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作文”(人教版三下)习作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话“要求”,课堂诊断
  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更高级点儿的文字游戏——用汉字写作文。那么,今天我们究竟要写一篇什么作文呢?读读习作七的要求。
  (生读)
  师:这一次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
  生:自由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师:那好,马上动笔,你想写什么?
  (生面面相觑)
  二、时光追踪,开启思路
  1.牛刀小试
  师:别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宝贝——时光追踪仪,保证你马上就能找到写作素材,信不信?不管信不信,咱们先来试验一下,从最近的24小时追踪起,行吗?拿好你的笔,准备好纸,闭眼,认真听老师的提示语。如果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精彩的画面,就赶紧睁开眼,把它记录下来。还记得上课初咱们玩的缩词游戏吗?为了节约时间,做到一边听,一边想,一边记,我们要把自己想到的题材缩成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用缓慢的语气提示)
  “丁零零!快起床!丁零零……还不起来?啪。”唉!亲爱的同学们,你的清晨是在几重奏的起床曲中开始的?吃完爱心早餐,背着书包上学去。出门前家人有什么交待?路上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吗?或者你是否有了什么新的发现?是天气的突变,路边的小店,还是今天遇到的新老师……
  (生边听边记下自己想到的题材)
  师:好的,睁开眼,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追踪到了哪些题材?
  生:起床曲。
  生:爱心早餐。
  ……
  生:我听了老师早上起床的那一大段提示,马上想到早上妈妈叫我起床时,“温柔地喊—狂吼—动手”的变化,所以我就记下了“起床”这个词。
  师:是啊,咱们的这个时光追踪机,就是为了唤醒你忽略了的人、事、物,所以在听的时候,一定要沉下心,静静地听,并深深地联想。
  生:我光听去了,来不及记。
  师:有什么办法解决吗?来,我们看看这个同学的记录——“M×5”,啥意思?
  生:我想写妈妈好唠叨。就像有5张嘴。
  师:对啊,记得越简单越好,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
  师:现在掌握诀窍了吗?两点,一是要静静地听,丰富地联想;二是要快速、简单地记。
  2.正式追踪
  师:继续闭上眼,咱们接着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
  (1)让我们细细回想,从昨天到现在,哪节课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你是否够倒霉,碰到了你最讨厌的一门课?这次的课给了你惊喜吗?又或者,你是否乘机开了一趟美美的小差?
  (2)下课的铃声欣然响起,哈哈,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又或者你是否站在某处静静地观察校园:哪个角落最美?哪块墙上的斑斑驳驳让你有了奇妙的联想?
  (3)放学了,班主任老师怎么小结我们一天的表现呀,你注意到老师的表情没有?这一天,谁笑了?谁愁眉苦脸?谁恶作剧了吗?班上有什么新闻呢?
  (4)放学路上,大家都如归巢的鸟儿一般往家里赶。“嗨!”哪位同学追上来啦?你俩聊了什么新闻吗?是不是还一块儿约着做有趣的事?
  (5)到家啦,快做作业吧!唉!哪道题不会做?哇,哪本课外书让你着迷?还有,电视里有什么新闻?饭后最快乐的亲子活动是……
  (6)哎哟,夜深啦。躺在床上,你想起了谁?某个人?某件事?某样东西?还是某个愿望?你做美梦了吗?梦见了什么……
  3.交流、反馈
  师:睁开眼睛。想到了啥?一起用手势告诉我,你记录了几个词?
  生:童话、作文课……
  师:我发现你还画了三个小人儿,这是干吗呢?
  生:下课时,我和小伙伴们玩“我是木头人”,有个同学一只脚站着,都麻了。
  师:真有意思!后面的同学接下去说。
  生:早晨、语文、花店、爱生气的老师、词语接龙……
  生:英语课、新汽车、微笑、数学题、哭……
  生:新老师、卖快乐、躲猫猫……
  ……
  师:现在你发现了吗?这个时光追踪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
  生:帮我们找作文题材的方法。
  师:对,我们可以把这叫作时光追踪法,一起来回忆下,怎么追踪?
