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1983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对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校法学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面临着改革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之下高校法学专业改革方向及目标,并详细阐述了当前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最后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之下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关键词 法学专业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闫新燕,硕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司法制度、诉讼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220-02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法学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依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相对应的是法学专业开始成为高校教学中极为热门的专业。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专修法学专业,但是与学生热衷法学专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是不尽人意,法学专业连续多年垫底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由此可见法学专业面临着报考热门和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双重局面,凸显了当前我国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其中法学专业实践课程的设计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培养法学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当前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法学专业改革方向及目标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法学专业改革方向
  在当前社会形式日益规范发展的背景之下,社会在各个方面的需求对高校教育体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开始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即人才培养不仅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法学专业的人才需要适应当前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需求,能够利用其掌握的法律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由此可见,基于法治社会实践需求,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法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应该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实践型的法律人才,从传统的法学培养方式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从而有效实现法学专业与社会实践需求的无缝对接。
  法学专业教学模式与社会实践需求脱节是法学专业教学难以解决的难题,对此高校法学专业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的法律专业知识、职业思维、实践技能等,实现法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充分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实践需求的法学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法学专业培养目标
  在上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向的指导之下,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认知目标是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法学专业教学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对法学理论体系有一个最基本、最全面的理解认识,因此在教学计划上需要对法学专业课程进行系统合理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为实践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2.法学专业能力目标是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旨在通过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具备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专业知识有效分析、解决社会问题,为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法律的思维进行独立思考,实现社会问题与法学实践课堂的充分结合。
  3.法学职业目标,指的是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公平正义的法律职业道德和法学精神,并将法学职业道德贯穿于整个学习与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需要以教书育人的模式,让学生逐步领会法学正义公平的法学精神。
  但当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披荆斩棘实现国高校法学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探讨。
  二、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方面来看,主要有案例教学法、庭审观摩教学法、法庭模拟教学法以及毕业实习等方法,也有部分高校利用其它平台比如诊所法律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从上述模式中可以知道案例教学法、法庭模拟教学法以及毕业实习等方法是当前实践教学较为普及的教学模式,多数教师会在法律理论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法,但是实践教学也往往局限在这一教学模式;法庭模拟教学法也开始成为多数高校的一大选择;毕业实习是验证学生学习效果、引领学生走向法学岗位的重要实践教学路径。而庭审观摩教学法和诊所法律教学法更加有利于法学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两种实践教学方式在高校法学实践教学模式中应用有限。
  2.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特征方面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方面的特征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多元性,众多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应用了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模式,保障教学模式的层次性和普遍应用性;第二个方面的特征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广泛性,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对于高校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众多的院校中已经被采纳,尽管在实践效果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高校法学教学已经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第三个方面的特征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依附性,实践教学在课程设计上已经被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在法学专业考核上已经被作为考试范畴内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法学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1.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未能以科学合理的形式构成教学计划体系,当前各大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下构建了适应办学特色的教学计划体系,对法学各个专业课程等都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多数的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多数都是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模式并没有进行专门的教学体系构建,一些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也只不过是走形式,在法学专业教学计划体系中并没有凸显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2.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达到的效果与教学目标脱轨。从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需要对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有一个具体的定位,旨在通过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让学生达到对法律专业的认知目标、法学专业能力目标以及职业道德目标等,从而更好地在社会实践中有效利用法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但是传统的法学专业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教学也仅仅是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比如案例教学法往往都是“以案说法”,仅仅是为了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以达到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精神目标。
