潜力可挖,通过跟电信运营商合作或应用本地存储技术,也可以实现部分交互业务。笔者4年前就曾主张把广播网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但现在为时已晚。
  就广播业务而言,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对有线电视都存在替代关系,且具有成本比较优势。特别是当二者免费时,有线必面临生死存亡的竞争!
  就交互业务而言,电信IPTV已渐渐进入成熟和高速发展期,虽然在广电增值业务发展不充分和电信广播业务高成本的现阶段,还看不到明显的替代关系,但随着双方业务的发展和融合,必然存在替代关系。从长远看,二者之间的竞争也是生存竞争。
  因此,有线对于竞争必须有充分认识——不双向就是等死,必须早下决心、快下决心!在此,必须提一下时间成本,时间往往代表机会。时机、时机,错过了时间往往就丧失了机会。
  第二,双向化是有线自身经营管理的需求。
  模拟时代单一业务的粗放式经营已经无法适应数字时代多业务运营的形势。以我为中心(向广大用户广播)的运作模式必须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按客户需求提供业务)的模式。多业务运营需要运营支撑系统,而该系统的网络基础必须双向——网络管理、用户行为感知、用户自服务都离不开双向。精细管理本身就会产生价值——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更多的新业务和盈利机会也源自精细管理。
  第三,发展增值业务、实现三网融合,没有双向就没有有线的位置。
  发展业务既是双向的理由,更是双向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双向发展增值业务,从而增加盈利。否则双向改造就是找死,比不改造死得更快。
  谈到业务,笔者以为,多数、特别是中小运营商需要循序渐进,从已成熟、低成本、简单的业务切入——
  
  1 互联网接入
  许多先行一步的广电运营商已通过开展互联网接入业务盈利,尽管起初既无资质(经营许可)、又无资源(国际互联网出口),有人贬之为“给电信打工”。但反问一句,打工有什么不好?只要能盈利!更何况还有人认为,电信搞IPTV是给广电打工呢!
  况且,国办08年1号文件出台之后,互联网接入的资质问题从政策层面已经得到解决。在执行层面,既可以通过与当地非主流电信运营商合作,也可以通过广电内部的资源整合和互换予以解决,如果控制了内容资源(笔者曾提出过建议),还可以和电信运营商进行资源互换。
  
  2 小游戏与简单互动
  许多简单、低成本的休闲类和益智类游戏,都被实践证明是受用户欢迎并有盈利潜力的,特别是带有博彩类色彩的游戏。这一点不仅被国内外交互电视、IPTV所证明,互联网自去年掀起的“网页游戏”(基于Web页面、无客户端软件、仅用浏览器即可操作的游戏——编者注)复兴浪潮亦为明证!
  同时并非只有复杂、高成本的应用才能盈利,短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有线双向网与本地电视交互,比电话、短信和互联网更有优势,因为更直接、成本更低。如果规模足够大,还可以与央视及省市电视互动。事实上,在发展互动电视业务的过程中,越是低成本、高附加值而又简单易行的业务越要抓紧做,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风险。
  
  3 VOD
  至于VOD,这是老百姓很喜欢、很需要的东西。尽管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眼前很难盈利,但为了在竞争中增加有线电视的黏性,不得不做!对今天的有线运营商而言,VOD靠收费盈利的主要制约条件是规模和用户消费心理。事实上,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开展VOD业务,真正收费的也只占5%,主要盈利模式还是靠广告。
  在中国,有线运营商做广告受很多限制。一方面是政策,另一方面是与电视台的关系。因此,有线做广告不能与电视台争利,要培育一块新蛋糕——新形式(互动、用户按需搜索、作为电视商务的信息流)、新客户(非电视台原有)、新领域(电视台不做的领域),避免恶性竞争和行政内耗。
  
  4 视频通信
  视频通信近两年发展很快,包括可视电话、会议电视、视频监控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方应着力发展该项业务。一方面,这是广电、电信可共同开发的新领域,彼此空间都很大另一方面,客户对象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富裕阶层,盈利空间较大。
  数字化、双向化为增值业务带来了无限想象力,但凡是新业务就会有风险,不能保证事事成功。有些人总希望推出一项业务来可以盈利,这是不现实的,即使在别人那里成功,也难免“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所以,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环境、资源条件,仔细策划、全力运作,并在反复试错中坚持前行,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   增值业务的宽广空间更要基于规模效应!笔者呼吁:有线运营商联合起来,为把有线电视做大做强而奋斗!
  
