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体系融入思政元素教育模式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思政”是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形态的综合教育理念.大学课程不仅是学科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研究“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和主要特点、“课程思政”的实施背景和理论基础,探究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课程体系的思路.
其他文献
保持大学生群体强健的体魄,事关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文章调研江苏泰州地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根据调研结果,从多个角度对形成当前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笔者所在学校实践进行总结,探索性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要着力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在高职院校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融合思政元素“四度”培养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不断提升育人质量.文章论述高职院校设计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目的,分析高职院校设计类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范畴,并从工学结合、教学相长、理实一体、三全育人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设计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总体战略形势,基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充分挖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以世界眼光和开放思维拓展育人视野.要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和国际视野的转变,形成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新时代思政课评价体系.
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背景下,文章重点关注并探索“三教”改革背景下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路径,对实施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实践进行经验总结,这对进一步深化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全科医师是我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核心力量之一,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学见习教学目标就是将全科医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全科见习医师.能否培养出思维活跃、临床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团队合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出众的全科医学人才,与全科医学见习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相关性.文章结合全科医学见习教学经验,探讨TBL联合SPOC教学模式在全科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学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类资源环境问题”课程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有诸多共通之处,教师在“人类资源环境问题”课程教学中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基础,进行思政资源挖掘,既能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又能促进学生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的了解,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该进行角色转换,对自己的教育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从而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分发挥自身教书育人的作用.高校教师应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师生互动等途径,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残疾大学生融入网络社交平台过程中遇到一些违法问题,严重危害残疾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人身财产安全.文章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例,通过研究互联网时代残疾大学生网络社交现实情况,分层次分析残疾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具体原因,并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等多维度提出网络风险的具体防范对策,如国家注重立法司法行政监管、学校与家庭共管共育、网络行业企业自我约束、社会力量支持、残疾大学生认真学法知法守法,以保障残疾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幸福始终是中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重点探讨与研究的课题之一,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实际上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重视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只有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才能更好地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策略进行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已成为普遍现象,而网络热点又是最重要的接入点.网络热点内容往往良莠不齐,其中不乏意识形态之争,影响部分大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塑造,造成部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无序或无效现象.高校辅导员在此过程中应当明确职能定位,做到厚植政治底蕴、充分进行思想互动、学会危机预判和应急处理,实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