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借助“智慧课堂”的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课,实现了互动式教学,互动式反馈即时,教学计划和内容调整即时,学生监测、反馈、消化即时,突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性,优化了实验效果,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高中物理;实验探究
一、 引言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基础,这堂课信息量大,知识点多,教师在处理时颇有难度。利用“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采用“互联网 ”科技力量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破解这些问题。
二、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智慧课堂”教学资源(在线微课)展示了一个吹飞镖的演示实验。
演示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泡沫飞镖,分别放入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管内,让一男同学和一女同学比赛谁吹的飞镖飞得远。
演示2;同一个同学分别吹泡沫飞镖与金属飞镖,看哪一个吹得远。
(二) 猜想与假设
1. 实验方法探究
为了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科学性,明确在猜想加速度与力、质量定量关系时,用什么方法探究、怎样探究。利用“智慧课堂”设计出选择题,供学生投票,参与讨论。
问题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受合外力越大,物体加速度就越大。
(B)物体质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小。
(C)物体质量越大,受到合外力一定越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问题1围绕科学探究方法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的必要性,又有即时反馈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的作用。班中共有52名学生,在学生投票中,有47位学生参与,其中23人选择了正确的(D)选项,占学生总数的44%,说明有56%的学生对解控制变量不熟,也说明需要在讲解科学探究方法上下功夫。
然后,我又设计了第2个选择题,如图1所示,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哪些物理量?实际50人投票,选A的有37人、选B的有47人、选C的有5人,表明学生大多数明确加速度难控制,然后经学讨论得到探究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探究a与F的关系;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探究a与m的关系。
问题2:在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哪些物理量容易控制?(A)合外力。(B)质量。(C)加速度.
图1
三、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猜想
根据“智慧课堂”中学生投票的选项情况统计,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猜想的理由,使学生明白猜想应该有科学依据,明白定量研究物理关系应该从最简单的正比、反比关系开始,如若不行再考虑,保持m不变,a∝F2,保持F不变,(或者a∝1/m2)……
(一)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以“讨论小组”为单位,查阅“智慧课堂”中物理资料库,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利用“智慧课堂”变主观为客观,设计出选择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选择一个大家以前用过,比较熟悉实验方案,即气垫导轨加光电门的方案来作为全班课堂实验探究方案。
(二) 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让学生利用“智慧课堂”的pad中的Excel软件记录数据,画出a-F与a-1/m图像,并讨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克服学生笔算画图费时费力的效率问题。
(三) 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
选取有代表性的三组实验数据与图像,利用“智慧课堂”下发数据和图像到每位同学,学生只需眼看pad,细听老师讲解就能达到明确与强化实验结论的目的,使学生对“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达成共识。
(四) 课堂小结与达标
利用“智慧课堂”对本节内容小结,检测学生对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错题即时传输到学生的个性化错题中)说明本节课为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完成得较好。另外,学生可以通过“智慧课堂”下载观看本节微课。
四、 结语
课堂中通过对“智慧课堂”的使用,教学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及时,全体学生参与,师生交流密切,交互式反馈快捷迅速,课堂气氛活跃又不偏离教学目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戈,蒋大桥,皮玉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關系”一课的设计与实施——Clicker教学系统在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课中运用的尝试[J].物理教师,2010,31(6):11-12.
作者简介:
魏明山,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高中物理;实验探究
一、 引言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基础,这堂课信息量大,知识点多,教师在处理时颇有难度。利用“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采用“互联网 ”科技力量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破解这些问题。
二、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智慧课堂”教学资源(在线微课)展示了一个吹飞镖的演示实验。
演示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泡沫飞镖,分别放入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管内,让一男同学和一女同学比赛谁吹的飞镖飞得远。
演示2;同一个同学分别吹泡沫飞镖与金属飞镖,看哪一个吹得远。
(二) 猜想与假设
1. 实验方法探究
为了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科学性,明确在猜想加速度与力、质量定量关系时,用什么方法探究、怎样探究。利用“智慧课堂”设计出选择题,供学生投票,参与讨论。
问题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受合外力越大,物体加速度就越大。
(B)物体质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小。
(C)物体质量越大,受到合外力一定越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问题1围绕科学探究方法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的必要性,又有即时反馈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的作用。班中共有52名学生,在学生投票中,有47位学生参与,其中23人选择了正确的(D)选项,占学生总数的44%,说明有56%的学生对解控制变量不熟,也说明需要在讲解科学探究方法上下功夫。
然后,我又设计了第2个选择题,如图1所示,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哪些物理量?实际50人投票,选A的有37人、选B的有47人、选C的有5人,表明学生大多数明确加速度难控制,然后经学讨论得到探究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探究a与F的关系;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探究a与m的关系。
问题2:在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哪些物理量容易控制?(A)合外力。(B)质量。(C)加速度.
图1
三、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猜想
根据“智慧课堂”中学生投票的选项情况统计,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猜想的理由,使学生明白猜想应该有科学依据,明白定量研究物理关系应该从最简单的正比、反比关系开始,如若不行再考虑,保持m不变,a∝F2,保持F不变,(或者a∝1/m2)……
(一)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以“讨论小组”为单位,查阅“智慧课堂”中物理资料库,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利用“智慧课堂”变主观为客观,设计出选择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选择一个大家以前用过,比较熟悉实验方案,即气垫导轨加光电门的方案来作为全班课堂实验探究方案。
(二) 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让学生利用“智慧课堂”的pad中的Excel软件记录数据,画出a-F与a-1/m图像,并讨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克服学生笔算画图费时费力的效率问题。
(三) 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
选取有代表性的三组实验数据与图像,利用“智慧课堂”下发数据和图像到每位同学,学生只需眼看pad,细听老师讲解就能达到明确与强化实验结论的目的,使学生对“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达成共识。
(四) 课堂小结与达标
利用“智慧课堂”对本节内容小结,检测学生对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错题即时传输到学生的个性化错题中)说明本节课为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完成得较好。另外,学生可以通过“智慧课堂”下载观看本节微课。
四、 结语
课堂中通过对“智慧课堂”的使用,教学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及时,全体学生参与,师生交流密切,交互式反馈快捷迅速,课堂气氛活跃又不偏离教学目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戈,蒋大桥,皮玉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關系”一课的设计与实施——Clicker教学系统在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课中运用的尝试[J].物理教师,2010,31(6):11-12.
作者简介:
魏明山,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