  问题2:选择什么技术?
  
  不知道选什么技术也是下不了决心的重要原因,这里用得上一句老话:最适用的技术是最好的技术!
  现在市场上技术很多、产品更多,很多人反而无所适从。其实技术多是好事:一方面可以适应不同情况;另一方面竞争促使技术进步、产品降价。
  搞技术的人往往容易追求先进和完美,但现实中并不存在。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先进总是相对的。况且,某时段领先的技术并不一定能成为主流,甚至夭折,ATM、铱星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吗?
  对运营商而言,适用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所谓“适用”,首先是明确做什么,其次是适应原有基础。
  明确了要做哪些双向业务,技术与业务就可以相互匹配。如果只是点播回传、网络管理、业务管理等应用,窄带就可以应付;如果仅开展数据业务,就不需要过多考虑QoS;如果要多业务运营、特别是开展视音频业务,那就必须考虑VLAN划分和QoS。
  适应原有基础主要是选用技术要与自身资源相匹配——双向改造要与原有的网络状况、人员素质、资金状况等相匹配。比如,已进行HFC网络双向改造的地区,就应该先把CMTS技术应用好,日后确有需求时再上EPON;如原来没有进行HFC双向改造,就可以选择EPON+EoC;如果光节点覆盖范围较大,就需选择动态范围大、传输距离远、可靠性高、运营稳定、接人用户多的技术;如果光节点覆盖范围小,那就着重选择性价比高、带宽高、调制效率高的技术。
  其实,每种技术都有其优劣,各地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网络状况、资源占有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合的技术。
  下面,就目前EPON+EoC方案应用中的关键环节EoC(因EPON已是成熟技术),提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1 基带与调制
  一般讲,基带技术简单、成本低、户均带宽高、不需要单独的网管。但传输距离近、动态范围小、带宽利用率低,只适用于一个楼道内的集中分配系统;容易受电视机漏电干扰(已有成熟解决方案),施工比较麻烦,且需要选择抗端口环回的交换机。
  调制技术带宽利用率可以做得比较高(调制指数高),动态范围比较大,抗干扰性能比较好,施工也比较简单。但相应成本较高、管理相对复杂。
  
  2 高频与低频
  一般讲,低频段损耗低、传输距离远,不另外占用高端频段;但低频段干扰较严重,无论是外界无线电干扰还是电视机射频端口反馈的噪声都集中在低频段,而同轴电缆频率越低,屏蔽陸能越差。且低频段频率资源有限,扩展空间较小。
  高频段频谱比较干净,可利用的频率资源相对较多。但高频段损耗大,传输距离相对较近。
  
