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关系与人物形象及象征赏析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q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波特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她在《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按照老祖母的意识将过去与现在错综交织在一起,将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及老祖母的人物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种文学技巧,象征主义在波特的作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波特巧妙的运用其技巧,传达了老祖母的惧怕死神的心理,从而使读者体会到象征主义的魅力。
  【关键词】人物关系;人物形象;象征意义
  
  《被背弃的老祖母》中作者波特采用意识流的手法描述了一位女性最初被恋人背弃,后来丈夫又英年早逝,面对生活的不幸,她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念,而是毫不畏惧,独自一人耕耘土地并把儿女们辛苦的抚养成人的一生坎坷的经历她一直企图忘记恋人的背弃,但至死也没忘记。临终前,上帝并未像她信仰宗教所说的那样来接她去天堂,而是在他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死神就来到了她的身边,可以说她一生都在遭受着背弃的坎坷命运。
  一、人物关系分析
  作品是以老祖母的意识为线索的,即按照老祖母的思绪、回忆和联想将过去与现在错综交织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时间、空间等写作手法来描述的,需分析故事中的主要的人物关系即乔治、约翰和老祖母之间的关系。
  《被背弃的老祖母》通过老祖母的意识将整个故事情节表述的淋漓尽致,作品中提到“阁楼箱子里捆放着那一堆信件,对,明天得再去读一下—乔治写来的,约翰写来的,还有她写给他们两个人的信件。”此处提到了女主人公写给约翰和乔治他们二人的信件,而未被寄出。或许,通过此信件可以找寻出乔治、约翰及女主人公三人之间的关系,将作品的故事情节更加清晰的呈现在读者心中。
  乔治与约翰也许是一对好朋友,约翰一直倾心于女主人公,可他没有乔治富有。而女主人公却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年轻女子,而她的多种优点却成为了他一生不幸的致命杀手,约翰很自卑,便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乔治帮忙,乔治可能是一位富有的美男子,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地位和容貌得到女主人公的芳心,果真如其所想,乔治取得了她的信任。于是,他在她面前不断美言约翰,可她确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悲剧命运正悄然而至,乔治为的只是能够帮助自己的朋友,可是不知情的她却渐渐的爱上了乔治,为了能将错就错,乔治在信件中向她提出了将要娶她为妻的要求。虽然,约翰一方面也在和她通信并向她表白,女主人也对约翰有一定的好感,但她知道自己的心,便计划以信的形势委婉的拒绝约翰,但她在某种意识上觉得约翰对她来说是个很重要的一个人,不想伤害他,就没有寄出信件。而她又想把自己和约翰的关系告诉给乔治,可是又觉得有些不妥,所以他家中就有了给乔治和约翰的信件了。乔治虽说要娶他,其实这只是他和约翰的一个计划而已,就这样在婚礼那天他没有如期而至,而是让约翰去了婚礼的现场,就在那时,不知情的女主人公觉的乔治背弃了他,她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就在她心灵最脆弱时,约翰的出现给了她一定的慰藉。而这或许就是老祖母开始经受命运坎坷,一生遭受被弃的开始,乔治为了成全自己的朋友却遭受了她一生的怨恨,并愿意忍痛永远在她的生命中消失,就这样她顺理成章的嫁给了约翰。小说中提到约翰对老祖母说“我一定会为你报仇的”,也许这是约翰在安慰自己的妻子,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她。
  老祖母和约翰成为夫妻之后,共生了四个孩子,乔治、莉迪亚、吉米和海普西,第一个孩子起名叫乔治,因为可能老祖母那时一直都无法忘记自己的爱人乔治,便给自己的孩子取其名,也许是因为约翰心中觉得有愧,也没对此作任何辩论,虽然他明白她的心。他将自己的爱全部都给了女主人公,他想以自己的行动来感化她,让她真正爱上自己。就这样,当最后一个孩子——海普西出生时,此时老祖母意识到自己一开始就是错的,她一开始爱的人就应该是约翰,而自己却一直想着那个背弃自己的人——乔治,觉得心中有愧,因此女主人公认为海普西才真正是她和约翰想要的孩子,由于在此之前的几个孩子,她的心中还是无法忘记那个有负于她的乔治。而海普西出生后,当她正想弥补约翰时,约翰却走向了另一个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老祖母就对海普西特别疼爱有加,这在作品中体现在病重时老祖母最想见的是海普西,这也许就是对她丈夫一种爱的表现。这或许就是女主人公一生中和乔治、约翰三人之间的关系及他们三人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二、人物形象分析
  老祖母是小说的中心人物,通过分析她的人物形象可以了解到她的生活,正是因为经历坎坷命运的她塑造了她特有的人物性格特征。
  1.坚强、刚毅的老祖母
  哈利医生在给她治病时,她依旧认为自己没有生病,不希望把钱花在这些没用的东西上面以及她产后患病也依旧坚强的挺了过来,可见老祖母这一生在没有别人帮助,生活拮据的情形下坚强的挺了过来。如果她是一个有钱的人她也就不必去承受这样的苦难了,说明这都是由于她这坎坷的人生所造就的她这种性格。
  2.勤劳、节俭的老祖母
