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坚持”与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论析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坚持、离不开对“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贯彻、更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地培养出一批批“有信仰、有水平、有担当”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完善学科体系建设,引领学术领域发展,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三个坚持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3-0040-02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议上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1]深刻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对于繁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作用,特别在文化思潮多元化的今天,重视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具有着不可替代作用。
  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1]可以说,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脱离时代感、迷失方向性,无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于此,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贯彻坚持:
  (一)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行动指南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行动指南,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内在优秀品质所决定,具体表现在:其一,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在依据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批判与吸收一系列优秀成果之上,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更阐明了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二,实践性。与“书斋式”哲学家不同,马克思主义不是停留在一味思辨哲学上,而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哲学,其核心目的是改变客观世界。其三,人民性。马克思主义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阶级性,始终以广大无产阶级解放为目标,这也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标志所在。
  (二)要“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防止出现功力不足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1]特别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要防止出现所谓“立场、观点”等功力不足现象,要做到从书本中学、在实践中用。如何才能做到“真懂、真信”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应做到“几个坚持、几个务必、几个不可”。其一,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务必注意文本的时代性,不可脱离原著的历史性。其二,坚持在实践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务必防止把马克思主义教条书本化,不可一味的把马克思主义生搬硬套。其三,坚持在问题意识中激发创新动力源,务必防止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永久信义教条,不可停滞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三)捍卫马克思主义新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新实践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的160多年来,受到过不同国家与流派批判与诋毁,它们片面地抓住某个结论,从而割裂马克思主义思想整体性,以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概念的消解,这便亟待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前提下,应做到两个必须:第一,必须捍卫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受到攻击、诋毁的情况下,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决不能坐以待毙,要树立起“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担当感,积极用思想理论回应那社会前沿问题,努力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客观现实的充分融合。第二,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运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做到因时而变,因势而进,实现“理論研究不脱离实践的发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新实践。
  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来完善好学科体系建设,更需要在发展时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这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根本方向。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发展方向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纲领的出发点,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落脚点,在坚持“二为”方针也应本着几个方向要求:
  第一,文化作品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创作必须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工作者在一定的社会存在下意识观念的集中反映,它是对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朴素升华。这就要求它必须来源于现实社会,扎根于人民的真实生活,才能涌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才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作品。
  第二,文化作品不能迷失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浪潮下,必须去除“铜臭气”。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所谓的“钱财”,就去创作出一批批“重量轻质”、挂满“铜臭味”的文化作品,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社会影响。应做到兼顾发展,来不断创作出既受市场欢迎,又有思想价值的文化作品。
  第三,文化作品应服务于政治的发展方向,自觉地树立起“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导向。无论是哲学社会科学,还是国家政治体制都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断明确“为何人服务、为谁著述”的政治方向。
  (二)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断构建良好的学术坏境
  “二为”方针体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但怎样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呈现出多样性,这就需要“双百”方针的实施贯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维度上:
  第一,在文化上实现“百花齐放”,构建文化民主的和谐局面。实现文化上的丰富多彩、百花盛开,就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到以下几个坚持:其一,要坚持传承性。努力继承传播好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并随社会的发展潮流适当进行“二度创作”,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其二,要坚持启发性。广大文化作品不仅应在文化表达的形式上实现多样化,更应在思想内容上体现出健康向上的积极性,使得群众收获精神上的愉悦与心灵上的启发。其三,要坚持民族性。每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是整个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要不断传承发展好,不断凸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性。   第二,在学术上问题上实现“百家争鸣”,发扬学术民主精神。在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曾出现过学术上的“群星璀璨、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现阶段我们更应该坚持这样学术精神,实现不同文化思想在交流争辩中的相互影响。但也要本着“学术无禁区,宣传有影响”的这条基本原则,在争相交辩中可以有不同思想观点的存在,但在学术问题上,一定要明确自己“为谁服务著书”的政治态度,把握好“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切忌简单等同化,应构建起“让学术促进政治发展,让政治扶持学术进步”的繁荣局面。
  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1]明确强调了党和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导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加强党的领导更是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有力保障。
  (一)党和政府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工作
  在完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党和政府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指导,应着重于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领导干部的自身水平。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既然身为第一线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指导者、监督者,就必须不断加强领导自身的知识水平,要有“不做门外汉”的学习态度,通过知识学习来提升自身组织协调能力,促进领导决策水平。
  第二,实现科学管理,加强智库建设。一方面要实现科学管理,通过改善学术不端现象,逐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不足,实现调控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强智库建设,不断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打造具有中国“鲜明特色、创新发展”的新型智库,做到党和政府的政策同智库研究对策的紧密结合,实现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决策水平的科学性。
  第三,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把握好“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简单地把一般学术问题划分到政治高度来上纲上线、乱扣帽子,影响学术发展;也不能让其学术任意自由表现、不端现象肆意泛滥。党和政府应扮演好调控者、监督者角色,做到 “学术有自由、发展有监督”,不断迈向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高度。
  (二)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建设一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
  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主要集中在“大学院校、社科研究院(所)、各级党校、政府机构、其他学术团体”的五路大军,党和政府應积极关心使用好,不断培养出“学术能力突出、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格高尚、政治信仰明确”的优秀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发展事业提供宝贵的人才保障。同时,努力做到“政治上信任、生活上关心、思想上引导”。让真正“有信仰、有水平、有担当”的文化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好自身价值存在,让他们“潜心科研、多出成果”,不断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发展谱写出新的华丽篇章。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 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6-05/18/c_1118891128.htm?0a2,2016-05-18.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其他文献
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文化的对外宣传。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河东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传
礼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理论发展。北宋时期的儒家学者在继承汉唐儒家经学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礼与情、礼与性、礼与天理关系的论述,把礼提升
摘要:作为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在“基础”课教学中,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过程精心设计,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设计;求精;求美;求情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8-0029-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摘 要】网络时代对政府传统公共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政府治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目前,各国都在积极探讨网络技术在政府治理创新中的应用,以期改善政府治理的效率和绩效。本文以科技哲学为研究视角,对网络技术与政府治理之间的价值契合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论述了网络时代背景下政府治理创新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网络科技;政府治理;价值契合;创新取向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
以芍药品种‘大富贵’(Paeonia lactiflora‘Da Fu Gui’)为试材,研究棉籽皮和花生壳两种可再生农用废弃物为主要成分的基质配方代替革炭作为芍药盆栽基质的可行性。试验设置两
研究生是青年学生中的高学历群体,研究生党员又是其中的先进分子,因此,加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兴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在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对当
摘要:当前,阻碍全体中国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两大障碍就是权力异化和资本异化。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自由价值,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克服权力异化、扫除腐败现象,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另外,还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用公共权力去制衡资本的力量,从而克服资本的任性,避免出现社会两极分化,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权力;资本;异化;自由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进行深入改革。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学时不断压缩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总学时的压缩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要求
探讨了体外培养时间和培养系统对山羊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和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卵母细胞体外培养36、33、30和27h活化率极显著高于18、21、24h(P〈0.01),体外培养24和21h活化
从发病的外塘锦鲤的肝、脾、肾等组织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经表型特征分析和16S r DNA序列测定,发现该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通过对正常的锦鲤进行人工感染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