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他”,就是最好的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i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孩子,多鼓励孩子。通过这种鼓励教育,找到和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使我们和孩子共同进步,营造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鼓励 沟通方式 优点 鼓励 作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很多兔子在一起玩。突然,他们看见了一座高高耸立的铁塔。于是就有兔子说:塔顶那风景一定很美,如果能爬上去看看该多好啊!其他的小兔子们听到了这个兔子说的话,也非常感兴趣,它们纷纷的在想象着如果真的爬到了塔顶上之后,究竟能看到多么美丽的景色。于是,所有的兔子一致决定,我们要去到塔顶上看最好的风景,在第一个兔子带头下,所有的兔子纷纷爬向塔顶。一大群兔子,在炎炎烈日下艰难的往上爬,不一会儿,有的兔子就感觉十分累了,口干舌燥,太阳的炙烤,让兔子们气喘吁吁。兔群中首先有兔子发出了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么无聊的事情啊,不爬上去也是一样的。其他兔子听到了它的话,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它们想,塔这么高,我们是不可能爬上去的,说的兔子多了,其他兔子也都纷纷退了下来,不再往上爬了。
  但是,在所有的兔子中,只有一只小兔子还在坚持着往上爬,无论别的兔子在它耳边如何聒噪,它都依然坚持着自己向上爬的姿态,仿佛身边的兔子和它无关,仿佛它从没有感觉疲惫,最终,这只兔子成功了,成为了别的兔子的偶像。他从塔上下来之后,有的兔子按捺不住好奇,问他:大家都下来了,你为什么还坚持往上爬?答案是出人所有兔子的意料:原来,这只兔子根本就听不见别的兔子议论的事情,所以在大家都打退堂鼓时,它并没有受到影响,还是坚持着爬到了塔顶,看到了最美的风景。可见,批评和非议有时是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本来充满了干劲,但听到了太多人的批评的议论之后,脚步就会缓慢或者停止,对于学生也一样。生命间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动物是这样,对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更应如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谈得最多的话题莫不过于学生学习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了,而在我们老师的眼中经常看到的只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不明显,行为习惯出偏差,对照自己的辛勤付出,我们在教育这些孩子中,难免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而我们老师的批评有时正是阻碍孩子前进的“绊脚石”。
  去年的班级中遇到一个个性的孩子——小娟。因为她是朝鲜族的,所以刚开学时和老师同学的交流上不是很好。下课时她也总是一个人在外面玩,一人玩跳绳和石块,几乎每节课都是她最晚一个进教室,常常是才上课五分钟,她就要上厕所。学习基础不太好,字写得东歪西倒的。有很多事情明明是她的错,她就是不承认,你批评她,她爱理不理。看到她的情况时想到她和去年的小明的情况还真有点像。于是,就想用在小明身上收到很好效果的方法来“对付”她,让父母配合“吓唬吓唬”她。结果试了几次之后收效甚微。在后来的语文课上的一次拼音检测中,我无意中发现当对她表扬的时候她似乎劲头越大。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上我就经常的采用这样的方法。“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看,这些拼音全读对了,你一定昨晚复习了吧!只要努力,你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的,你说是吗?”一次又一次,我看到她眼中多了一些自信和喜悦。在以后的学习中,她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行为习惯也一天天的好转。
  所以挑错式、指责式的教育模式是不是真的就能真的震慑孩子?严厉的批评是不是就真的能培养出高徒?我想,聋青蛙的故事能给我们带来些不一样的体会。特别是对于脾气急躁的老师你在批评、指责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的心情可想而知——伤心、生气,反过来你的心情又会如何呢?扪心自问,其实是气上加气,于事无益。所以想要走进孩子的心灵要无时无刻相信身边“他”就是最好的,有了这样的想法,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少一些牵绊孩子的批评,说不定我们能更走进孩子的内心。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我认为没有鼓励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孩子,多鼓励孩子。
  参考文献:
  [1]薛瑞萍.请跟我来——一年级语文教师给家长的信[J].小学青年教师,2005,(04) :32.
  [2]王丽琴.小学语文教师薛瑞萍的课程意识与教学信念——基于《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等教学手记的文本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1,(10) :26.
  [3]宋良宏.今天,我们到底该做怎样的班主任——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有感[J].读与写,2017,(02) :132.
  [4]高繼生.构建生本化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以“今天我是班主任”活动为例[J].西藏教育,2014,(06):62.
其他文献
[摘要] 职高学生总认为数学太抽象,太难,以至于很多人信心不足。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它既能继承我国数学教学重视基础的优点,又能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吸收西方教育以人为本的精华呢?这就是让开放模式进入数学教学。  [关键词] 创新教育 自主学习 开放模式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
摘要:愚公移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它的寓意是:不畏艰难险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的人,就应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有顽强的毅力,不惧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既然是寓言故事,就得多方面的探讨,赞美愚公毅力坚定,勤劳本分,这是无可厚非的,若说愚公聪明,却不敢苟同。  关键词:愚公 智叟 抱负 智 愚  教材对于《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形象的评价:
[摘要]: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由此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行为习惯 幼儿教育 途径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
家庭和学校、  一、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1.学习上两级分化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他们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经比较明显地分出层次。  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来说,由于学习得较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不断上升,学习已经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乐趣和心理体验。  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尤其是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逐渐固化
分析高考政治全国卷近几年命题特点,探讨命题特点及高三复习应对策略。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在贯彻了考试大纲全面推进新课标的方向上指导了中学教学。试题注重改革创新,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重点考查,也注重了对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科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所以,在高考复习时,要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注重热点时事、有目标的有计划的复习。  试题特点高考复习应对策略2016年,重庆等八省市将不再自主命题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文明礼仪教育,讲文明、有礼貌、懂规矩、守礼仪是一个人文明素质中的必然成分,民众文明礼仪养成情况则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化程度。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文明礼仪教育的责任重在学校教育。因而基于对校外教育优质资源的利用谈如何加强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  校外教育优质资源青少文明礼仪教育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讲文明、有礼貌、懂规矩、守礼仪一直为国人修身养性的基本尺度。早在两千五百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各级高等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为民族高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挑战。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牢牢把握政策,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积极转型,创新育人,响应时代召唤,不辱国家使命。  【关键词】政策 机遇 数字媒体技术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习作内容乏味、形式呆板等现状,通过对学生存在的怕写、厌写、不会写、没东西可写情况的分析,循序渐进,并在兴趣培养的前提下,由仿到创,最终达到“完美”。  日记训练仿写创作积累训练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一直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难题。二年级的日记、读书笔记就起到至关重要的锻炼作用,这其实就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初步体验,从二年级开始锻
【摘要】翻转课堂模式最早现于美国。在教育信息化,尤其是当前“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既是教育模式改革的重大趋势,更是教育理念更新的重要体现。以财经类高职院校国际贸易课程为例,从翻转课堂的概念切入,探究翻转课堂的运用对国际贸易课程授课的意义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 翻转课堂 国际贸易  一、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输送强技能、重实践的专
【摘要】有效的理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营造一种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人文化的课堂氛围。从巧用“四问”,谋理答艺术和把握本真,求理答内涵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在教学中能创造出轻松、和谐、智慧的课堂,真正发挥理答的实效性。  【关键词】品德教育 理答 生本课堂  通过有效理答,使整个课堂的各个因素充满着相互间的引力,并不断地扩张课堂的张力,从而使教学产生一种理想的效果,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