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新的历史起点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_an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话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地加以推进。我国的改革即将进入第30个年头,改革也已走向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基本目标的全面制度创新的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推进下一步改革,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最近,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迟福林同志的新著《起点》,书中收集了作者近两年的研究成果,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在此问题上的相关思考和研究成果。应当说,这是面对改革发展新矛盾、新问题,以推进政府转型为主线探讨全面制度创新的一部力作。
  
  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这是2003年SARS危机中迟福林同志提出的观点。2006年2月6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座谈会上,迟福林同志建议提出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作为“十一五”时期改革攻坚的重大任务。近几年,迟福林同志一直把政府转型作为重点研究课题。迟福林同志把自己两年来以推进政府转型为主线探讨全面制度创新的研究成果汇集成册,并以《起点》作为书名,寓意深刻,观点鲜明,意味着我们能否实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深层次、体制性、结构性的难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规划好、设计好改革,排除各种阻力深化改革,实现全面的制度创新。
  作者对新阶段改革的现实背景进行了深刻分析。指出我国面临着日益突出的两大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突出矛盾;二是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新阶段的改革需要实现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等三个方面的突破。作者的分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与我国改革攻坚的现实问题相联系,从而形成了独特、系统的分析体系。
  作者分析了政府转型的现实需求。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作者提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改变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使政府有效地履行经济性公共服务职能。在全面制度创新的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规范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社会体制改革要求规范政府与社会的边界,政治体制改革要求规范和约束政府权力。政府转型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社会体制改革的现实前提,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切入点和重要突破口。
  
  公共服务短缺根源在于体制机制不健全
  
  如何正确地选择改革新阶段的基本目标,如何确定新阶段改革的重点任务,是顺利推进全面制度创新的重要前提。作者鲜明地提出,要确立改革新阶段的两大基本目标: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作者的这一建议,现在已成许多学者的共识,为多方面所接受。从改革实践看,公共服务短缺的问题不仅是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体制机制不健全,表现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没有形成规范的分工和问责制,没有形成公共服务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制,城乡二元的公共服务体制还未打破,公共服务的多元社会参与机制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尚未形成。未来几年,要切实地解决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矛盾,应当从这些方面加快改革步伐,逐步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
  作者特别强调指出,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通过深化以破除垄断和要素市场化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又好又快”发展具体表现为“三个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三个协调都需要通过加快改革来保证。要加快推进国有垄断行业改革,为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要加快推进以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作者倡导,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
  作者分析认为,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目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全面制度创新的重点。由于改革发展新阶段的突出矛盾有了明显变化,今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着眼点与以往不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和现实性,要求政府加快由经济建设性主体向经济性公共服务主体转变。
  综观全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和估量新阶段改革,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拓宽了研究视野。作者分析方法和研究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全面的认识新阶段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研究我国下一步改革实践与理论中的问题。值得大家一读。(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其他文献
县域科学发展系列追踪之一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半壁江山,发展县域经济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在县域。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根据对全国2000多个县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对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进行测算,每年公布综合发展指数前100位县以及重要单项指标前100位的
期刊
百强县评价应更多地关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  人民论坛:改革开放近30年来,回头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成就,我们当然感到欣慰和自豪。您是如何看待百强县的?  杜志雄:作为唯一由国家最高统计机关国家统计局进行的县域经济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其权威性毋庸置疑,同时其评选出来的百强县对全国县域经济的示范作用更是有目共睹。尽管如此(抑或正因如此),进一步改进排名办法,提高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及其
期刊
编者按:目前,我国中部地区许多地区发展面临区位优势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思想观念保守等问题和挑战。中部地区等广大的欠发达地区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各地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实现跨跃式发展意义重大。为深入认识和全面总结中部地区部分县市率先发展的经验,近日,人民论坛杂志社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位于中部地区的江西省新余市展开了调研和探访。    “新余已经站到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了。”新余
期刊
在新余调研,我们一路过来,一路震撼:一辆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来回奔驰于城乡之间,一所所面貌一新的中小学屹立于农庄附近,一座座设备一流的敬老院座落于青山绿水旁……  “新余呈现出喜人的新貌得益于新余市决策层果断提出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力促农村“三年大变样、五年一体化”的发展大战略。”新余人提起来就喜形于色。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我的收入提高了,日子也越
期刊
编者按:本刊上期刊发的三株集团董事长吴炳新《思维方法是一把万能金钥匙——谈思维方法在现实工作中运用(上)》一文,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广泛转载,引起读者以及企业界、管理学界的关注,本期“企业家博客”栏目推出的是《谈思维方法在现实工作中的运用》一文的下半部分,并约请《中外杂志》总编辑、著名管理学专家杨沛霆先生进行了点评。    逻辑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
期刊
摆平中纪委    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东窗事发时,家庭总资产达941万余元,除去受贿所得及正常收入88.1万元,王怀忠还对其拥有的价值人民币480.58万元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王怀忠得知中纪委专案组进驻安徽,即将对他展开调查,他竟筹资200万元,试图以此“摆平”中纪委。结果,王怀忠的疯狂举动反而加快了他被查处的进程。(资料来源:人民网)  评析:贪官以其熟谙的官场“潜规则”行事,妄想通过钱财
期刊
国土资源部的束克欣司长提出应对社会公众引导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居者有其屋不等于人人都买房,认为目前“居住必买房是危险导向”,社会应该有一个包括租、买在内的多元化的房屋供应体系,正常的住房消费比例应该是30%的人买房住,70%的人租房住。大多数靠工资吃饭的年轻人应该是租房而不是买房。这个话是有几分道理的,只是在当前已经是很不现实,全不具备可操作性。  住宅是租还是买,在今日的市场经济社会里,这完全是归
期刊
“兴不兴,问民间,亡不亡,看清廉。兴亡史,廉政篇,后来人,仔细看”  “公务员,本姓公,使命大,责任重。民是主,尔仆从,主与仆,要分清……”这是成都温江区纪委日前出版的《廉政三字经》书中的内容。  《廉政三字经》一书由中共成都市温江区纪委创编,成都市廉政文化研究会监制,作者为成都市廉政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南远景。  《三字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因其内容精深,文字浅显,便于诵读,在民间流传甚广
期刊
“在倡导和推动合作社过程中,有人把我引导农民建立合作社说成‘不是要造反,就是有精神病’,说成‘骗子’,搞‘传销’组织等。  有人明确表态,‘你搞的那个组织太可怕了,我不会支持你!’  有的部门为抵制农民合作,不认可按政策办事,竟说‘省委书记来了也不行’!  有的领导讲,如果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起来了,那供销社怎么办?  有的说,你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是好事,但那是村长和乡党委书记的事,不是你工作的事,是
期刊
大国崛起,软实力至关重要。在德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和文化到底对德国的崛起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其成功的经验对当代中国有何启示?日前,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前驻德大使、前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先生。  《人民论坛》:德国二战失败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和发展,重新成为欧洲强国。在德国崛起过程中,教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梅兆荣:德国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国民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