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cheng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謇在其人生成长和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他独特的苦乐观及其丰富的内涵。张謇的苦乐观有着苦己乐人、以苦为乐、救人之苦的鲜明特征。用张謇苦乐观培养高职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领悟、在实践中践行、在承载中发展张謇的苦乐观。
  【关键词】张謇;苦乐观;高职学生;吃苦耐劳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8-0059-02
  【基金项目】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张謇精神对南通当代社会的影响及传承”(编号2014CNT)。
  【作者简介】马斌,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校长助理,素质教育部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和张謇研究。
  张謇的苦乐观是张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塑造、情操陶冶、习惯养成、行为引导的不可多得的“教材”和“学材”,是培养高职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宝贵财富。
  一、张謇苦乐观的形成及其内涵
  张謇的苦乐观,就是张謇对人生和事业苦与乐的深刻感知与理性认识,是作为曾经的一代书生、文人、创业者、活动家在经历不同遭遇后所形成和拥有的品格、情操、襟怀、境界和胆识的集中体现。一是将勤劳耐苦作为人之本色和美德。张謇曾寄语学生,“毕业后,总期无负所学,有所贡献社会;而服劳耐苦,尤为必不可缺之美德。”[1]二是将勤劳耐苦作为人生成长成才的路径和要素。张謇认为:“有志气,能勤苦,然诺不轻,取不与苟,此能成业与不能成业之界也。”[2]这就是说,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有所成就,志存高远而又能勤劳耐苦是至为重要的。三是将勤劳耐苦作为做人做事获得成功的根本和关键。“吾观于此,乃知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为成功之不二法门。”[3]
  二、张謇苦乐观与青年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当前高职生吃苦耐劳精神缺失严重,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忧虑。少数学生缺乏社会责任、职业责任与家庭责任,既无社会、事业、家庭的担当意识,亦无对人生发展的宏大规划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态度和作风。不愿在苦苦的探索研究中,甘于寂寞做好学问,而是习惯于网上复制下载,留恋、徜徉于快餐文化、娱乐文化之中,难以自拔;无心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创新、创优的认知与思想薄弱,习惯于挑肥拣痩、拣轻怕重,少劳多获、不劳而获的思想大量存在着。甘当“啃老族”“苦老族”,既无发奋图强之志,亦无勤勉耐劳之心,更无抵抗疲劳、抵抗压力之躯。青年学生中的“心无责任之感、情无感恩之忱、手无缚鸡之力(体质差)、眼无热烈之光、脑无精进之法、脚无践履之步”之“六无”现象令人深思:教授知识、技艺的同时,是否更应该传授某种态度和精神?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的社会生活素质教育又该怎样落到实处和细处,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虽然我们不能粗暴地给这样的群体贴上“浮躁、短视、享乐、脆弱”的标签,也不能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冷漠自我来概括某个年龄层、时间段,但比起张謇时代、后张謇时代的人们,现代青年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弱化、淡化和退化却是不争的事实。诚然,过去生活条件艰苦,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东奔西走、日夜操劳,然而,今天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对构不成可以不吃苦耐劳的理由,更何况生活还没有绝对富足,富足的生活仍然需要通过吃苦耐劳来获取和维护。张謇的苦乐观依然对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小康家庭与和谐社区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和指导价值。
  高职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精神面貌、生活态度、价值取向、创新能力、意志品质构成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中国梦”能否实现。诚如张謇当年所指出的那样:“策学生负责任,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夫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也。皆我学生应知应行之事也。”[4]用张謇苦乐观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既是学校培养学生增强责任感、增强理想信念必修的理论认知课,更是青年学生提升劳动能力、增强身心素质的实训实践课。习近平曾指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吃苦耐劳精神是青年学生人生成长和事业发展必备的基本素质,是他们建功立业应有的道德人格。只有勇于和勤于吃苦耐劳,高职生才能在校园生活中勤学苦练,在工学结合中学到真知识、真经验和真本领,才能在职场中创业创新创优,使自己的职业生涯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今在实践室内,当锻炼一种耐烦劳之习惯。”[5]因此,用张謇苦乐观培养高职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在学习中了解领悟张謇的苦乐观。用张謇的苦乐观武装高职生的思想,使之成为他们学习、效仿的宝贵财富,是非常有意义的。张謇在艰难困苦中生存生活、打拼磨砺、成长成功的经历,真实可信,可敬可学,既接地气,又“高大上”,可以使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任何事情难以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天上无馅饼、地上有陷阱,好事多磨、难事必磨、琐事经磨,领悟和把握张謇苦乐观的本质和真谛,从而懂得和学会在磨砺中敢于吃苦,在坚持中勇于耐劳,在挫折中善于乐观,增强他们人生历练的自信心、自觉性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6]的勇气。
  要在实践中践行张謇的苦乐观。用张謇的苦乐观指导高职生的实践,让他们在处理各种事物矛盾和开展各项活动时学会屏息静气、理性观察、沉着应对、端正心态、积极作为,把张謇苦中取乐、以苦为乐、变苦为乐、成人之乐的言行变成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自觉行为,从而养成乐观自信、豁达大度、积极有为、乐于助人的品格涵养。因此,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创业活动以及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勤奋读书、艰苦实训、积极锻炼等活动,让青年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上操场,走进工地、走进农田、走进车间,使宅男宅女变成朝气蓬勃、体质健壮、勤快耐劳、积极肯干的建设者、劳动者和接班人。
  要在承继中发展张謇的苦乐观。用张謇的苦乐观指导高职生的人生定位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辟人生。张謇的苦乐观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前后几十年间形成的,那个历史的转折和过渡期无疑具有时代的烙印。而今天,事业发展的压力、职业竞争的压力、价值实现的压力、生活质量提升的压力和部分人的生存压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每个人在社会生活包括职业生活、公共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都有所承载、有所担当、有所定位、有所取舍、有所对接,因而吃苦耐劳的精神依然有其时代价值。但艰难困苦的呈现方式、烈度和深度,吃苦耐劳的表现方式、强度和效度,在新的时代里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有必要创新和发展吃苦耐劳的新理念和新方式。