  3 最后1公里与最后100米
  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EoC技术的应用定位——是用于光纤到楼还是光纤到小区?
  本来。EOC方案是伴随光纤到楼产生的,因此其适合最后100米。甚至最后30米。但有线行业80%以上的网络光节点用户数在500以上,因此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都想努力使EOC适应现状。如是,就带来许多问题:传输距离、接入用户数、媒介控制协议。
  传输距离虽然可通过加中继来解决,但将导致成本增加、维护复杂。低频段技术传输距离可以远一些,但仅仅是电缆损耗小,器件损耗与高端是一样的,因此用户数多了以后损耗同样很大(分支分配损耗),不中继也不行。即使从传输角度可以不中继,但随着损耗增加,速率肯定会下降(不管是高频还是低频)。
  最难解决的是接入用户数。现有EoC技术很多是为了解决家庭联网,家庭联网接入的终端比较少,要求终端之间互联互通。传输距离也比较近,而这些与有线接人要求正好相反。即使经过改进,现有EoC技术接入用户的能力也有限,一般只有几十户。
  接入用户数还受媒介控制协议限制。最初各种调制技术基本上均基于CSMA/CA(载波侦听、避免碰撞)的,这种协议比较适合总线型共享介质(无线环境类似),前提是可以侦听。但在同轴分配网条件下、特别是在多级分支分配级联的条件下,许多终端之间无法侦听,因此造成无序碰撞,无法维持正常通信。针对这一问题,各种技术都改进了协议,使之支持TDMA。但技术改进一般都不到一年,因此成熟度低:多用户情况下不能很好兼顾速率与链路损耗,特别是各用户损耗不同时的情况。
  事实上。EPON适合光纤延伸的应用场合。如果光纤不延伸,光纤收发器应该是更好的选择。因为此时不需要重新敷设光缆,而光纤收发器成本更低、技术更简单(只是物理层),带宽也占优势——GEPON按32分路计算,ONU平均带宽只有30M;光纤收发器可以是100M,也可以是1000M。
  所以,从技术角度看,在EPON+EoC系统中,EoC比较适合最后100米的应用;大范围覆盖主要靠EPON等光技术。
  从市场角度看,有线运营商要加快光纤到楼的步伐。这里面包含几层意思:一层是光纤便宜,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都低于铜缆;还有一层是竞争使然。
  我们要用两只手抓紧干自己的事,用两只眼盯着对手,特别是强大的、走在前面的对手。一方面可以借鉴、学习,另一方面做好竞争的应对部署。比如,电信07年部署的EPON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第一,有需求的上,这是正常的做法;第二,有竞争的上,这是超常的做法。现在电信在新建小区推行光纤到楼、到单元,老区光纤逐步向前推讲,有线不做就把地盘让给对手了。另外,从竞争的角度,电信目前用户带宽开始向4—8M推进。如果把EoC用于大范围、多用户(500户以上),带宽肯定没有优势。如果光纤到楼,一个ONU覆盖50~100户。那么在带宽上很容易超过电信。
  最后,光纤到楼是方向。5年之后,将基本全部实现光纤到楼、到户。日本目前EPON 80美元一线,百万量级;中国千万量级,5年之内肯定会降到与DSL差不多的价格水平。
  总之,笔者主张有线加快光纤到楼的步伐,用EoC技术解决最后100米接入。现在EoC出现的问题(技术、经济)多数都是因大范围、多用户产生的,如果用在最后100米则可避免这一问题。
  
  4 关于WiFi
  最早开始推向市场并在各地试点应用的EoC是WiFi技术,但目前表现一般,这里面既有技术问题,也有市场问题。
  从技术上说,WiFi(应用于同轴)技术进步比其它EoC技术慢、频谱效率较低。其实WiFi技术本身进步并不慢,在采用802.11n。标准后频谱 效率也大大提高。WiFi还有很强的应用优势,在IP领域除LAN以外还没有哪种技术比WiFi应用更广泛。现在它不仅应用于WLAN,还在向MAN(城域网)和PAN(个人局域网)领域延伸;不仅应用于无线,还应用于有线。正由于应用广泛,WiFi产品销量很大,因此价格低廉。
  有统计资料表明,60%以上的通信业务量发生在室内;同时60%以上的通信业务量由移动终端产生。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室内移动业务是最主要、最大量的,室内移动多媒体通信是最有前景的。室内移动恰恰是WiFi最强的领域。如果用有线做接人,无线做室内联网应该是WiFi(EoC)最大的优势:技术统一、好管理、价格低,还可以把接入和室内联网做成一体化的产品,更好管理、价格更低。
  