  生:先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提示,想自己的生活,然后把想到的精彩画面记下来。
  师:说得很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丰富多彩,肯定有很多事情躺在大脑的某个角落,当我们以后作文觉得無事可写时,就可以像这样,用时光追踪法——(出示)
  生:(齐)闭上眼,静下心,把最近发生的事、见过的人、走过的路一点一点、一段一段地推想过来,抓住脑海中跳出来的场景,用简短的词语记下来。
  三、示范分析,步步追问
  师:(出示:通过时光追踪,你追踪到了哪些材料?请从这么多的材料中,选择一个内容,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什么要求?(板书:怎么写)
  生:要求写一个100 字的片段。
  师:片段,和一篇完整的作文有什么不同?
  生:不用开头和结尾。
  师:对,也就是写你刚刚想到的那个最精彩的画面。还有别的要求吗?
  生: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师:具体、通顺,你们觉得比较难的是什么?
  生:具体。
  师:怎样写具体呢?李老师这里带来了咱们班同学的一篇作文片段——(出示)
  缩词游戏?这也太难了吧。
  “姐姐。”李老师说出第一个词。
  我谨慎地回应:“姐!”
  师:你觉得他写得好吗?对照要求,咱们来评价下。
  生:语句很通顺。   生:我觉得还不够具体。
  师:怎样才能写得更具体呢?
  生:加点儿修饰语。
  师:对。怎么加?在哪里加呢?再给你们一个法宝:步步追问。(板书:步步追问)比如说第一句,可以抓住“难”追问,为什么觉得难?难到什么程度?难得像什么一样?
  生:因为害怕会遇到不会缩的词,所以觉得好难。
  生:非常难,与考试差不多了。
  生:难得像一块石头堵在了嗓子眼儿里。
  师:是呀,这样一追问,句子是不是就具体起来了?那么后两句呢?你们觉得可以怎么追问?
  生:我想抓住“說”来追问,怎么说?李老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谨慎”,我们为什么要谨慎地回应啊?
  ……
  师:就是这样,经过步步追问后,这位同学重新修改了她的作文——(出示)
  缩词游戏?只能从原词中选一个字?还要意思不变?天,这也太难了吧。李老师啊,你这咋叫游戏啊,叫“油锅”还差不多,准保烧得我们“焦头烂额”!
  “姐姐。”没等我们多想,讲台上,李老师已经一字一顿地吐出了第一个词。
  啊?这,这也太简单了吧。这李老师,是把我们当成了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在跟我们玩脑筋急转弯呢?我犹豫了片刻,才谨慎地回应:“姐。”
  师:现在这样改,具体些没有?你最喜欢修改后的哪一处?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李老师啊,你这咋叫游戏啊,叫‘油锅’还差不多,准保烧得我们‘焦头烂额’!”
  师:没错,幽默是作文的最佳“调料品”。
  生:我喜欢这一句——“这李老师,是把我们当成了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在跟我们玩脑筋急转弯呢?”这个心理活动写得非常有意思!
  师:对!写作文的一大绝招,就是跟读者“掏心掏肺”。所以我们写作文时也别忘了多追问自己的内心想法,多追问细节……
  四、现场作文,现场反馈
  1.学生自由习作10分钟
  2.现场交流习作(略)
  【评析】
  选择上“自由作文”展示课,需要策略,还需要勇气。李虹老师迎难而上,她的尝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一、“写什么”需要“精准知识”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就是没内容可写。虽然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在小学生看来,每天的生活基本一样,没什么值得写的内容。所以,即使遇上了“自由作文”,他们仍然咬着笔头,不知道写什么。可见,本次习作,学生最需要的“精准知识”,就是“积累和选择材料”。
  李虹老师发明的“时光追踪仪”,就是本次习作的“精准知识”。李老师这样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发明:“闭上眼,静下心,把最近发生的事、见过的人、走过的路一点一点、一段一段地推想过来,抓住脑海中跳出来的场景,用简短的词语记下来。”
  “习作方法”不光只是语言表达、布局谋篇的写作技法,李老师针对学生习作时的实际困难,把“积累材料”也当作“方法”。“精准知识点”找好了,用好了,相信大家也不会再“谈法色变”了。至于从众多的材料中寻找一个最值得写、最想写的内容,那只是小事一桩,因为习作内容不再是“无米之炊”了,而是“米”很多,筛选最合适的就行。
  二、“怎么写”需要“精准知识”
  在平时的习作讲评课中,学生也能发现某篇习作存在“不具体”的问题,但是,到底怎样才能写具体呢?学生却很难提出有效的建议。可见,“写具体”也需要具体的方法,需要“精准知识”。
  “步步追问”是李老师的另一个“法宝”,也就是“写具体”的“精准知识”之一。李老师告诉学生抓住某个字、某个词进行追问,比如,抓住“难”追问:“为什么觉得难?难到什么程度?难得像什么一样?”通过追问和探寻答案,学生找到了“写具体”的具体方式。
  学生学会了“步步追问”这一个“渔”,就能举一反三,学会“捕鱼”,他们也能找到这样带有“空白”的关键词进行“追问”。课堂上,学生有的找到了“说”,有的找到了“谨慎”……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步步追问”,学生知道了怎样写具体的方法。
  为了巩固“步步追问”法,李老师还和学生一起“解剖了一只麻雀”—— 一起赏析老师修改的案例:“现在这样改,具体些没有?你最喜欢修改后的哪一处?为什么?”具体案例讲评,直观、形象。
  李老师运用“时光追踪”和“步步追问”两个法宝,也就是两个“精准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堂10分钟内就完成了片段练习,既做到了“自由作文”的“无拘无束”,又让学生“有法可依”。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子弟小学/湖南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 )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们对学生情操、人格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作用。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开辟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形成,优化教学效果。    巧用电教媒体,诱发情感体验
