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验思维到实证思维的转变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sg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分感谢《管理学家》杂志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来分享在数据分析与应用方面的心得。 比起“大数据”,我更喜欢“数据科学”的提法,这是因为:第一,在今后的分享中,我会更偏向于从技术层面探讨如何利用数据优化管理决策;第二,数据量的大小固然重要,然而数据能否提升管理水平,更取决于管理者能否从经验思维转变为科学思维,或者更确切地说,转变为实证思维。所以我想在这管理学家的领地上多谈谈科学。
  中国人多以经验思维为主,其特点是判断多而论证少。即便有论证,也是基于逻辑的辩证多,基于数据的实证少。只要留意一下每天的新闻,就会发现经验思维的例子比比皆是。拿最近的一条新闻“北京中秋前进入最堵一周”来说,媒体的普遍判断是中秋前堵车是因为人们节前纷纷跑到北京去送礼。这一判断符合我们的经验,似乎也符合逻辑,但是却恰恰缺乏实证。若从实证的角度验证这一判断,我们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最堵的一周?如何证明这最堵的一周是由人们从外地到北京送礼造成的?
  要从实证的角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要确定“堵”的衡量方式,比如说是以平均车速,或者平均车流量;“平均”又是在哪些时段上,哪些地区内,针对哪些车型(是否包括公交车)。然后,我们需要足够多年份的每周“堵车”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说法。最后,我们还需要收集尽可能多的控制变量数据,譬如每年中秋与国庆的间隔天数、天气状况、重要会议及活动、道路施工情况、北京的拥车情况、街道面积、高速里程、地铁线路演变等等,因为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堵车并影响我们对“中秋前是最堵一周”的证明。
  可见,要从数据科学的角度很好地回答第一个问题并不容易,而要实证地回答第二个问题就更困难了。我们需要知道:每周有多少外地车辆进北京?是否中秋前的一周外地车最多?这些外地车辆是不是来送礼的?来送礼的外地车辆都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现?当他们出现时,是否直接观测到了拥堵?如果没有直接观测到来送礼的外地车辆造成了拥堵,是否是本地车辆为了避开这些来送礼的外地车造成了其他时间,其他地点的拥堵?
  从实证的角度做了这番思考,我们会发现,一个凭经验得出的判断竟然如此难以证明。其实,如果我们尝试用数据科学的方法论来审视一下我们在管理中所做的判断,我们同样会吃惊于很多判断极度缺乏实证依据。而这种将经验思维转变为实证思维所带来的阵痛与震撼,却是我们通向数据科学时代,通向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必经的关键一步。
  这种从经验思维到实证思维的转变,不仅是管理观念的转变,还会带来操作层面和技术层面上的转变。从对“北京中秋前进入最堵一周”的实证思考,我们实际上也对哪些数据会有用,哪些数据需要进一步收集,数据分析中哪些因素需要得到控制等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一步做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我们的原有认识有可能会被颠覆,从而成为展开新一轮实证思考和数据收集的起点。比如说,通过对各主要路口的监控视频进行分析,我们可能并没有发现外来车辆的增加,但是却发现本地公车牌照的出现频率比往常要高。如果有这样的发现,我们对拥堵成因的判断就要修正,进一步的数据收集重点也会随之转到公车使用上了。
  尤为重要的是,从经验思维到实证思维的转变,还能帮助我们找到更为高效和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还是拿堵车作为例子,基于经验思维的判断,往往会导致兴师动众、社会成本很高的解决方案,譬如限制外来车辆入京。而基于数据和实证分析的解决方案可能会是提高某些时段,某些区域内的停车费用;或是调节相应时段区域内的左转和右转限制及红绿灯的间隔等。相比之下,这样做的成本要小很多。
  一直在用堵车说事,这看似只是政府公共管理的范畴,但其实解决堵车问题对企业的运营和营销也会有影响。中秋节大家都要吃月饼,而这些年来,哈根达斯冰淇淋月饼已经成为一线城市中月饼的新宠儿。在促进哈根达斯月饼成功的因素中,其团队运用实证思维来解决堵车问题也功不可没。一开始,团队选在离高速公路出口很近的地点建立临时月饼领取点。从经验思维的角度,这似乎很有道理,因为方便了消费者。但是团队很快发现这样做导致了交通阻塞,不仅降低了顾客的满意度,也招来了政府交通部门的抱怨。之后其团队从实证思维的角度,通过对顾客流量的时间空间分布的分析,优化了领取点的设置、产品配送和领取流程。 顾客的体验和忠诚度自然也提升了。
  令人高兴的是,实证思维和基于数据的管理决策观念正慢慢地深入人心。大家可能注意到临近中秋时,不少网友吐槽“五仁月饼”难吃,并将其炒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媒体朋友们并非人云亦云,而是通过问卷调查、销量统计的方法为“五仁月饼”正了名。据9月18日《新京报》报道,消费者对五仁月饼评价排名第二,销量良好,甚至部分店铺都脱销了。媒体需要这样的实证思维,企业管理者也需要这样的实证思维。过完中秋,品尝完月饼,让我们再更深入地分享数据科学的那些事儿。
其他文献
叔孙通是秦汉之际的一个特殊人物。论学识,他没有多少出色的见解;论功绩,逃不出鲁迅讽刺的“帮闲”行列;论人品,后世儒家对他多有微词。然而,他却成为汉代倡导儒术的第一人,值得管理者仔细品味。  作为一个儒者,叔孙通的学术应该有很好的基础,否则也不会被征召为博士。在秦朝儒学不是主流,叔孙通很清楚自己不过是朝廷的一种装饰,所以,他大概属于那种小心翼翼讨好上级的太平官员。陈胜吴广起事,秦二世为此询问博士和儒
