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n20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中运用文字、图片或实物照片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本文探讨了在病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病理学教学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287-01
  情境教学是在“培养全面型人才”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是指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利用多种手段力求恢复或模拟教学内容的独特情境.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育手段[1]。教学情境法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生活情境法、临床情境法、问题情境法、对比情境法、模拟情境法等。通过应用教学情境法,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蕴含着问题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病理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从而为今后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本人将教学情境法应用于病理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情境教学法的五种方式
  1.1 生活情境法
  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关于骨折愈合的讲解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骨折的病人打着石膏、绑着绷带,引起“伤筋动骨一百天”的共鸣,从而再一步步深入,展开介绍骨折愈合的几个阶段和影响因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1.2 临床情境法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临床例证,会让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易懂。例如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讲解中创设如下临床情境:某40岁男病人,器官移植术后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医生先是对其进行肝素等抗凝治疗,而后又对其进行溶栓治疗。继而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何医生对这个病人的治疗前后大相径庭?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进而顺理成章地展开讲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分期等内容。通过创设临床情境,可以让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探究。
  1.3 问题情境法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先思考,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例如在解讲栓塞时事先提问:为什么护理人员在给病人注射前一定要先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大手术之后的病人,医生为什么要嘱咐其家属两三天后要帮他翻翻身?通过抛出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为对新知识的渴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4 对比情境法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病理变化,包括肉眼和镜下的病变。通过将正常形态和病变形态同时展示出来,可使学生在对比中一目了然。比如在讲解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心肌肥大时,通过多媒体,左边展示正常心脏的形态,右边展示病变形态,让学生自己观察,即对照正常形态,找出病变所在。在对比情境中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直观对比中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印象深刻,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1.5 模拟情境法
  病理学中有很多病理变化无法直接观察且难以表达,以致抽象难懂,通过模拟情境法,将这类病理变化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及录像等方式表达出来,形象生动直观,从而使得这类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例如在讲解炎症渗出的过程及机制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液体渗出、白细胞渗出及吞噬过程,从而使学生对炎症渗出产生深刻直观的理解。通过模拟病理变化,使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
  2.1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2],还是稳定人的注意的心理动力之一[3]。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主動参与度,因为知识在情境教学中不是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出现的,需要学生积极的思考,运用所学知识逐步推理、判断,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还体验到了成就感,从而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2.2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在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中,知识通过各种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可以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还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所依存的情境。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更能灵活地迁移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2.3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结合
  情境教学中,知识由抽象转为具体的生活事件或临床事件,而在这些事件中包含着情感因素,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包含情感体验的综合性活动,而不仅仅是纯粹的认知活动。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积极意义。
  3 情境教学法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服务并服从于教学目标的,故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设计,呈现多元化,不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情境,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
  3.2 立足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1)教学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群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尽相同。因此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基础、接受能力等情况,还要清楚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从而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进行针对性教学。
  (2)教学情境应贴近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或是愿意了解的,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真实可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5-72
  [2]燕国材.学习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成社,1998年,第129页
  [3]叶一舵.心理学教程[M].厦门:厦门大华出版社,1995,第141页
其他文献
为了搞清致密砂岩气赋存状态,正确地描述致密砂岩储层含气特征及渗流规律,进行单井产能预测,精确计算致密砂岩气的资源量、储量,本文通过甲烷等温吸附实验证实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主要层位石盒子、山西、太原组致密砂岩具有吸附能力,且数量不容忽视,在恢复至地层条件下吸附气含气量在0.71~1.71m3/t,平均为1.02m3/t.影响致密砂岩吸附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微观孔喉、有机碳含量、黏土矿物含量、黏土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井及试油资料深入研究了宜川探区的储层地质特征。分析了低渗透砂岩储集性能的控制因素。研究区储层是具有特低孔渗特点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主
简要分析了墙体裂缝的形状、位置分布特征及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控制墙体裂缝产生的几种方法。例如增加墙体刚度,分散与降低应力集中作用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对控制产生墙
【摘 要】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问题较多,难度大。本文从用药护理、气道护理、呼吸机护理、体温护理、消毒隔离方面叙述1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护理。患儿护理过程顺利,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婴儿 早产儿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180-0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为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孕周越
本文提出也多层模糊控制器的,概念,揭示了模糊集合对于论域的相对性,采用偏差e和偏差变化c为输入,控制量u为输出的简单间模糊控制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同时兼承系统的动态态性能。
文章给出了布尔的函数的m阶Walsh谱的各种概率表达式和布尔函数与一个m阶布尔函数相互独立的谱判别条件;证明了一个有关概率的引理。
郑超雄(1951~),广西来宾市人,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研究馆员、现为陈列部原主任,兼任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壮学丛书》副总主编、广西文物
【摘 要】 目的:讨论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广泛阅读文献、搜集资料以及自我的临床护理经验相结合。结果:通过对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表现及原因分析,总结出合理处理问题的若干对策。结论:最后得出家庭、社会及自身需从多个方面引起重视,提供连续、动态、系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使孕产妇保持良好的状态,顺利和健康的度过妊娠这一复杂事件的关键。  【关键词】 产后抑郁 变现
【摘 要】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腺肌症疼痛和月经改善的疗效。方法对39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Seldinger方法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1年观察患者疼痛和月经改善情况,并進行分析。结果39例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1年,痊愈31例(79.5%),好转8例(20.5%),所有患者月经平均减少52.1%。 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具有创伤小、痛苦小,疗效显著等特点。  【关键词】 子宫
【摘 要】 人工气道在医院ICU应用频繁,对病人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病人的气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应对不同的人工气道选择合适的湿化器。加强气道湿化管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维持有效氧合、预防呼吸道感染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器 气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2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