  3.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由于我国高校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还处以整合实验的初级阶段,因此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激励机制较为滞后。首先是否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没有被多数院校认可,因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难以进行量化定则的评价考核;其次即使有些高校对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一些要求规范,但是多数流于形式,难以通过惩戒激励方式进行优化革新;再次高校法学专业多数教师往往也是缺乏一定的实战经验,对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激励机制的构建也是一大阻碍。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之下,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优化改革。
  (一)优化调整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从法学专业的特殊性来看实践教学往往比理论教学更为重要,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以就此适当调整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例。如在教学课程设计中适当增加法律文书写作、矫正实验以及司法口才演练等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模式选择方面,除了运用以往大众化的案例教学法、庭审观摩教学法、法庭模拟教学法以及毕业实习等传统教学实践方法,还应该逐步将诊所式实践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体系中;在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方面应该创新考核方式,注重验证实践教学效果,避免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走过场,促进实践教学成为法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以根据法学专业不同的教学阶段合理增加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分量:在法学入门阶段主要引入影像资料教学法以及庭审观摩教学法,以最为直观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法律有清晰的感知;在法学理论不断深入的阶段,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法庭模拟教学法等不断培养学生法律独立的思维特征;在法学知识巩固阶段,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诊所式实践教学模式和毕业实习等,促进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领会法律的精神内涵和社会价值,逐步实现应用型人才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
  (二)明确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方向及目标
  传统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往往还是倾向于人才培养的认知目标,忽略了人才培养的能力以及法律精神方面的目标。当然传统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被否定,而是应该更加明晰和引导各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以往以“验证理论”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方式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转变,真正提升学生的法律能力和法律精神。比如在法庭模拟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均参与其中,并独立完成整个法庭实践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点评,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案例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深化对法律实践的认知。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强化实践教学并不是对理论教学的否定,而是需要通过明确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方向及目标,强化法律理论知识的同时,达到法律实践在能力提升和法律精神提升的目标。
  (三)构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激励体系
  在高校法学专业教学考核体系中,不仅仅需要对教学课堂、科研成果等进行评价,还应该关注对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进行考核评价,促进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推进。首先在法学课程安排方面,应该规定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比例,通过听课、实践作业检查、意见反馈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工作的日常考核;其次在法学学分制度方面,可以增加实践教学的学分,对实践教学师生的参与度、综合操作能力等设定要求,以此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到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去;最后在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方面应加强建设,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专业性和应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还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让教师或者学生参与到真实法律事务中进行实践学习,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法学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高校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改革,应该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为基本目标,循序渐进搭建平台实现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促进法学专业师资力量的构建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段辉艳,罗丽琳. 递进式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与实践.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2] 薛立军,尹庆民主编.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3] 唐自政.从“知识导向”到“实践导向”——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皖西学院学报.2011(2).
  [4] 唐振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经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创建.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9).
  [5] 赵强,张建.基于就业导向的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6] 张育.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案例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考试周刊.2007(3).
其他文献
本文在研究中以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为核心,明确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分析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
用时间分辨石英晶体微天平( Time-resolved EQCM)、循环伏安法及电化学阶跃技术,研究了铂电极上甲酸的吸附氧化过程 .结果表明,在活性吸附氧化过程中,甲酸吸附后迅速失去一个电子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除能直接进行直线长度的测量外,还能与其它器材配合,进行曲线长度和其物理量有趣的测量。    一、测圆柱体的周长    1.添加器材:白纸条1张,大头针1枚。  2.步骤:用白纸条在圆柱体缠绕一周,用大头针在重叠处扎个小孔,然后把白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出两孔间距离S,3。圆柱体的周长表达式3L=S    二、测量学校环形跑道长    1.添加器材:
本文将针对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的形式和面临的困境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医学专科素质教育体系,确立未来医学专科教育的发展战略和培养目标。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需要的是创造性、创新性,体现的是个性,是在一定基础条件下的创造性、创新性和个性的体现。农村中小学生由于生活面、阅读量、经历等方面的局限,相对而言,作文上存在的困难多一些,教师在教学作文时也是诸多困惑。笔者欲就此谈谈几点认识,期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要教学生为文就要教学生为人    目前,许多教师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教学的能手、教书的巧匠,在工作中不断总
作为专业必修课程,旅游英语的教学对于一专多能的旅游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研究者的教学实际,本研究认为情境教学是十分适合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方法。
终身教育思想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下的一个重要思想。本文阐述了终身教育思想的相关理论,探讨了终身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瑞安诗歌中悖论的梳理,论证其诗歌的悖论属性以及诗歌作为智性和感情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体的艺术魅力。指出,瑞安的诗歌主题传统,用词平淡,却寓意深刻,充满机智,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