  “总是还是留下些时间可以安静安静……如果有边边角角的地方还可以修正妥帖。把一切都干干净净的摺拢,放匀贴是件好事……一座铜钟,项上有一只掸的干干净净的狮子。二十四小时内天知道狮子上会积多少灰尘”这只狮子如此的干净,她二十四小时之内就打扫一次可见她是位非常勤劳的女子。她告诫孩子们“把果子都摘下来,不要有任何的浪费……浪费食品就是浪费生命”这又体现了老祖母在生活中节俭朴素的形象,正是因为这种形象,她经历坎坷,独自艰辛的将孩子们养大。才使得她对自己的丈夫说“约翰,我可一个孩子都没丢啊!”还有“餐具桌上一排排装果冻的玻璃杯,……上面用蓝颜色漆着各种玩意和字样:咖啡、茶、糖……”老祖母将果冻瓶上漆上字样以方便辨认,这些生活的小细节体现了老祖母是个细心认真的人。
  3.忠贞的老祖母
  丈夫死后,她带着孩子在农村的马路上驾车,马病了,黑奴病了,孩子们也都病了……以及后来牧师对她的骚扰等,她都没有动摇再找别的男人,而是坚持独自一人支撑起生活的重担。她做到了对丈夫忠贞,什么困难学会了独自一人扛,这样就为他艰难的人生旅程埋下了伏笔。
  三、象征主义分析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作者借助灯和光将事件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1.灯的象征主义
  面对自己这一生坎坷的经历,包括乔治的背叛,丈夫的去世,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她认为上帝会像她信仰的宗教那样接她去天堂,可是这却未让她如愿以偿,小说结尾处“没有比这更残忍的了,我永远也不会原谅的,她深深的吸了口气,伸直身子,吹熄了灯”,这里的灯象征生命和信仰的灯,阐释了她接受了上帝的背叛,接受了死亡,完成了自己坎坷的一生。
  2.两束光的象征主义
  “她那紧闭着的眼皮感到闪过一束亮光……我听到雷鸣声,是暴风雨要来了,快去关窗,把孩子们都喊进屋”此处的描写是女主人公的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经历,这里的亮光也许是闪电,然后就有了暴风雨的到来,暴风雨象征着死亡,她害怕死亡,因此,亮光也许象征着死亡的逼近,因为这一生的坎坷已经让她承受的太多了,她对死亡存有一种恐惧感。而小说中另一处也提到了亮光,“她必须起身去把窗帘拉上,不然的话一定睡不着,可是窗帘还是没有拉上……最好翻过身去,背对着亮光,在亮光里入睡是还会做噩梦的。”这是老祖母病危时的情景,这亮光也可能象征着死亡的逼近,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即是死亡的到来。这两处均提到了光,而这“两束光”可能都象征着一个主题,即是死亡的逼近,这两束光分别出现在老祖母生命中的不同时期,联系起来就是她的一生。因为老祖母害怕光的出现,传递了老祖母一生都活在畏惧死亡的阴影中。可以说,在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所有的象征都超出了表面所表达的含义,而波特正是善于捕捉到了这些象征意义的意向并使之赋予了其特有的意义,作者通过联想,栩栩如生的向读者展现了老祖母临终前复杂的心理活动及感情世界。
  作者波特以其描写细腻的特点,将复杂的人物关系凌然跃于读者面前,并给读者留下了偌大的遐想空间,这也是小说的一个精华所在。她按照老祖母的意识打造了一位历经生活坎坷、独立自主的老祖母。波特通过塑造老祖母的人物形象,使其老祖母成为19世纪-20世纪初,美国女性自觉性意识的代表,表达女作者波特那时代女性们追求独立、自主和自由的思想感情。波特借助她的作品透视了当时及周围世界的贫困,某些人性的险恶以及她对爱情的绝望。
  
  参考文献
  [1]陶杰.美国文学选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周订之.英美文学作品赏析[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3]何仲生,项晓敏.欧美现代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克英,女,现就读于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学科属性问题决定着学科发展的方向,在学术研究中具有基础地位。本文从就业指导理论学科属性研究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就业指导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提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兼具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双重学科属性。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学科属性    笼统地说就业指导理论是综合学科、应用学科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学术期待,事实上,建立在具体实务基础上的、以经验传授为主的学科都具有综合学科、应用学科的某些
期刊
【摘要】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高度重视,始终放在突出位置,精细化推进“一把手”工程建设。注重从以下方面展开:其一、思想认识到位,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其二、机构人员到位,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优秀工程;其三、工作经费到位,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优秀工程;其四、工作条件到位,满足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优秀工程;其五、工作责任到位,夯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优秀工程;其六
期刊