期刊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准股份)是一家典型的中国制造业企业。1946年创建,其前身为上海惠工铁工厂,计划经济时代,它顺应国家需要,向内迁至陕西临潼,更名为陕西缝纫机厂。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大形势转变为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成立,并将总部迁至西安,一路兼并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并成功上市。  像中国其他制造企业一样,标准股份在改革开放浪潮中
期刊
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研究中,“竞争”通常被视为基本的出发点:市场就是这么大的一块蛋糕,你多吃一口,就意味着我要少吃一口。不过,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剧变的今天,这种战略思维已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现实  何谓“竞合”  “竞合(co-opetition)”,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内勒巴夫(B. J. Nalebuff)和布兰登勃格(A. M. Brandenburger)在专著《竞合》(co-opetiti
期刊
近期有一派来自理论界的声音认为,绝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经理经常处于弱势地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否真的处于弱势地位?  近期有一派来自理论界的声音认为,绝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经理经常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经理提出的观点难以被企业采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难以发挥自身作用等。有研究认为(Beer,1997;Barney、Wright,1998),由于组织中的
期刊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及时、快速满足用户需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霍尼韦尔集团这样一个百年老店构建的业务逻辑框架的顶层设计模型(GDM)、基于IT技术的企业内外部的业务流程集成、以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运营管理模式,为企业实现行之有效的价值链管理奠定了基础,使其在创立127年后的今天仍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活力,其经验值得我们研究。  全局最优观念  近年来,我国企业借鉴学习了CIMS、精益制
期刊
霍华德·E·麦克迪(Howard E. McCurdy)近日在《国际项目管理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上发表文章,分析了NASA在1992年至2008年的31个低成本项目。他发现,在“更快、更好、更省”哲学取得了初始阶段的成功之后,一系列失败接踵而来,NASA不得不又回到充足预算的心态中。这种反复对那些考虑低成本创新模式的企业来
期刊
就像被城墙和护城河环绕的城堡,很多组织在自身与外界之间设下了牢固的、难以逾越的边界。20世纪早期以来,大多数组织都视自己为价值链中独立的、孤立的单位,在确定发展战略、营销目标、资源配置等管理活动中,只从自身的发展考虑,不考虑价值链中与其紧密相连的单位,这会导致价值链中的某些环节间的不匹配。例如,空调制造商把自己的设计改动得对压缩机供应商保密,供应商就很难满足其供货要求,尤其是供应商已经全力准备按照
期刊
历朝历代,怀才不遇的人比比皆是。确实有许多杰出人士,或因忤逆上意,或因谗言诋毁,或因特立独行,或因政见相异,被排挤出政治舞台,浪迹江湖,有的甚至根本登不上庙堂台阶,沉沦草泽,空有满腹经纶,遗恨终身。人们一般都为其打抱不平。当上位者是尸位素餐的无能之辈时,尤其会加剧社会反感。用人不公的感叹,多与这种情形有关。  平心而论,造成“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局面,多数是上层的责任。例如,唐玄宗时李林甫担任
期刊
在抽象层次上,系统工程的实质就是寻求有效的手段,减少完成特定目标的不确定性,化多样为归一,使复杂变简单。换言之,系统工程就是一种应对不确定性、多样性、复杂性的方式。  流程是系统工程的核心手段和关键内容。二十年前的系统工程流程方法带有严重的线性和机械思维的倾向:强调系统的工程复杂性,忽略其社会复杂性。  以大数据为驱动,通过人工世界的开发,从“人工科学”的视角重塑系统工程和管理之“人工”流程,已不
期刊
不论是设定工作目标还是团队加薪,谈判是解决问题最实用、最强大的管理工具之一,但谈判的目标并不是说某一方获胜,而是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你要考虑的是“双赢”而非“非赢即输”,也就是说,好的解决方案能使你和对手都感到胜利,而不是零和结果,即你的收益来自对手的支出。开始一场成功的谈判,你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成功的谈判开始于细致的计划。谈判前要获得关于对手利益和目标的尽可能多的信息:什么是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