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区收纳有方法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tong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区的收纳整理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师,怎么做才能提高效率,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幼儿对材料摆放的位置是否了解、是否有足够的收纳技巧、分工是否合理、场地安排是否合理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收纳速度。针对这些问题,我有几点思考。
  提供适宜场地
  建筑区创设初期教师考虑更多的是场地是否可以满足幼儿搭建需求,是否方便幼儿取放材料等。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该思考,建筑区的位置是否支持幼儿保留部分搭建作品。保留搭建建筑既可以给幼儿提供相互欣赏、学习的机会,满足幼儿连续进行大型主题搭建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减轻区域活动之后收区的压力。
  提供适宜材料
  保证空间的基础上,提供适宜收纳用的材料也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时间观念开始萌芽的大班幼儿,可以提供计时沙漏,创设收区时间大比拼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更快速地收纳积木;另外,提供一个玩具筐,供幼儿取放材料使用,减少反复走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鼓励同伴间分工合作
  在建筑区收区的时候,分工合作同样是有利于提升速度的好办法。建筑区搭建不光投放各种积木,也会投放许多辅助材料,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标志。在收区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分工合作,每人负责收纳一到两种形状的积木或辅材,幼儿有明确的分工及各自的收纳目标,点对点进行收纳,减少交叉,速度会明显提高。另外,区域活动结束时,建筑区幼儿可以请已收完自己玩具的小朋友参与建筑区收区。如果利用碎片时间收区,也可以邀请值日生或好朋友帮忙,共同收区,提高收區速度。
  梳理经验,提升收纳技巧
  在收区过程中还要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必要的取放小窍门,这需要教师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幼儿在收积木时影响速度的具体因素,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有些幼儿每次收积木只会拿一块,来来回回许多次;有些幼儿会一次性收好几块不同形状的积木,花费大量时间寻找摆放位置;有些幼儿目标明确,会飞快地拿起玩具筐把所有的玩具收起来摆好……针对幼儿在收玩具时的不同表现,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照片、现场演示等方法还原现场,引导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讨论,也可以请收纳有技巧的幼儿分享经验。讨论过程中问题要具体,每次怎样才能拿更多的积木;每次拿一种积木还是拿几种不同的积木,哪种收起来更快更好;收区时大家随便收收得快,还是每人负责收一种材料快,通过具体问题帮助幼儿梳理具体经验,提升幼儿收纳技巧。
  建立必要的游戏常规
  幼儿园各项活动都有各自的常规,建筑区游戏也一样。教师应带领幼儿共同讨论出适宜本班幼儿的区域材料使用与收纳规则,如搭建完一个建筑后统一把没有用的积木收回去;全部搭建完成后要进行检查,把与建筑无关的碎积木等收回去。这样的常规不仅可以保持搭建场地整洁美观,也保护了幼儿的安全。
  只有教师认真观察,发现影响幼儿收积木中的关键问题,聚焦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使收区这件事变得轻松顺畅。
其他文献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文件指出:“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国家学前教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明确指出:“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导向,着重加强对师资配备、教育过程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幼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话题中,老师面对一部分孩子的深入探索和回应一个孩子的两难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分辨游戏中幼儿的本質需要  中班幼儿已经具有自主游戏的能力。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首先要分辨幼儿的本质需要。话题中几名幼儿已经在游戏中开始了自主探究,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可以判断,即便没有老师的介入和支持,幼儿当下的探究学习也在进行,因此这些幼儿的本质需要其实是教师
2015年5月26日,中午进行教研活动,由你来主持。我们一起分享老师们写的“学习故事”。你听着故事,眼睛却不时扫一下桌子上的纸,上面写的是你对这次活动的计划。你提出了一个问题,听到有人回应你的问题,就赶紧让他们记下一些理论,然后抛出下一个问题。很快,时间到了两点,该结束了。你赶紧拉回老师的思路,微笑着向大家致谢,活动结束了。  活动后,你有些忐忑地对我说:“我是不是没组织好呢?”确实,我觉得你组织
自2014年江苏省启动“课程游戏化”项目以来,本省各幼儿园都大力贯彻落实项目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在保证专门游戏时间的同时,将游戏的精神、理念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力求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更有趣。我们竭尽全力俯下身来,思索儿童的需要,不断加大游戏在一日生活环节中的比重。然而,我们尽力模拟的儿童视角就真的是儿童视角,就真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吗?  记得,为了帮助中班幼儿巩固数
幼儿园的生活一环扣一环,每天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老师们都要掐着点进行每一个环节。相信每一位带班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个环节刚刚结束,马上就要做好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每天像赶火车一样奔波。经常会听到老师说:“怎么还没穿好?马上要做操了。”“怎么还没吃完啊!”……就像是妈妈在家教孩子写作业,写得慢了、错了,妈妈就要火山爆发。  同样,在幼儿园,孩子或者慢,或者不会做,或者做不好,老师们都会着急:担
益智區里几乎都会有穿珠玩具,孩子们很喜欢穿一串项链或者手链戴在身上。有的孩子喜欢随意地穿,只要穿成一串项链就很开心;有的孩子喜欢穿同种颜色的项链;还有的孩子会按照一定的规律来穿。教师在指导穿珠的时候,都希望孩子们能按照一定的规律来穿,还会提供一些图例引导孩子们按照规律穿,比如红黄相间等等。可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欢按照规律穿,他们说:“七彩的项链多漂亮,我就喜欢七彩的项链。”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还要让他
研究表明,欺负行为在幼儿阶段已经萌芽,并能显著预测幼儿上小学后的欺负/受欺负行为。幼儿社会交往以及卷入欺负/受欺负事件主要发生在幼儿园,教师及时地发现、分析和处理早期欺负行为,对减少欺负事件、保护幼儿感受及促进其情绪和社会性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对不同种类欺负行为的认知还存在不足,预防和干预早期欺负的能力亟待加强。因此,本文将从早期欺负行为的识别、成因分析及预防干预三个方
从“一节课的艺术教育”到“生活中的艺术教育”,从“技能的教育”到“美的教育”,我们的艺术教育观念和行为不断向幼儿靠拢。本期刊发的来自中部战区空军保障部蓝天宇锋幼儿园的两篇活动案例《毛毛虫变蝴蝶》和《玩转水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转变。  从两篇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关注幼儿的情感与自我表达,支持幼儿积累美的感受,激发幼儿产生与社会倡导的美育价值相匹配的积极情感。同时,通过艺术教
摘 要:Google Earth作为一款全球卫星地图集成软件,已在许多领域进行了应用或二次开发。由于其网络性的背景,以及与地理教学特性的契合,文章提出以软件本身作为平台和工具,进行地理网络课程的开发,对不同教学阶段和不同课程内容,结合Google Earth自身能够提供的服务与实际应用情况,分层次、分形式地进行开发,以此形成一套完整的地理网络课程开发的系统体系。  关键词:教学模式 网络平台 开发
活动由来  点、线、面是绘画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擅长用简单的墨线和彩点营造出一种新的空间幻觉,将诗情画意尽显于图画中。《石榴》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了帮助孩子感受点、线的不同艺术表现和无穷的创作空间,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另外,我还选用了《秋声赋》和《鱼》这两幅以秋天景色和鱼为主体的绘画作品,这两幅图中的点与线条颇具特色,但与《石榴》图中截然不同,让幼儿通过对比分析,加深感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