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慢性泪囊炎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学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s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泪器感染性疾病,易复发,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目前关于在病变复发过程中究竟是感染因素还是泪道阻塞因素发挥主要作用仍存在争议,建立合理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但目前鲜见慢性泪囊炎的建立方法研究。

目的

探索建立兔慢性泪囊炎动物模型的方法,为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诊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1只,均以右眼作为实验眼。暂时泪道阻塞组采用质量分数10%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联合榄橄油溶液右鼻腔滴鼻诱导过敏性鼻炎造成暂时性泪道阻塞;永久泪道阻塞组由泪点注入0.15 ml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合物;单纯细菌接种组由泪点注入1×107/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3 ml;暂时泪道阻塞+细菌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分别在造成暂时性泪道阻塞和永久性泪道阻塞后次日由泪点注入1×107/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3 ml;正常对照组由兔泪点注入0.3 ml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 d、7 d观察动物出现慢性泪囊炎的眼部表现情况以判断造模成功率,行泪道冲洗观察泪道是否通畅,并行泪道CT造影检查是否发生泪道阻塞、阻塞部位以及阻塞程度;术后7 d行泪道和泪囊黏膜的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造模后3个月,暂时泪道阻塞组、单纯细菌接种组、暂时泪道阻塞+细菌组和正常对照组无一例出现慢性泪囊炎表现,永久泪道阻塞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分别有8只眼和9只眼出现慢性泪囊炎的症状和体征。泪道冲洗结果提示,永久泪道阻塞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的慢性泪囊炎眼泪道冲洗不通畅,液体完全返流;泪道CT造影检查显示,兔鼻泪管阻塞部位为鼻泪管的远端,即鼻泪管骨内段与鼻内段的转折部位,并可见鼻泪管完全阻塞,阻塞处近端可见明显的鼻泪管扩张,阻塞处远端无明显的造影剂充盈;永久泪道阻塞组模型眼标本可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模型眼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优势菌。暂时泪道阻塞组、单纯细菌组、暂时泪道阻塞+细菌组和正常对照组兔眼泪囊和泪道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异常,而永久泪道阻塞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模型眼标本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增生性改变。

结论

泪道永久性阻塞是兔慢性泪囊炎动物模型建立的必要条件,在兔慢性泪囊炎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2017年7月28日04:13,我单位35 kV一降压站1号主变低后备保护屏报低压母线绝缘检查动作,微电脑多功能消谐装置1/3频报警灯亮,6 kVⅡ段母线馈出线路大型Ⅱ线627断路器速断保护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钠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
哺乳动物眼除了调节图形视觉功能外,还负责调节非形觉视觉功能。非形觉功能主要是指眼可以将外部光信息传递到机体生物钟,调节昼夜节律、激素分泌、瞳孔大小变化等功能。传统
背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目前相关眼病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寻找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干预靶点是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
近年来随着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眼科诊疗技术的更新和进步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传播眼科疾病诊疗的新技术,进一步规范眼科临床的诊疗流程,推进眼科诊
保护层分析中的风险分析主要是基于对危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后果严重度的预估,对后果严重度预估的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到风险评价结果以及风险保护措施的应用。对后果严重度的夸
背景人LECs表达端粒酶活性,其活性改变与白内障的形成相关。研究证实,雌激素能增加人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从而发挥促进增生、抗凋亡作用,但能否增加人LECs中的端粒酶活性从而影响其生物学功能,国内外鲜见报道。目的探讨β型雌二醇(β-E2)是否能增加人LECs端粒酶活性及其对人LECs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传代人LECs细胞系,先用1×10-6 mol/L β-E2分别作用人
根据广西地区气候特点和玉米储藏情况,从入库季节、入仓周期、入仓质量、入仓过程的管理以及储藏过程中储粮系统环境因素等方面,总结了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玉米储藏品质的影响
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变压器空载合闸时会产生励磁涌流[1],励磁涌流不仅会导致变压器投运失败,还会损坏相关的电气设备,严重的会导致供电系
本文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通过选取中国A股上市民营公司的微观统计数据,结合相关理论,就影响上市民营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