  四、结语
  高职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书生为世轻久矣,病在空言,在负气,故世轻书生,书生也轻世。”[7]因此,有必要认真向张謇学习,积极投身社会,努力用为社会、为百姓、为家庭也为自身发展成长而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实际行动,“力矫其弊,做一点成绩,替书生争气。”[8]
  【参考文献】
  [1][2][3][4][5]曹丛坡.张謇全集:第4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114,27,112,157,110.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一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001.
  [7]曹丛坡.张謇全集:第6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855.
  [8]刘厚生.张謇传记[M].上海:上海书店,1985:252.
其他文献
近日去了趟上海,才知道上海曾有过一个《上海市邮轮业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还建有邮轮母港,甚至还曾试图组建邮轮舰队。看来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从未放弃对“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追求。与此相配套,有一所职业教育学校开办了一个邮轮专业。据介绍,这所学校毕业生100%被世界各地的邮轮选中,成为邮轮的正式员工,仅在一艘香港注册的邮轮上就有34名毕业生工作在10个部门、14个工作岗位上。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其
一、调研目的  中职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汽车维修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江苏地区汽车行业以及企业对汽修类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分析出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专业能力与素质结构,为中职汽修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改
对口单招的招考工作虽然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但是其全称为“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并非“高职院”对口高考,特别是本科层次的招生基本上是普通高校。事实上在中职中专校之间的对口单招升学竞争中,主要是竞争本科达线率,对口单招对人们的主要吸引力之一就在于可以上本科高校。中职中专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完全仿照普通中学应对高考的全天候教学和管理方式,对理论知识的要求较高,在评价体系上也实行普教应试教育的一套,对
【摘 要】随着中职校专业领域的拓宽、细化,各专业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形式不断推陈出新,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专业学习效果不好的现状,教师需要通过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帮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并在此基础上认识自我,及早发现自己的潜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专业教学 改革 职业生涯  一、专业教学改革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则指导的研究与实验  (一)机电类专业“工学结
县级职教中心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创造和逐步推广的一种新型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从1989年河北省获鹿县(今鹿泉市)创建第一个县级职教中心,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县级职教中心已成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截至2011年,我国有县级职教中心10169所,在校生数17749068人,县级职教中心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为实现“两个率先”“建设美好江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于2010年成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是学校国示范建设的特色项目。2011年经教育部评估,学校被认定为独立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一、实施背景  十一五期间,我校作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承担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从2006年至2010年共承担国家
【摘 要】近年来,科技创新型城市南京致力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扶持和奖励政策。以《在宁高校与南京互动发展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为基础,对在宁17所高职院校政策实施以来的发展评估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此作为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和地方经济互相促进的依据,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 地方经济 互动发展 互相促进  科技创新型城市是指上个世纪末和本
我校是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举办的职业学校,结合企业办学的特点,近几年来,通过探索实践职业学校与企业大学(中国南车企业大学2012年在我校成立)的一体化办学,促进我校专业建设的转型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一体化办学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准确性  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拉动作用,行业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从而拉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
【摘 要】以数控机床实训为例,对视频监控系统应用于数控实训教学设备上的改造、应用开展实践探究,构建视频数字化实训教学设备改造框架,并对视频数字化实训教学设备改造后的教学功能、研究功能、经济适用性等进行研究。  【关键词】视频实训教学设备改造实践研究   一、职业学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学校通过示范校建设、品牌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在专业师资、课程结构、实训设备特别是理实一体化教室的配置
【摘要】会计人员的核心素养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养。中职会计专业存在学生文化素质偏低、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顶岗实习缺乏实践性等问题。可从构建职业特色课程体系、引进多样化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