  5 近期与长远
  任何技术都有生命周期,市场需求也随时而变。所以,网络建设和改造不可能一劳永逸,想选一种产品管一辈子是不现实的,但也不能朝建夕改,必须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做好规划和选择,合理兼颐长期发展与短期需求。
  笔者认为,把3~5年当作一个投资周期比较合理。
  
  问题3:运营商与供应商的关系
  
  这两年笔者感受最深的是:运营商和供应商应该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
  数字电视发展到今天,运营模式与原来不一样了。原来只做单向广播,从卫星转节目下来就可以坐地收银。现在不行了,多种业务运营,你一家能有多大本事?
  像前面提到的视频通信,介入初期,有线运营商自身肯定不专业,所以一定要找很多合作伙伴!其实,有很多业务不需要我们自己做,运营商只需搭建好网络平台,业务完全可以交给专业合作伙伴做,这样发展肯定会更快、空间也会更大。
  美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就是运营商和供应商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典型者如ComCast跟摩托罗拉的合作,时代华纳与SA的合作。如果中国也能形成这样一种氛围,有线电视就能兴旺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供应商而言,找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比卖一件产品更重要;同样地,对运营商来讲,找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比买一个好的产品更重要!而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关键,是要向合作伙伴让利。李嘉诚说过一句话:“本来可以拿10%,只拿9%,财源滚滚来”,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现在,一方面运营商觉得供应商动作太慢——技术改进太慢,降价太慢;另一方面供应商觉得运营商光说不练,改造实施进展缓慢。这也是个“鸡和蛋”的命题,非要有个先后那就是个死循环。永远解不开套,如果换个角度,鸡和蛋谁也离不开谁,共生共荣共存亡,这才是运营商和供应商共同发展的光明大道。
  有线电视行业的供应商都比较小,投入之后如长期得不到回报就极易被拖死。具体讲,目前EoC的产品已经比较丰富,技术相对成熟(50Mbps以上吞吐量、10ms以下时延、支持TDMA和VLAN划分,有的还支持组播、带宽控制、VLAN优先级),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足300元一线)。下一步,就需要运营商和供应商密切合作,使得产品更加丰富、技术更加成熟、运营更加稳定、业务更加丰富,而价格随着规模增加自然会进一步降低。
  有线电视行业是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共同组成的,如果双方不建立伙伴关系,互不信任、相互等靠、互相埋怨,那就只有一起等死!
  
