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将语文学习的外延拓展为生活的外延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初中生阅读现状很不理想:每天用来阅读的时间太少,阅读量较小;阅读品位普遍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方式。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势在必行。
  
  一、阅读现状分析
  
  2004年4月我们抽取全校950名初中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由此表可以看出,阅读动机占第一位的是“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这说明了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从其他的几项调查来看,学生的读书实践和愿望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初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很不乐观,这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必须改善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切实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二、思考与实践
  
  1.构建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任何课外阅读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它通过个人行为体现社会的内涵。所谓阅读环境,它既指进行阅读的时间、地点、位置、设施、布置、人群等外在的因素,也指引导孩子的成年阅读者与孩子的态度,以及影响态度的相关因素。为初中生创造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必须构建一个阅读循环圈。这个阅读循环圈包括以下因素:(1)选择。所有的阅读从选择开始。因此在开始阅读前,必须有足够的图书储备可供选择。但光有储备也是不行的,图书应该是可以接近的,不是束之高阁仅仅作为摆设的;图书还应该进行展示,以刺激阅读者的阅读兴趣。选择本身就是阅读活动非常重要的部分。(2)阅读。“阅读”并不等于拿着书,让印刷体的文字在眼前晃过这样的活动。阅读分听别人读和自己读两种方式,当然自己读是最终的目的。(3)反应。阅读任何东西都会产生反应,文学阅读所引起的反应通常被描述为“高兴”、“厌倦”、“激动”、“有趣”、“享受”、“狂喜”等等。为了帮助孩子们成为有思想的阅读者,必须关注这样两种反应:第一种是,很欣赏某本书,希望能重新体验一遍快乐。往往表现为:渴望重读,或阅读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阅读同类的作品。就这样,我们回到了阅读循环圈的起点,重新选择、重新开始。第二种是,很欣赏某本书,忍不住想找人聊一聊。他们希望其他人,特别是自己的朋友一起来体验。聊书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正式的闲聊;一种是正式的谈话,比如课堂讨论。如果恰当引导,也能帮助阅读者的循环圈进入螺旋上升之势。(4)有能力的成年阅读者。如果能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很有经验的成年阅读者帮助和示范,阅读学习者遇到的所有障碍都可以被克服。因此这个要素被置于整个阅读循环圈的中心。
  
  2.建立合理的课外阅读模式
  上好每两周一次的名著赏读课。在两周的课时中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名著赏读课。专课专用,持之以恒。初一赏读《三国演义》,初二赏读《水浒传》,初三赏读当代中外名著。让学生亲近名著,走进名著。
  设立阅读系列主题。如“我喜爱的一个作家和他的作品”的读书活动,让学生集中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走近这个作家,聆听他们的教诲。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学生就可形成他们自己的研究文章,到时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将这些文章汇编成册,请学生家长过目。教师为保证这个活动有效的进行,经常拿出课堂时间开展读书活动,专门让学生自己来讲讲他读了作品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热爱文学的兴趣,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分块进行,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有序地阅读。
  
  3.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古人这样告诫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许多学生阅读并不少,但读完就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因此,要培养学生边看书边动笔的习惯。我校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实际,设计了精美典雅的阅读手记本——《书香人生》。它的设计理念为: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体内容包括今日格言、相关链接、美词佳句摘录、仿写、阅读感言、续写等。规定学生每周摘录2~3篇,每月全班交流一次。《书香人生》从2004年9月开始在八年级试用,期间四易其稿,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和需求,不断调整设置的栏目,向全校48个班级推广,成为每个学生课外阅读的必备书。
其他文献
作为专业必修课程,旅游英语的教学对于一专多能的旅游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研究者的教学实际,本研究认为情境教学是十分适合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方法。
终身教育思想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下的一个重要思想。本文阐述了终身教育思想的相关理论,探讨了终身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瑞安诗歌中悖论的梳理,论证其诗歌的悖论属性以及诗歌作为智性和感情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体的艺术魅力。指出,瑞安的诗歌主题传统,用词平淡,却寓意深刻,充满机智,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对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校法学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面临着改革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之下高校法学专业改革方向及目标,并详细阐述了当前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最后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之下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关键词 法学专业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闫新燕,硕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
摘要:从《劳动法》的颁布及实行以来,“临时工“一词在法律层面上失去了其合法性,然而近些年却频繁出现有关临时工的负面报道。本文从临时工的产生背景,原因,政策法规等有关方面来进行阐述。通过对临时工这一乱象的反思从而提出对策以加强行政执法建设。  关键词:临时工;依法行政;问责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7-0241-01  作者简介:杨思燕
本文介绍了情境教学法在高血压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过程,指出了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护生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了护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了护生的临床思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断改变和创新教育手段和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政治教育课程的开设者和政治思想的传播者,关注到时事更新和变化,从而更好地引导同学们进行政治学习。自从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新兴媒体的发展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上一个台阶,引起了越来越多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的重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不断涌现。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高校 政治
[摘要]对人文关怀理念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这一方面的相关理论系统的完善和提高,而且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文关怀理念 高校思政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1-0166-01  在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当代社会的主要人才来源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