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d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一种资本。而在一个人的整个知识体系中,作文能力(包括口头作文能力)要占相当大的比重。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反映,特别是在高考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高考语文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作文的竞争。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他要将教学三分之二的精力用在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上。
  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培养高中生的作文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以下两个方面更要多下功夫。
  
  一、注重阅读,丰富语词及材料积累
  
  学生的生活面较窄,他们天没亮到学校,晚上10点钟以后离校。很少能看见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真实生活场景,也很少接触社会生活。由小学开始的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他们课外文学作品也读得很少,再加上多年来重理轻文的应试压力影响,使大部分高中生语言苍白,词汇贫乏。写作文都是图应付,很少有自己的强烈诉求。因大量知识要从书本中获得,所以学生要养成善于阅读、写阅读笔记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并善于积累,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积累能力,一是可以开辟第二课堂,二是指导订阅购买课外书籍。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将阅读课制度化,考量化。每周上一至二节阅读课,让学生随意阅读。不布置任务,不作具体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实他们的语汇仓库、增加作文材料、提高作文技巧。语文功底靠长期积淀,读书要多要杂。这种阅读课长期坚持,对丰富知识储备在好处。学生要有阅读的好习惯,特别是文科生。语文老师要对他们选择阅读材料作指导,比如有实用价值、工具类或者写作技巧类的书。
  
  二、抓审题立意,讲创意出新
  
  抓作文训练时要解决审题立意的问题。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即立意要正确。
  许多同学拿到题目就信马由缰地一路写来,交作文时你让他读一遍,读不了几句,他自己都承认:“糟了,偏题了!”现在大多是话题作文或命题作文,都要给一定的阅读材料。问题在于许多学生浮光掠影,对材料没有认真解读。例如:一个作文材料说一个私立书画院院长,亲自到少管所给少年犯送了几百本《弟子规》和几百箱方便面。这位院长在台上声情并茂的演讲,并且当众跪在台上,“呯呯呯”给少年犯磕了三个响头,说:“我求求你们,你们都改了吧!”要求根据这段材料提炼个主题并写成作文。这个材料应该围绕这位院长赠书、送面特别是当众下跪磕头的做法对还是不对来提炼主题。但许多学生却写成了如何改造少年犯或写成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问题。还有学生写成了这位院长是到少管所揽生源的等等。教师在指导作文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弄清材料的倾向性和指向性,还要读懂材料的暗示或、寓意、象征意等等。还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取“精华”。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巧也十分有益。
  其次,要选取典型材料,即反映事物本质、有代表性、说服力的材料。我要求学生在作文中首先要使用所给材料,这样做的好处可以避免偏题,也可以抓住主题。同时,要求学生在作文中不要过多过滥的使用材料,所给的材料不超过三、五个为宜。多了显得杂乱,学生难于驾驭。一些同学往往舍不得割舍材料,有用没用一起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
  高中作文创新的话题说了许多年。如何创新?创到什么程度算“新”?却很少有人研究。高考作文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分数,没有哪个老师愚蠢到要求他的学生在高考作文时去写些另类的、标新立异的东西来标榜创新。作文的创意是否新颖,除了想象力和炼字上的训练外,我的理解是创意新颖主要在作文载体的创新和谋篇的创新上。因为在思想性上是不允许的,表达的流畅明晰是第一位。近年来我指导学生写过“调查报告”、“诊断报告”、“日记摘录”、“两幕剧”、“自述”、“回忆录”等多种形式的作文。这些样式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将他们要说的话在新的载体中表现出来。这样抓住读者(实际上就是阅卷老师),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
  另外要选择新的切入点。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是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例如你可以从材料中的某个人、某句话入题,也可站在局中或局外,可旁观也可入局,可正面也可反面。因此,角度新也就是构思要新,布局要新。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城东长城大道南侧江油中学)
  组稿编辑:王宗全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和谐班级的创建中,班主任自应发挥其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作用,以平等心、爱心、耐心对待和教育学生,以营造民主、平等、团结、进取的和谐氛围,创建和谐班级。    一、创建和谐班级,班主任要有平等心    在传统的教育中,师生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学生把老师的话当成是“圣旨”,教师具有
期刊
Mary always wanted to be a singer. Music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her life,but to tell you the truth,she had a terrible voice. She took lessons for many years,but her voice didn?t become better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350万字以上。其中七至九年级背诵篇目不少于8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至3部。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 农村    我一直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学校从初一到初三都安
期刊
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师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在识字中体验乐趣,从而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一、归类识字    汉字是一种非常艺术性的创造,从汉字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  如在教学象形字时,如火、山、月、日、门、木、羊、鸟、耳、口、田、水等字,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
期刊
说话难说,作文难做。学生学会了说话,作文也就跟着会写了。名人、作家都是从咿呀学语开始。如何教会学生说话,这是我们小学低年级老师必须明确的教学研究课题之一。训练孩子说话,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年级学生认字、读词、读短句,听老师说话、讲故事、讲课,到自己看图能说一句完整的话。二年级学生多了短文的阅读,由说完整的话上升到写一件完整的小事,要求写清楚就行。  学生上了三、
期刊
兴趣是科学入门的向导,是学好各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课堂是舞台,要使课堂教学这一大舞台充满吸引力,语文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并以感染和熏陶学生为突破口,讲究语言艺术,注重动作的运用,激发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此,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拟从探究性教学的概念以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等展开论述,旨在通过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对现代科技了解却不多,此种状况不利于培养创造意识、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使其成为创新人才。中国人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的得主?最主要
期刊
【提要】语文参考资料是学生学习的辅助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语文参考资料如何正确选择、使用,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资料 选择 正确使用    参考资料的产生和蓬勃发展,无论是对语文教学的提升,还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其作用都是不容置疑的。它立足于教材,对教材提供的知识信息进一步挖掘和拓展,是对教材信息的必要总结和有益补充,是学生学习的辅助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师生难于逾越的鸿沟,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对症下药,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作文是练笔、是习作,它不等同于写作,更不等同于创作。我将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分为三个部曲:  一、从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作文时入手,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1、学会观察,举一反三。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指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的从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观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字、词、句、篇的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而语文自学能力的形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关键是在课内外阅读中练就“五到”的本领。    一、初读,解决字词障碍    通过认真仔细的阅读,把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解决,养成使用工具的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对于比较简单的生词,还可用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深化理解,这是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