摘要 校本教研是以校内教学实践为内容,以教师为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教研活动。通过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英语教学部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证研究,论述校本教研对发展教师的教学及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进程的作用。  关键词 校本教研;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33-0020-02 
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一致性原则,即以教学目标为主线,将“教、学、评”三者统整起来,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活动的设计思路,将传统的“目标→活动→评价”三段式结构变革为“目标→评价→活动”,先设定教学目标,再根据目标设置评价任务,清晰界定学习的结果表现,最后围绕评价任务设计对应的学习活动。二是交互性原则,即教与学实现多层面、多层次的交流互动。改变传统教学的“单向传递”,将教与学的
指法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占重要位置,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良好习惯的养成、意志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其本身的枯燥,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学生是机械练习,学习时熟悉,转眼就忘记,再次练习又从头学起,不能真正形成技能;再之信息技术课程往往从三年级开设,学生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如何能让他们将这些枯燥的知识、机械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学生乐学、会学并形成技能是摆在教师面
《纽约市》是《新编英语阅读》第一册第二单元的课文A。文章介绍了美国纽约市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有特色的一些建筑。这样能使读者对这个举世闻名的大都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介绍一个城市,尤其是外国的城市,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幻灯片,利用多媒体来讲这堂课会更形象生动,更能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纽约市,这个很多人都梦想着的地方。同时,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笔者是这样设计讲
三年级的阅读教学课该怎么上?董军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声音》给了我很大启示。《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精读课文,“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想象中感受语言的生动,在多读、美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是董军老师执教本课的主要抓手。  一、尊重——个性化的阅读  体验  三年级学生学习经验不足、学习方法缺乏体系。他们对学习内容有好奇也有疑惑。该单元提出“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老师蹲下来,师生就平等了吗?”这句话使我陷入沉思。“师生平等”四个字看似浅显易懂,实则雾里看花。教师和学生如站在天平的两端,物欲杂念一多,天平就会摇摆不定。教师怎样看待学生,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关键。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如何做才能让他们享受到平等的权利,让每朵花都绽开笑靥呢?  今天,我收到了一张来自学生的告白:“李老师,我讨厌你!”此话犹如一把利刃深深扎进我的心里。几个学生看见我手里拿的纸
随着我国中小学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中的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充实,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信息化工作提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议程。近年来出现的这方面的管理软件,推动了这方面工作的发展,但它们作为市场运作的产物,过于强调技术的超前和自成一体,致使软件的开放性、操作简便性和性价比,往往不能适应实际需要。本文提出并实现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以Visual Basic 6.0为编程平台,用户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削、锅”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封、信”等10个生字,理解“信、削、朝、冷清”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表现露西对爸爸的思念。  3.对比阅读两封信,感受妈妈和露西对爸爸的理解和关爱,仿照第二封信的内容,尝试以爸爸的口吻给露西和妈妈写一封回信,体会家人之间美好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核心素养”自2016年9月正式发布以来,一直是中国教育界关注、学习的热点。在“核心素养”大框架的指导下,中国教育学界进一步细化“核心素养”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与演绎。依据美术学科特征和功能的“美术核心素养”,尹少淳等美术教育学者于2017年3月正式提出,将“美术核心素养”细化为五部分内容: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篆刻作为我国传统艺术,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