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毒介导的Aggrecanase-1 shRNA转染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的研究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sco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在软骨细胞的可行性,确定是否可以通过抑制软骨细胞中Aggrecanase-1的表达实现对软骨中Aggrecan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设计并构建的shRNA Aggrecanase-1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进RA患者关节软骨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点不同转染复数下Aggrecanase-1及Aggrecan mRNA水平的变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各组Aggrecan蛋白水平表达量的变化,所有数据利用SPSS 19.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由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中,随着Aggrecanase-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Aggrecan mRNA和蛋白表达也相应地增加,特别是shRNA4组变化较为显著,其中Aggrecanase-1 mRNA由开始的1.083±0.133降为0.074±0.004(t=35.71,P<0.05);Aggrecan mRNA由开始的1.182±0.160增加到2.922±0.169(t=19.43,P<0.01);同时Aggrecan蛋白多糖由开始的507±265增加到2 270±334(t=11.43,P<0.05)。

结论

由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可以实现对Aggrecanase-1表达的抑制,且对软骨细胞的表型和生长速度没有负面影响;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可以通过抑制Aggrecanase-1的表达实现对Aggrecan的保护,是一种缓解软骨退化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食管是摄入饮食、获取营养的主要通道,因肿瘤本身的影响,恶液质的发病率较高。规范的营养支持为食管癌治疗提供良好的保障。然而目前食管癌营养支持疗法尚无有效规范,本文就食管癌营养筛查、治疗途径、营养制剂与配方进行阐述与分析,希望能够为食管癌营养支持提出规范化支持方案。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一种可引起严重视力损害甚至致盲的特殊性眼底疾病。PCV的发生可能与某些蛋白有关,如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表达失衡而导致脉络膜血管异常,从而促进PCV形成。MMP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通过调控细胞外基质的代谢来调节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通过打破MMP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平衡及改变一些因子水平,从而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弹性蛋白减少可使血
背景假性剥脱综合征(PEX)在维吾尔族人群发病率较高,常引起继发性青光眼且多并发白内障。PEX眼晶状体组织的异常改变及悬韧带组织变性脆弱,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应用常规的拦截劈核过程易导致悬韧带断裂。截囊针预劈核技术是一种新的劈核技术,其在PEX合并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目的比较截囊针预劈核技术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PEX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无明显病因,并非眼底疾病引发的黄斑裂孔。内界膜剥除术(ILMP)是治疗IMH的有效治疗方法。ILMP可解除黄斑牵拉,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术后患者视力,已成为IMH手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内界膜的染色方法、术中玻璃体腔气体填充、面向下头位要求、术后裂孔愈合过程以及术后效果等进行综述。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又称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术后远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寻找切实有效防治PCO的方法备受眼科工作者的关注。长期以来研究者多通过单纯培养LECs来探索PCO发生和发展的机制,虽然加深了我们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但其发生的细胞机制仍不清楚。随着广大眼科学者对PCO发病机制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通过体外培养晶状体囊袋模型,能够
目的研究TNF-α拮抗剂治疗对已出现骨量减少的活动性RA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62例合并骨量减少的活动性RA患者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服用碳酸钙0.5 g/d及阿法骨化醇0.25 μg/d,试验组皮下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每周50 mg)或阿达木单抗(每2周40 mg),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每周10 mg),连续用药12个月。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基线时、6个月及12个月时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