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印象

来源 :延安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家琪,甘肃会宁人。本文为其处女作。
  与黄河相遇,是我的荣幸。
  这辈子我离不开这条河,这条赋予我朴实和厚重、不屈和善良的生命底色之河。
  人的一生应该属于途中,这样生命才有了渴望寻找的价值,有了自然的意义。黄河就是这样,一条经过九曲流转而追逐自身意义的生命体,集聚着自身与大地相互依存时的抗争与不屈,体现出深重苦难后的辉煌。
  我出生在黄河边,这条河孕育我生命、陪伴我成长、给予我力量。在之后隔着距离,看不见故乡的时候,它成了我乡土情怀的代名词,寄托着我越来越重的离愁。
  写给黄河,是一份心情,一场离愁,一种说不完、道不尽的故土情深。
  一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很想去贵德,一路苍凉悲壮的乐曲大概改变了原来的心情,随即改变了行程。去贵德的路上,眼前突然浮现出黄河的影像,带着一种急切的心情。
  贵德是位于西宁向南偏西、依傍在黄河边上的一座小城,从西宁出发,沿着101省道一直前行100多公里的地方就是。后来回想,对贵德黄河的敬畏,始于途中经过的拉脊山隧道。这条高原上长达11公里的路程造就我对青海黄河的独特想象。
  在没到青海之前,我对黄河的概念模糊得出奇,懵懂得一无所知。没想到行至青海,却在片刻之间,对黄河有一种自然生命意义的理解。现在来看,对青海的深情,肯定是因为到过贵德,在贵德见到了生命中不一样的黄河。
  车子沿着太阳西去的方向一路疾驰,带动起来的除了马达声,还有我对贵德黄河的期待。
  九月的青海已是寒气袭人。夕阳幕垂,黄河蜿蜒展开,瓦青色的水带着河流的急切声音从我眼前掠过,西下的余晖映出的满是黄河东去一路的苍凉和悲壮,对面高原上火红色的山体同河一道,夹杂着时间的过往,写进岁月的故事里。
  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它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想象出现在我后来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中。它携带着雄伟磅礴和不可一世的气势,如同天马行空的想象从天而泻,拨动了我不安且有灵魂的人生。
  我整个人被震撼了,这样的时刻,这样的画面,就这样突然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突然对黄河充满了敬畏。
  贵德,注定要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我想这应该是很自然的,它没有古金城那样繁华和具有苦难的历史,但是它赋予我对黄河的概念一种全新的理解,让我不曾忘记。
  黄河东去,一路苍凉,一路悲壮。
  距离故乡,一路故事,一路成长。
  贵德,对我来讲,黄河产生了实质意义,也可以说在那里我真正理解了黄河。
  二
  贵德,让我对黄河有了不一样的印象,从贵德开始,我开始想念故乡的黄河,一条流经我半许生命的黄河,那里有我的故乡,有我安放的灵魂,有我所有的故事。那故乡,魂牵梦绕;那灵魂,久久安宁;那故事,一段一段,平凡且充满着离奇的情节。
  对黄河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我一直在想,在上游挣脱自然抗争的同时,它究竟以多大的勇气才有了一直向东的力量,奔腾出属于自己生命的辉煌,以其最无私的慷慨滋养着每一个生命体。
  我一边回想着有关黄河所有片段的影像,一边探寻着黄河流经贵德时的神秘,感悟着生命初始的意义。
  黄河的意义,历尽千百年后,沧桑成了黄土高原乡亲们生活中的所有故事,开始在每一个个体生命中的艰难跋涉。黄河给予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信仰,他们与自然抗争,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轮回交替中,将本真和善良传承给每一个心中有故乡的人,每一个出走在外,但想念故乡的人。
  黄河边的人,并无多求,千百年来用最平凡的本分耕耘着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不争不抢,不先不后,用祖先传承的方式不断重复着对黄河的理解,感悟着黄河流经这块土地时的生命力。
