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过渡语,提升课堂效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m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教学中的过渡语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帮助学生总结旧知识,又能激起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文章探讨了过渡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设计、运用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 过渡语 课堂效能 英语教学活动
  过渡语就是课堂中各任务板块之间的衔接语,也是各任务板块之间的连接纽带。魏书生说:“好的过渡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因此,设计“精”“准”的过渡语非常重要,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认真备课,设计精准的过渡语
  在教学预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多地把学生考虑在内,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的过渡语不但要清晰、规范,而且要有激情、有感染力,感动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记得一次听课,某教师课上得比较成功,但美中不足的是他的过渡语出现了几个宾语从句的错误,如:Can you tell me what is it?I want to know do you like it?的确,在上课过程中我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如果学生长期听这样的句子,他们肯定就会犯同样的错误。因而,学生只有在长期准确语言的熏陶下,才会变得敢说,会说,说得准确。
  二、运用教学机智,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过渡语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之际正是引导学生探究的最佳时机,有了探究,就有了寻求答案的内需动力,唯有如此,新知导入才能找准最佳的切入点。因此,要运用启发性原则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教师的过渡语要让学生有所思,并思有所得,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The seasons第一课时,为了铺垫语篇,进行了如下启发性对话:
  T:What day is it today?
  S1:It’s ...
  T:What date is it today?
  S2:It’s ...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3:It’s sunny and windy.
  T:In Sihong,it is usually sunny and windy.Many flowers are open.So in Sihong spring is ...
  Ss:Beautiful.
  T:I like spring best.Do you like spring?
  S4:Yes,I do.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 in Sihong?
  S5:It’s very hot.Sometimes rainy.
  T:Indeed.But the crops like the hot weather and they can grow quickly.Do you like swimming in summer?
  S6:No,I don’t.I like eating ice-creams.
  T:Oh,many students like eating ice-creams.But don’t eat too many.Because it’s not good for your health.You may drink much water in summer.
  Ss:OK.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autumn?
  S7:It’s sunny.Sometimes cloudy.
  S8:Sometime hot,sometimes cool.
  T:Great.We usually go camping in the countryside.And what else?
  S9:We often go fishing.
  S10:We can walk in the mountains.
  T:Wonderful!
  ...
  T:In Sihong,different weather in different seasons.Maybe in New York,there are different weathers from Sihong.Let’s listen.
  这样有启发性的过渡语,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阐述本地的四季天气,并激发对纽约天气的兴趣,把本地四季天气作为教学资源,对语篇的阅读进行了很好的铺垫,一举多得。
  三、设计循序渐进性的过渡语
  循序渐进性原则尊重了学生的记忆规律,也体现老师掌控新旧知识的能力。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平稳过渡”。
  例: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3 Family members?时我为了引出新课题“family member”,拿出一张全家福,说:This is Helen’s family photo.(指着Helen)This is Helen.How many family members are there in the photo?话音未止,就听见学生在下面不解地议论:“什么是family member?”显然,我的过渡语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于是改进方案。
  T:(展示一张自家的全家福)Look! This is my husband,this is my son,he is only five years old.This is my family photo.Can you tell me your family?   S1:My father is a policeman.My mother is a nurse.I am a student in a primary school.So this is my family.
  S2:...
  T:My husband,my son and me are a family.So my husband and my son are my family members.And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 are ...(故意停顿)?
  Ss:my family members.
  T:So this photo is my ...?
  Ss:Family photo.
  这样设计过渡语,首先引导学生构建了family member的概念,然后一步步引出family photo,重视对学生英语思维的训练,体现了学习的动态生成,循序渐进、高效。
  四、设计具有多样性的过渡语
  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课堂中的过渡语一定要多样,如此才能牢牢地吸引学生。
  例: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Seasons,我引出春夏秋冬后,在四张PPT上依次设定了四季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练习对话:“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I like ... best.I can ...”我指着第一张“春”的图片说:“look at the picture!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好回答:“I like spring best.”于是我根据他的预设,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结合句型进行了机械式的操练,并匆匆完成这个环节的教学。这个过程显然缺少了激发学生进行交际活动的过渡语。教师的课堂衔接语太简单,课堂预设太死板,根本没有考虑到答案的多样性。其实,教师完全可以脱离四张图片,运用情感策略,用丰富生动的衔接语向学生描绘四个季节,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有关“最喜欢的季节”的讨论。通过思考,改进如下:
  依次设定春夏秋冬四幅图片,但每张图片都可以超链接,让学生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季节,说哪一个就点哪一个,超链接到相应的图文承载的内容,当学生说完,又可以超链接到原来的春夏秋冬四幅图片上,从而既体现了幻灯片的交互性,又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表达自由,尊重了个性化学习。在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都要体现教学的多样性,不能强迫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学习的方式也千差万别。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求助、智慧地学习。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过渡的形式和方法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但不论使用什么过渡方法,唯一的标准都是:是否对整节课的教学有效,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实现,是否有助于让学生获得发展。英国语言学家H.G.Widdowson说:“教师只有协调好日常教学活动才能在教和学的同时取得可观的实际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幼师英语课堂上,学生对着一成不变的教师、教材、教法会产生“审美疲劳”。幼儿师范的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幼儿英语教师的重任。教师应当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增强教师魅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审美疲劳”,让教与学成为一种真正美的享受。  关键词: 幼师英语课堂教学 审美疲劳 教学方式转变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如火如荼地开展双语教学以来,英语课在幼师学校的地位凸显了出来。然而,虽然老
为了探讨一年中不同放牧期藏绵羊的小肠黏膜结构、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和周身免疫指标的特征,本研究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技术,分别对返青期,草盛期和枯草期的
摘 要: 作者借助英语报刊特有的优势进行英语阅读训练,激发阅读兴趣,典型示范,引导阅读,指导订阅和选读,加强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指导,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英语报刊 实践与体会  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高中英语教学还不是开放型的教学模式,教材的阅读量明显不足,致使高中生英语阅读面比较窄,阅读能
摘 要: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高三模拟考试暴露了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常识。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而极富操作性的对策。  关键词: 文化常识 英语阅读能力 教学策略  一、引言  2013年3月江苏苏南四市——苏锡常镇进行了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此次试卷有许多地方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紧握时代脉搏,材料新颖,放眼国际,如听力中的最后一
摘 要: 现代化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中学教师既要学会构建生态课堂,培养英语方面的拔尖人才,更要全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本文提出构建生态课堂,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生态课堂 英语课堂教学 兴趣激发  新课程标准强调中学教育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的需要,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于人才
摘 要: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预习,有效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听课的针对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手段,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生活;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学习策略和技巧。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能
过去人们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注重教师对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把握是否准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法运用是否适宜,学生掌握知识是否到位,教师的语言、教态和板书是否正确得体等。而现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能否生动地学习,师生能否互动,学生是否自主学习,教学能否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师是否关注学生高尚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等。根据这一新课程的理念,构建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
期刊
一、改变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改变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应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的要求。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认为:“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授课方式单调,效率低下,基本上以教材为中心,按照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上所列的语法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讨厌英语,关键是他们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究其原因,沉闷的课堂氛围和死板的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需要不断探索的话题。通过数年来的深入研究和经验总结,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的发展思路,就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总结了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