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小学阅读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有的老师为了赶时间或图省心、省事,把学生的自主性给忽视了。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对文本进行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走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老师拼命的讲,收效却甚微。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自己对作品的阅读。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根据近几年语文阅读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感悟、品味。
文本内容就是把口头语言进行加工整理变成了书面语言。小学生们进行阅读,实质上就是和文本进行对话。人们口语交际时的真善美,假恶丑,学生们立刻都能分辨的出来,为什么变成了文字就无法辨别了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时,积极寻找该怎样指导学生投入地读、有效地读,从而达到理解文本、悟出文本、品出文本。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精妙的地方,通过反复读,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从而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升华自己的情感。只有悟到位,才能品到家。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要想很好地完成这一过程,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抓好对话教学,在对话的中恰当引导、启发
文本即是加以加工整理的口头语言。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就是平等的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活动,着力构建自读、自悟、自品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在学习方式上进行转变。如在教《最后一头战象》时,当我问嘎羧见到象鞍怎样呢?你能找出来吗?学生立刻纷纷举手汇报:“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说明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已和文本进行了对话,读懂了文本内容,知道了沈石溪先生非常细致地写出了大象对象鞍的感情。然后,我又问:嘎羧对象鞍有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答是老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答:从“呼呼吹”、“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等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从而感到学生已经从文本中深深地感悟到了嘎羧的情感。谁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学生对“呼呼吹去”、“久久地”、“久别重逢”等词语的品读很成功。不用多讲学生能深刻悟出沈石溪先生通过嘎羧的动作、神态描写,表达了对象鞍的感情。可见,一篇较长文章可以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但这个抓得需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老师决不能大包干,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二、有效地指导好课外阅读
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机整体,两者密不可分,交相呼应,课上阅读好了,课下阅读不愁,课下阅读积累多了,课上思维就会敏捷。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班内成立了图书角,学生各自自觉地从家里带书,过段时间更换一次,每期的学生杂志、报刊都摆放在此,学生课下可以随时阅读,这便于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学生从而在图书角里丰富了知识、体验了情感、发展了语言。班内每两周进行一次阅读指导,我对学生进行辅导,主要从阅读欲望、习惯、兴趣等方面指导,并要求学生要独立阅读。这样,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对事物进行审美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更好的服务于阅读课堂的教学。学生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更显现了学生课外阅读由单纯量的堆砌向质的变化发展的飞跃。量的堆砌,仅仅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阶段,当奠定了一定的课外阅读的量的基础,教师就积极引导学生、训练学生怎样去互相联系、重新整合、选择提取。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内认真地进行阅读指导。这就是学生课外阅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标志。吕淑湘老师告诉我们:“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 大师的话,足以证明课外阅读在提高人的语文实际能力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讲《詹天佑》时,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通过阅读清末的有关书籍,学生对这一问题可以说是不讲自明了。对于詹天佑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学生们思路清晰,读懂不成问题,自然也就能悟到家,当然就更能品到位。激发的那种爱国热情就不言而喻了。
三、让语文活动和社团活动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做到有机的融合
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一项综合活动,更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类型的语文活动和不同专题的语文社团可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整体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力求从各种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语文情感,提高语文阅读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去读、去悟、去品。如:通过国庆节、教师节、清明节、六一儿童节等的板报、征文、手抄报,组织学生参观孝子山、天宝梨花会、蒙山、自然博物馆等活动,从而激发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更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热情。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研究新课程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积极开发语文阅读课程教学资源,深入探讨阅读教学内容,认真开展阅读教学实践活动,重点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文本的读、文本的悟、文本的品,为学生开辟出一条广阔的阅读之路,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建立自读、自悟、自品的语文阅读教学课程资源,让学生具有初步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文本内容就是把口头语言进行加工整理变成了书面语言。小学生们进行阅读,实质上就是和文本进行对话。人们口语交际时的真善美,假恶丑,学生们立刻都能分辨的出来,为什么变成了文字就无法辨别了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时,积极寻找该怎样指导学生投入地读、有效地读,从而达到理解文本、悟出文本、品出文本。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精妙的地方,通过反复读,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从而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升华自己的情感。只有悟到位,才能品到家。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要想很好地完成这一过程,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抓好对话教学,在对话的中恰当引导、启发
文本即是加以加工整理的口头语言。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就是平等的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活动,着力构建自读、自悟、自品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在学习方式上进行转变。如在教《最后一头战象》时,当我问嘎羧见到象鞍怎样呢?你能找出来吗?学生立刻纷纷举手汇报:“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说明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已和文本进行了对话,读懂了文本内容,知道了沈石溪先生非常细致地写出了大象对象鞍的感情。然后,我又问:嘎羧对象鞍有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答是老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答:从“呼呼吹”、“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等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从而感到学生已经从文本中深深地感悟到了嘎羧的情感。谁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学生对“呼呼吹去”、“久久地”、“久别重逢”等词语的品读很成功。不用多讲学生能深刻悟出沈石溪先生通过嘎羧的动作、神态描写,表达了对象鞍的感情。可见,一篇较长文章可以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但这个抓得需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老师决不能大包干,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二、有效地指导好课外阅读
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机整体,两者密不可分,交相呼应,课上阅读好了,课下阅读不愁,课下阅读积累多了,课上思维就会敏捷。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班内成立了图书角,学生各自自觉地从家里带书,过段时间更换一次,每期的学生杂志、报刊都摆放在此,学生课下可以随时阅读,这便于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学生从而在图书角里丰富了知识、体验了情感、发展了语言。班内每两周进行一次阅读指导,我对学生进行辅导,主要从阅读欲望、习惯、兴趣等方面指导,并要求学生要独立阅读。这样,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对事物进行审美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更好的服务于阅读课堂的教学。学生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更显现了学生课外阅读由单纯量的堆砌向质的变化发展的飞跃。量的堆砌,仅仅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阶段,当奠定了一定的课外阅读的量的基础,教师就积极引导学生、训练学生怎样去互相联系、重新整合、选择提取。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内认真地进行阅读指导。这就是学生课外阅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标志。吕淑湘老师告诉我们:“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 大师的话,足以证明课外阅读在提高人的语文实际能力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讲《詹天佑》时,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通过阅读清末的有关书籍,学生对这一问题可以说是不讲自明了。对于詹天佑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学生们思路清晰,读懂不成问题,自然也就能悟到家,当然就更能品到位。激发的那种爱国热情就不言而喻了。
三、让语文活动和社团活动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做到有机的融合
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一项综合活动,更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类型的语文活动和不同专题的语文社团可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整体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力求从各种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语文情感,提高语文阅读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去读、去悟、去品。如:通过国庆节、教师节、清明节、六一儿童节等的板报、征文、手抄报,组织学生参观孝子山、天宝梨花会、蒙山、自然博物馆等活动,从而激发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更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热情。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研究新课程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积极开发语文阅读课程教学资源,深入探讨阅读教学内容,认真开展阅读教学实践活动,重点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文本的读、文本的悟、文本的品,为学生开辟出一条广阔的阅读之路,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建立自读、自悟、自品的语文阅读教学课程资源,让学生具有初步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