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太远人间正好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wmy0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走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奔波在步履匆匆神情淡漠的人群里,承受着工作与城市生活的压力,谁都有想逃离的那一刻。逃去哪里?当然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被一份工作折磨了一年半之久,工作和折磨挂了钩,于是在忍耐到了极限的那一刻,愤然而起,毅然决然的辞去了工作。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极其正确的,不仅告别了痛苦的工作,还成就了我的第一次旅行。
  说来也巧,共同生活了两年多的室友也几乎在同一时间辞职,于是两个初级旅行者在搜集和参考了诸多资深驴友的经验,制定两套出行计划后,开始了我们的云南之旅,有些人喜欢一个人旅行,而两个好朋友的旅行对我来讲似乎更值得珍惜。
  从北京出发,火车前往石家庄,住宿一夜后,早班飞机,三个多小时的行程后,终于到达了云南。到了云南后才发现,一切计划都比不上变化。我们的行程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昆明—虎跳峡—香格里拉—丽江—大理—昆明,这是我们最终的行程,似乎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路上,而云南的路是让人忐忑的,一路上大大小小的车祸不断,好在我们一直安全。
  昆明的一天半行程,我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兴奋,或许是我的想象力不够,奇形怪状的石林对我来讲也就只是石头而已,倒是幽默的导游介绍的一些彝族的习俗让我印象深刻,在这里厕所叫KTV,上厕所叫唱歌,在大自然中解决生理问题就叫做唱山歌了。当然我们也见证了他人的艳遇,从上车的互不相识到下车的如胶似漆,让我不禁感叹,感情来了挡也挡不住。
  真正让我兴奋起来的是虎跳峡探险,在这里我们结识了一对新婚小夫妻,一位东北即将退休的干部,还有两位和我们一样辞掉工作的四川小辣妹,一位江西小哥,来自北京的旅行达人和一位热情的藏族的牦牛扎西(帅哥),在虎跳峡探险后一行人共同度过了香格里拉之旅,热情的牦牛扎西带我们体验了最地道的藏族酒吧,炙热的炭火、温暖的烛光、热情的藏民,一夜欢歌笑语。晚睡没有阻挡我们的热情,第二天仍旧早早的起来,参观普达措国家公园,谢娜和张杰婚礼举行地属都湖,一望无垠的伊拉草原,水天一色的碧塔海,一切油画中的景色,美得让人不可置信。
  有人喜欢大理,我却喜欢丽江,同样商业化的古城,大理似乎已经不再有古城的气息,而丽江依旧。侃侃的《滴答》环绕着古城,在这里听不到城市的喧嚣、看不到匆忙的人群,静谧安逸。
  旅行终有结束的一天,喜欢步步风景如画的云南,却又不得不离开,或许当初的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记忆中的那抹蓝永远不会褪色。天堂,宗教意义里的美好世界,人人都在追求,却往往求而不得。神话故事中的天堂离我们太远,浩瀚中国,广袤天地,何必舍近求远?天堂太远,人间正好。
其他文献
摘 要:古诗《风》只有20个字,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刮大风时动人心魄的场面,写出了风的无穷魅力。风是神奇的,也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也是强悍的。文章对《风》进行赏析,旨在点燃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风》;赏析;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0-0077-01  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费孝通先生曾把中国农村称为“熟人社会”,他说:“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熟人社会”里,血缘和地缘合一,所谓沾亲带故或者非亲即故,其自然地理的边界和社会生活的边界都是清晰的,同时也往往是重叠的,属于封闭的社会空间。熟人社会的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行事注重亲情和礼俗规约,但讲究亲疏远近有别。熟人社会的行为逻辑包括:  第一,舆论压人
表扬和批评都是教育激励学生的手段,教学中不能没有表扬。因为,我们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或闪光点。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合适的表扬不仅对学生本人是一种激励,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对于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学风有促进意义。但是,有部分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过度使用表扬语言,很少用批评的语言,即便是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有错误行为表现,有些教师也是多用鼓励的方式,出现滥用现象。表扬并非是绝对的,学生犯了错或出现了错误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学业目标;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6-0043-03  【活动理念】  制定有效的目标是学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提出,青少年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容易迷失自我。初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学生的性格显示出叛逆的特点,并且距离中考还有一段时间,学习动力不足;平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
最近买到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出版的徐震著《世说新语校笺》一书,惊喜地发现在下册有《世说新语人名索引》。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八张纸,但却反映了一种现象:我们现在更加注意索引了!  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我们一向崇拜过目不忘,提倡把看过的全记在脑子中。看到一个专题如能背出在某书的某章,即为世人称颂。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落后的现象应结束了。在国外,对书后的索引是极为重视的,日本曾规定没有索引不许出版;我接触过一
谈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    在今年谈中国古代青铜器,不由得想到刚刚逝世的容庚先生。容先生享年九十,终身从事青铜器的研究,他的成果卓著,用不着我辈后生饶舌。他的著作很多,但影响最大的,我想还是《金文编》和《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是一部金文字典,学这一行的人恐怕没有不使用的。《通考》则是青铜器的综论,是有关知识的总结,又附有极其丰富的图片,因此自一九四一年问世以来,风行至今。五十年代,容先生
2008年全国高考的帷幕已经落下,但是关于四川高考文综试卷第24题的争论之声随之而起,对此题题干和题肢的设置有的拍手称妙,有的则感觉不可思议。对此题质量的优劣,笔者不敢妄加评议,但认真研究此题后,觉得颇有值得商榷之处。  高考试题命题的依据是教材和考纲,而教材是高考试题命题的最根本依据,所以高考试题本不应出现学术上的不确定,逻辑上的指向不明,和教材基本观点发生冲突。否则不仅不利于维护高考的严肃性和
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会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学生的學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活动,或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坐立不安、厌学好动等等。有时,为了处理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要浪费很多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富有艺术性的课堂质疑,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学科,尤其应注重提问的艺术。    一、注重历史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1 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能“经世致用”、“彰往而知来”。简单化、形式化的课堂提问,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从宏
从事高中历史教学五年有余的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历史知识经常与语文中的诗歌有联系。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许多优美的诗歌更是原始的、绝好的、很具有说服力的研究历史的宝贵材料之一。如果在历史教学中加以恰当的引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文学角度去认识和了解历史的演进,感受历史场景的壮阔,而且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何挖掘中国传统诗歌的合理内涵,推动历史教学改革,使我们的历史更有魅力,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