  结语:新技术与成熟技术
  
  大运营商应该有胆魄,敢于主动地试验新技术,把新技术变成成熟技术!
  笔者反对不经过试验就盲目采用新技术,主张大规模应用一定要采用成熟技术;但技术成熟总需要一个过程的,这又是一对矛盾。这时,就需要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共同试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否则永远也没有成熟技术——如果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能直到今天也不会有人吃螃蟹。
  所以,运营商、特别是大运营商,应该有敢于使用新技术的胆魄!只要看准方向,就要努力把它试验(不是被动地等设备供应商试验,而是主动试验)成功,把新技术变成成熟技术。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电信。譬如EPON。本来互通性不好,国际标准本来也没有要求,可是中国电信提出互通标准,用了两年时间进行反复测试,搞成了一个成熟的东西,并主导了产业链的发展。
  笔者希望有线运营商也可以这样。可惜,从笔者提出“最后100米”到现在已经4个年头了,EoC技术还没有大规模推开。
  衷心期待,EPON+EoC技术能够在有线行业大规模推广,希望中国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建设和改造早日成功!
其他文献
一、什么是0LED?    OLED即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的缩写,中文译为“有机发光二极管”,1979年由柯达公司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科学家邓青云博士(邓被称为“0LEDP之父”)发现之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大公司纷纷投资加入OLED的研究行列,大大加快了OLED的研究步伐和实用化进程。2001年,韩国三星公司研制出15.1英寸主动式全彩色OLED显示器
期刊
9月,四大通信运营商先后公布其上半年业绩:中国电信上半年净利润为126.34亿元,同比下降8.16%,固网用户净减少544万户;中国网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9%,为58.77亿元,固网用户也出现负增长;中国联通上半年净利润达到44.2亿元,增长103%。而中国移动上半年净利润高达548.49亿元,同比增长44.7%,为三家利润之和的两倍。在上半年业绩报告会上,四家运营商均表示要大力推进3G服
期刊
(续上期)  [编者按]细节是魔鬼!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节的判断与执行——而正确的行为。恰恰来源于对经济规律的本质把握和对整体发展战略的正确认知!从上期专栏开始,罗小布老师针对有线数字化进程中的100个细节问题,展开探讨与解释,得到广泛关注。“细微之处”的求索,需要群策群力的智慧,更需要理论争鸣与实践交锋,热忱期待您的睿智观点,来稿请发bao_ran@ccw.com.on。
期刊
[编者按]在迄今为止的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进程中,有关“整体转换”的模式探讨与后整转时代的市场把握,一直是不乏争议的命题,且关乎整个行业的战略方向抉择!在本刊于2008年年7月号刊发《有线整转:以转换率为标杆?》一文中,朱宝奇和许健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期特刊发广西,广电网络公司王韩兵、李志明先生的文章,从广西有线数字电视的实践出发、对整体转换模式的本质、对有线行业的巨大,促
期刊
高清频道与高清终端双重拉动    高清电视能够启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两年高清电视机和高清机顶盒价格的大幅下降。另外,各国免费卫星电视运营商纷纷启动高清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高清电视的普及。但在主要运营商参与之前,高清电视在任何地区都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不过,今年的欧洲杯、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免费卫星电视运营商开通高清频道。  与此同时,各数字平台纷纷通过提供高清频道增
期刊
“也许,以后回家第一个打开的,不再是MUSIC,也不再是电脑,而是客厅里的X9,看看有没有亲情留言、有没有意外惊喜、有没有孩子对你说的悄悄话——  9月10日,TCL在国家大剧院隆重推出08年旗舰产品X9——全球首台高清影像互动电视。该系列尺寸规格覆盖从19寸到52寸,成为TCL最为丰富的一条产品线。    创新颠覆传统体验    X9的最大技术及应用亮点,是高清影像互动功能。只要把电视高清摄像机
期刊
高清付费频道用户过少,中视传媒退出运营    近期因受付费高清电视频道拖累,中视传媒宣布退出运营央视高清影视频道项目。中视传媒表示,从目前央视高清影视频道的运营现状来看,付费高清频道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按此前中视传媒与中数传媒签订的协议,在扣除地网分成后,中视传媒享有央视高清影视频道所有收入的70%,中数传媒享有央视高清影视频道所有收入的30%,但根据央视高清影视频道2007年度实际销售情况来
期刊
BICA为什么?    BiCA是谁?B1CA从哪里来?BiCA往哪里去?  “BiCA联盟将芯片厂商、整机厂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网络运营商集合了在一起,”BiCA联盟理事长、中信网络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威开宗明义,“通过共同协商技术规范,使产品能够互联互通、共同面对市场,以求更好地为运营商和中国的有线数字电视事业服务。”  有线网络双向接入产业联盟——BiCA联盟的首批发起单位包括:中信网络有限公司
期刊
广电总局发放首批网络视频许可证    自去年12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与(原)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新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对部分网站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进行了抽查,并于今年4月发放了首批23张新的互联网视频经营牌照——《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首批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网站,以央视国际、新华网等国有网络媒体为主,也包括激动网、优度宽频、光线传
期刊
第一把金钥匙    所谓“粘合剂”,就是不仅旨在让用户喜欢,更让用户离不开的业务。  中国网民的数量逐年递增,且由于手机上网等因素,在2006~2007年呈现加速上扬的态势。并且,网民对互联网的信息依赖度极高,82.6%的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大大超出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  但是,仅仅提供信息,还不足以把网民牢牢粘在网上,必须找到有效的“粘合剂”——不仅旨在让用户喜欢它,更要让用户离不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