  远离故乡,但未曾忘记故乡黄河的样子。那一声声早春的鸡鸣、一缕缕暮冬的炊烟,在黄河流经的故乡里变成永恒的记忆。
  黄河,成为故乡的代名词,寻找黄河,成为寻找故乡里自己成长的开始。
  生命中遇见贵德,让我对故乡的深情洒遍了所有来回时的路程,在艰难和想念中一遍遍刻画出故乡的人、故乡的事。
  三
  这里的生命,因黄河而富有生机。
  一条流经黄土高原的“几”字型河流在巨大的拐弯处流过了故乡人的心间,洒下了世世代代的慷慨与善良。黄河的性情,如同故乡的每一个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尊重自然,从未僭越,用自己的勤劳回报着大自然的馈赠。
  这里的人,明白黄河与土地相关,与生命相接。
  他们守护着属于黄河的生命,尊重黄河孕育的生命,他们用最普通的方式完成对生命最后的敬重。
  这里的人,因为黄河而富有深情,因为明白黄河而勤劳、本分。千百年来,守护在黄河边,不舍得离去。
  这種来自自然的原始性和纯粹性谱写着一段又一段的传奇,让后人回味着一段又一段复杂的历史和乡土记忆。黄土高原上的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边,世世代代守护着与这条河所有相关的生命体。
  让人无法绕过自己期待的是距离黄河越近时的心情,就如同我突然走进自然触碰到有关黄河的概念一样。
  怀乡的心情,让我很自然拉近了和黄河的距离,就像我带着故土的所有想念和希望,在贵德得到了回音。黄河的本身就是故土难离时的纠结,以及离乡后的惦念和不舍。
  这里的一切,因为黄河而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千年之后,在无高至上的时间轨迹里,更能理解那一粒粒高原水滴汇集的磅礴力量,如同尘世中漂泊的我一样,因为偶然,懂得了遇见贵德的意义,明白了黄河的历史。
  四
  黄河承载了我们每一代人对其自然物象人格化的抽象意义。
  对身处黄土高原上的人来说,并不只是一条河的概念,而是一种生命的象征。这条穿越千年时光历尽岁月的河被刻画成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不知道在其他人的心目中如何定位黄河被作为母亲河的理解,但它历尽艰辛后的不屈和柔韧、苦难和辉煌只有在贵德才可被还原。
  黄河的原色也体现着我出生这片土地上的生命本色,在流经这片厚重和古老土地后的涅槃,就像这块土地上勤劳朴实的人一样,时时刻刻用自身的努力诠释着生命的力量。
  生活在黄河边的人,或者说与黄河有若干联系的人大抵有黄河一样的宽宏。与生俱来的,还有经营生活时的淳朴与勤劳。
  这块故土上的人们在黄河边生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描述着黄河的形象,感悟着黄河的生命力。
  我也不曾想自己会在生命中的某一个节点找到一个真正理解黄河的途径,一个去寻找自己成长,记录故土的情怀的开始。
  黄河是一条河,这条河,是山川之玄,岁月之谜。它教会这片土地上的人一种特别的精神,无痕无迹,无符无字,却被山河铭记。
  陇上高原,已然贫瘠成了黄河的本色,就像我对故乡春夏秋冬的过往一样,永恒成了心里永远的故事,日复一日,用文字回忆着一个一个有关黄河的片段。
  一切情怀淡去,故乡由之而来。贵德在我生命中出现的意义,那是我对故乡想念后写尽最后一个文字时的艰难与苦涩。也许我说不清,总之,只有我亲近故乡的时候,才从距离的变换中感知到自己复杂心情的时常变化。
  故乡,就是对黄河不断理解时逐渐加深的印象。
  我在贵德遇见的,其实就是故乡。
  责任编辑:杨建
其他文献
糖衣  如果一生所能寄托的  就是为了当初的那抹甜,短暂停留  忘记内心深处无比沉重的苦涩  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一道小小的门,封锁住哀怨、惆怅  换得公平与体面  疾病的质感瞬间下降  像那蝴蝶薄薄的羽翼  谨慎、小心,低入尘埃  纸上还乡  终有一天,我将变得  比我的村庄还要古老  河流改道,山野中  水花制造的沟壑已被机器填平  新的道路替代蛇的欲望四处延伸  众多的野花野草我已叫不出名字
