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引用”材料,增强教学效果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158-01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的落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形式就是讲解,缺乏给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长期下去,学生就会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从而对政治课失去兴趣。笔者曾进行调查,学生调查问卷显示:近几年来30%的学生认为政治课是最不感兴趣的学科。因此,政治课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不断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其中“引用”的方法效果明显,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引用”就是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及时把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生活中的材料或事例、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的知识以及名著内容贯穿到教学中去。
  当然,在教学中“引用”需要讲究技巧,讲究时机和方式,要做到对症下药、因材引用和有的方矢,注重引用材料的思想性、新鲜性、趣味性、可知性,这样效果会更明显。
  一、引用材料应注意思想性
  政治课是属于德育课程,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因此我们在选择引用材料的时候,应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多引用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事例,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因为中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已有一定的判断和辨别能力,但模仿性特点依然存在。如果引用反面材料过多就有可能弱化德育效果,甚至引起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既使引用反面材料也应注意进行正确引导。如在引用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事例时,应指出这毕竟是少数的、个别的,这也正是当前党和政府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中学生应把握时代脉搏,认识时代主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引用材料应具有新鲜性
  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比较感兴趣,越新鲜他们就越感兴趣,越愿意听,效果也就越好。因此,在备课时应能及时查找报刊、杂志,选择有关热点和焦点的问题。如在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一节时,可以引用报纸上有关“金融危机”,“20国伦敦峰会”等材料,同时引用当今世界核武器发展状况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的材料,并由此来分析得出: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诱发当代战争的主要原因,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和平的艰巨任务。同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发展问题也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首要问题。由于材料抓住了当今时代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兴趣,掌握课堂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引用材料应具有趣味性
  现代学生不喜欢枯燥无味的东西,他们喜欢生动有趣,甚至富有幽默的东西。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成生动有趣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引用时,应使所引用的材料具有趣味性。如讲“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时,我就给学生展示《转变》这幅漫画:父子种田时,父凭经验种田,并要儿子听他的,儿子则运用科学种田。在获得大丰收的事实面前,父亲惭愧地对儿子说:“种田我得听你的。”由这幅画我们可以看到,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与他的致富程度是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见,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由于漫画具有直观、生动、主题深入浅出,善于讽刺,富有幽默,使人深思。它可以使学生从笑声中得到教育,寓教于趣。
  四、引用材料应注重可知性
  在教学时,我们所引用的材料应力求具有可知性,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引用时最好找一些学生身边的熟悉事例,对于这些材料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如在讲“内外因的关系”时,我就引用了班级中的一些典型学生来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五、引用材料应具有探究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探究学习也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教师在引用材料时要力求具有探究性。只有具有探究性,引用的材料才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才能引发、支持学生参与各种探索活动,更充分发挥引用的材料的功效。如在讲“人生价值”时,我引用了大学生张华救老农的事例。在和学生一起看完这个事例后,就提出了两个问题:(1)大学生张华这样做应不应该?(2)张华这样做值不值得?如果值得,为什么?如果不值得,又为什么?问题设置以后,我就组织学生探究思考,学生们一下子就被这个事例吸引,在讨论以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大学生张华这样做是应该的,这是乐于助人的表现。但却认为一个大学生为救一个老农而失去了生命是不值得,因为大学生张华将来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远远比一个老农民要多。也有学生认为:张华这样做是值得,因为他救老农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他这种舍已为人的精神是一种不可磨灭的宝贵财富,永远激励我们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而这种精神财富是不能用物质财富去衡量。我不失时机的说:大家再思考一下:这两种观点,哪一种更符合我们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呢?通过探究,学生们最后一致认为:大学生张华救老农是值得的,人生的价值不仅指对社会的物质贡献,更包括精神贡献,张华在救老农的过程中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之,恰当的“引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启迪学生创新精神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精神。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Michaely的研究,采用Hausmann,Huang和Rodrik等人的测量产品技术含量的方法,设计了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数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复杂度指数,利用世界投入产出
党的十四大重申,全民所有制企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既是对以往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为今后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意义极为重大。回顾宝钢建厂十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蚕桑产业从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成为必然趋势。2006年我国商务部正式启动“东桑西移”工程,作为我国西部具有传统蚕桑产业优势的广西,应牢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
摘 要:《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作为语文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课程资源 利用 开发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语文老师只注重对选文内容的教学,却忽视了对选文以外的其他教材资源的利用,如前言、单元提示、选文阅
摘 要:本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主体运动为重的观念指导下,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凸现学生主体性进行了探讨,提出在体育活动中应尊重学生,发展学生运动的潜能,为学生创设自我创造的空间。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主体性 创造 分层    《体育与保健》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因此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155-01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除了言之有物,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外,结构能力也极其重要。结构能力就是布局谋篇,通体匀称地组织文章结构,合理安排各部分的先后次序和内部层次,使情或理恰如其分的表达的能力。“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行。”本文就怎样通过结构使文章增添文采问题,从结构中矛盾关系处理的角度谈谈看法。
2012年4月,一件来自山西藏友的珍贵毛泽东素胎瓷雕像,经过了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央电视台《寻宝》、河南卫视《华豫之门》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今明两年要集中一段时间,在全国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而“讲正气”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我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157-01     生活是作文的不渴源泉。古人说;世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要观察。”观察是了解生活,深入生活的基础, 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素材的第一要素。没有观察,就没有素材,没有素材,没有观察的作文是“闭门造车”,是不能造出好作文来的。  那么,怎样去观察和体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