【摘要】自主招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大变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中生作为自主招生的参与者和受益方,其对自主招生制度的认同对该制度的推行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本文选取了山东省某市四所高中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和访问,以了解现阶段高中生对自主招生政策的了解情况和态度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和改革建议。  【关键词】自主招生制度;认同度;公平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昌市现阶段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情况、存在问题阐释分析,从环保低碳的角度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为南昌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及构建城市低碳交通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低碳;公共自行车;租赁;南昌市    1.前言  目前,碳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首要因素。而爆发性增长的小汽车则是碳排放的主要制造者之一,它们引起了诸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能源消耗等许多城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描述了当前江西省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中的一些典型现状及问题,阐述了从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建立覆盖全省的就业服务机构及实施创业教育等方面解决这些状况和问题的方法和内容。  【关键词】江西省;大学生;就业状况;对策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大学生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主要社会问题之一
期刊
【摘要】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中心”,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创新制度,正确引导,才能抓好抓实。  【关键词】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制度创新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成为我国地方高等教育的主体,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如何发展好、建设好这些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教育部部长周济再三强调:“办学以人
期刊
【摘要】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改革评价模式,才能彰显五年制高职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构建的特定的,由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能力与素质结构、教学装备、教学过程、评估与反馈
期刊
【摘要】在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之初,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新闻传播类毕业生就业考研的情况,从问卷中了解到学生关于就业、考研的具体情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做好毕业生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就业意向    为了解新闻传播学类2012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和择业状况,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我们制作了《新闻传播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就业意
期刊
【摘要】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受社会各界所关注,提高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提高就业率主要途径,所以高等院校都应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旅游院校着手,浅谈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就业率;就业能力;旅游院校    引言  在经济市场经济下,学生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发展状况。如果毕业生没能
期刊
【摘要】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赛在嘉莉妹妹这个作品中展现给读者一个被金钱包裹着的真实的美国社会;另一方面,德莱赛也通过他的故事为穷人展示了一种在美国奋斗的方式,他想要激励穷人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而奋斗。当然这也是美国梦的初衷,而随着人们对美国梦的不断追逐,这个初衷发生了变化。嘉莉妹妹是德莱赛第一部反映“美国式梦想“,揭露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腐蚀性和人性扭曲的长篇小说。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生平,嘉莉的美国梦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