大致是2005年,我经常出没于“诗生活”网站的翻译论坛,和同好们交流讨论,第一次读到了露易丝·格丽克的诗。一首很短的《爱之诗》,讲一个经历多次婚姻失败的妈妈一直把儿子带在身边,给儿子“织出各种色调的红围巾”,希望儿子有一个温暖、幸福的童年,但结果呢?诗中不露面的“我”对那个已经长大的儿子说:“并不奇怪你是现在这个样子,∕害怕血,你的女人们∕像一面又一面砖墙。”  这首诗让我惊讶,于是开始在网上到处
极简主义  被鸟儿唤醒,读梭罗《瓦尔登湖》  读他朴素的极简主义  和梭罗一样,我不太善于做园丁  我拥有臃肿的枝干,凌乱的叶片  它们在我身上完整地生长——  在我看来,修剪不是打理,是限制,是死亡  它干扰我们的生活,使之机械,和不幸  一个人冥想,写诗,赏花……  这与喝酒,逛淘宝  看明星八卦没有什么不同  这与忙着追名逐利,升官发财也无差异  我们都是骑着时光的白驹,尘埃般  从风中掠过
2012年,我的三首短诗和策兰那首大名鼎鼎的《死亡赋格》英文版一同发表在美国加州大学英语系《Arroyo文学评论》杂志春季号“翻译”版块——这期只有我们两个外国诗人。我知道这只是一次巧合,没有任何命定的意味。只能说,得益于我诗歌的三位英译者——叶春、Melissa Tuckey和Fiona Sze-Lorrain出色的翻译,《Arroyo文学评论》抬举了我一回,让我做梦般和我热爱的这位诗人邂逅。 
昙花的距离  昙花有不被冒犯的距离。  三个小时的距离,构筑在通往  它的路上,有如  關隘和要塞。  有人选择更偏僻的  那段日暮途穷的  距离接近它,  但空间衍化为一根伸缩变形的绳索,  无论怎么攀爬,  总是陷入黑夜的沼泽。  有些人得到神助,  偶或接近了它,  但幸运的人啊,哭泣吧,  一截凋萎的距离,刹那间会像  天堑,阻隔在  你的面前。  追忆似水年华  ——读普鲁斯特同名小说 
1  虚谷怀旷世绝学  第一缕阳光降临,仿佛文成新生  从此卸下,马背上驰骋的江山  一枕青山落定,一枕掏出雁翅推敲长空  一个喝故乡水长大的少年  满脸涌起飞云江的波浪  2  云深处千年修炼  一条慢慢养大的瀑布,把江山不断飞白  松针垂露,悬腕写水墨云天  泉水有神来之笔,题下三千里落款  在一张奏折上,月光传世  4  把溪水读出香味,卷叶树里打坐  一朵花里有一座寺庙。轻叩山门  山中采
你溯洄而去  我逐草而居  每一根芦苇高举头颅,成为  我的瞭望哨  每一条游过的鱼儿都能读出  我的唇语  经过的飞鸟都是旧识  经过的风都是旧疾  我想按住越来越凉的悲伤  不让它潜逃,也不让它被囚禁  打开黎明,打开黄昏的絮叨  醒来又睡去,慢慢凋零  那么多的相遇,都不是故人  花间一壶酒  来,我赠你,清风三万盏  去,我送你,月光三万顷  把你我的风景布满尘世  我随你,天涯,海角,冷
去年“新诗界小翻译”系列收入了我选译的《波兰诗人二十八家》,这是一个经过反复筛选的作品选集,由于各种限制,所收译诗并不是很多。如果往前追溯,2006年我就自行编译过《波兰现代诗选》,算是一个先导。同样由于各种限制,此书也只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差强人意。唯一可以证明的,是我对于波兰诗歌的情有独钟、始终不渝。沉浸于波兰诗歌越久,就越相信一向有些傲气的布罗茨基做出的一个判断:“波兰诗歌是世界诗歌最为丰富的
关于这口池塘的来历,只有我的母亲  最能描述清楚  “1986年家里建新房时,所有的墙砖  都取自于此。”  三十多年后,面对这口池塘赠与我的  一帧倒影。我仍然不知道  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这一日,注定会和以往许多  消逝的日子一样  只留下稀薄的回忆  可是这一湾碧水  一树繁花  如同梦境  我站在池塘边,仿佛看见  韶华未逝的母亲  给一垄菜苗浇水,施肥  偶尔传来的几声鸟啼  打破黄
张亚宁,陕西子长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朔方》《青海湖》等。著有《命根》《一地花儿》《清唱》等。曾获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  安定古槐  安定古城的城墙上有一棵古槐,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安定。  古槐是在北方的寺院、村落、窑洞群周边尤为常见,或耸立挺拔,或粗壮繁茂,总给人一种神秘感。长在安定古城墙上的古槐实属少见,充满沧桑岁月的一棵古槐成为许多人思考的一处奇景,至于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