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c8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者引入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形象生动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使学生思维及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据此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形成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不断获取新知识,进而灵活运用所获取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
  一、合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以兴趣激发动机,来促进思维的运转和想象的进行,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形式有很多,可以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一篇动听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谜语、一个游戏活动等。情境的创设应目的明确,与教材相结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把数学与童话故事情境联系了起来,学生本来就对有趣的小故事充满了兴趣,因而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善于思考
  “思維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知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的水的体积该怎么办?学生会回答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教师接着问: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学生会说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再求。如果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要求商场门口的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这样学生就被推入更深的疑问中。这种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
  四、创设探究情境,启迪创新
  脑科学研究表明:发散思维是构成创新思维的重要的思维形式,而发散思维则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是由人的右脑控制的。情境教学中强调对教材形象的感受,强调师生的情感交融。通过情境中鲜明的形象,积极而热烈的情感氛围,使学生眼前形象与视觉记忆中的形象交替进行,有效地激活右脑,促进了形象思维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策略,决不仅仅是将教学停留在对教材形象化的水准,同时十分注重由语言的逻辑、数学的逻辑引出的逻辑思维的学习活动。如此便形成大脑两半球的交替兴奋,协同互补,最终促进学生全脑功能的开发。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思维发展的过程,成为其创新潜能得以充分开发的过程。
  在优化的情境中,学生的潜能易于开发,教师应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所进行的训练需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主张结合概念教学,训练思维的形象性、深刻性、批判性;结合计算教学,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结合应用题教学,探究在条件或问题开放的情况下,如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独特性。
  五、创设游戏情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游戏也属于情境教学中可借鉴的一个途径,将数学问题运用到游戏中去,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所有游戏的参与者,都不可避免地要投入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去,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数学游戏适用于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及强化上。比如一年级的加减运算,只有加强练习才能锻炼运算能力,由于其单调枯燥,不少学生会反感甚至逃避练习。对此教师可使用卡片计算接力的游戏,即将学生分组,每组分发卡片,接到卡片的同学用上一个同学计算出来的得数自主编一个算式传给下一个同学计算,使每个同学都通过参与游戏得到锻炼。
  总之,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通过各种方式设立各种情境外,情境的创立还必须与新知识点的教学紧密联系,选取典型性的题材,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来创设。
  (作者单位:甘肃文县石坊中心小学 746409)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中有很多因素对阅读质量起到积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这些因素能促进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作为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教学问题;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缺乏背景知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学生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第一,学生所拥有的背景知识。阅读的理解过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非母语语言,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难度的加强,加上学习方法不得当、个体差异、家庭教育、学习环境等情况,尤其在在农村中学,英语两极分化严重了,出现了大批的“英语学困生”。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成因,并如何转化他们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学困生;成因;对策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是每一个中学英语教师无法回避的课题。中学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几下几种类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扩招规模的加大,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开始凸现出来,尤其是数学学科学生数学基础参吃不齐,同时由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的不同导致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能力的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于如此现状,如果继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异,认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同一要求,同一方
摘要: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
摘要:探究式学习便是这样一种学习认知的过程,它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话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科学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操作、調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探究式; 引导; 创设情境; 要素 ;创造  物理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
引入了最大前提的概念,研究了二值逻辑系统(L)中GMT及多重GMT规则的语构理论,实现了FMT问题的形式推理机制,最后给出了最大前提与根的关系,从而说明了MP与MT问题可互相转化.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是充满情趣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在广大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之路可谓一波多折,探讨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意义深远。我们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方法灵活多样,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生物探究实验教学;探究实验方法;方法灵活多样  生物探究实验教学
摘要: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日后的学科学习以及生活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诸多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被引入到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本文通过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践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方式,并分析教学模式的应用作用,旨在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初中数学;
摘要:在传统的灌输式初中英语课堂上,很难能听到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英语口语交际;加之初中英语考试不考英语听力,所以学校、老师对英语口语教学都不重视,英语教学基本上变成汉语教学,变成了哑巴英语,导致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低下。为了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首先要构建讲英语口语的平台,培养学生讲英语口语的兴趣;老师讲英语口语要身先垂范,授之讲英语口语的技能技巧,促使初中生讲英语口语的习惯养成,分享讲英语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