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后抑郁患者心理表现原因及护理对策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讨论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广泛阅读文献、搜集资料以及自我的临床护理经验相结合。结果:通过对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表现及原因分析,总结出合理处理问题的若干对策。结论:最后得出家庭、社会及自身需从多个方面引起重视,提供连续、动态、系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使孕产妇保持良好的状态,顺利和健康的度过妊娠这一复杂事件的关键。
  【关键词】 产后抑郁 变现 原因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164-01
  1 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变现
  1.1 情绪低落
  病人体验到情绪低,悲伤,常感觉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病人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病人常常可以在压抑状态下所体验的悲观、悲伤情绪与丧亲所致的悲哀情绪相区别。在抑郁发生的基础上病人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不愿意参加正常的活动,甚至疏远亲友,有的病人虽可参加娱乐活动,但无法体验到应有的乐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
  1.2 焦虑自卑
  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经常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病人常用“心里难受”、“没有意思”等替代,或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无动于衷,为掩盖或否认心情不好强装笑脸,使身边的人也无法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有的病人焦虑情绪非常明显甚至将抑郁情绪完全遮掩,有的病人无故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好,未尽到责任等。有的病人言行激越还导致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恶化。其次,自卑观念明显。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病人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过失让别人感到失望,严重时达到妄想程度。
  1.3 自杀观念
  病人常在情绪低落等的影响下出现关系妄想、自责自罪、嫉妒妄想、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等导致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观念。这也是产后抑郁常见的症状表现,也是最危险的症状。但病人常不明确表达,甚至否认有自杀观念。产妇担心自己不能照顾婴儿自己或婴儿会受到伤害等。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入错乱或昏睡状态。
  2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变化产生的因素分析
  2.1 生理因素
  妇女在怀孕期间,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很高,但一旦分娩,起激素水平就会明显降低。这种激素水平的突然改变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是有关系的。怀孕期间孕妇体内的内啡呔类物质有所增加,而这些物质与人的愉悦感有关。一旦分娩,体内的内啡呔类物质骤然下降,是产妇患抑郁症的危险增加。妇女产后3至6个月是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胡乱服用减肥食品也会增加患上产后抑郁症的机会。若减肥食品含西药成分和安非他命的兴奋剂,会令脑部与情绪有关的化学物质不平衡,容易导致抑郁。含有安非他命的减肥药不但会令抑郁症患者病情复发,更可诱发原本没有病发而潜在体内的抑郁。
  2.2 心理因素
  孕产妇的心理动力学是其生育过程反应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产妇的个性特征。产后抑郁症多发生于以自我为中心、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固执、认真、保守、社交能力不良、内向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妇女在孕期和产后第一个月均有暂时性的心理退化现象,即其行为变得更原始或具孩子气。多数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因而过分担心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特别是产后1周情绪变化更加明显。由于产妇对婴儿的期待、对即将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有关照料婴儿的一切事情都要从头做起等现实,为产妇造成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紊乱、抑郁、焦虑。
  2.3 社会因素
  新生儿性别因素是导致家属的不满最常见的因素,同时家属所反映出的态度也会给孕产妇带来一定的压力甚至委屈。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家庭”的趋势更加明显,而很多年轻父母,经济来源尚不稳定,部分孕产妇的家庭收入较为微薄,新生儿的到来会使经济状况陷入更为窘迫的困境,此时的孕产妇会对新生儿的未来产生更为强烈的担忧,经济负担进一步加剧产妇抑郁。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能够帮忙的人员较少或者孕产妇本身经验不足时,孕产妇会对孩子看护问题产生忧虑导致抑郁。
  3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表现的护理对策
  3.1 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
  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应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落实陪伴制度,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妇拥有充足的睡眠,对患者情绪的稳定及治疗效果的巩固都起到促进作用。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无噪音为孕产妇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
  3.2 认真倾听其倾诉心声
  认真的倾听产妇的倾诉,充分理解病人的抑郁体验,并观察产妇情绪状态的变化和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情况。教会病人如何正确应对和疏解自杀危机的方法。鼓励病人主动诉说内心的痛苦和想法,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并了解产妇对婴儿的态度,对婴儿有无混乱、失望或愤怒情绪,并从产妇的倾诉中了解其作为一个新母亲的感受。对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病人,应鼓励病人诉说其异常的感知和思维,以及受不良情绪影响的体验并与其探讨积极的应对方式,但不宜对病人进行强制性或防卫性教育与辩论,当病人的病情恢复到一定程度,才可对其病态体验提出合理的解释。
  3.3 家庭给予产妇充分支持
  患者家属尤其是产妇的丈夫是最有力的社会支持, 直接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要调动家庭的支持作用, 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使他们消除偏见和歧视,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多鼓励、关心和体贴患者,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患者感到亲情的温暖, 明确自己在家庭亲人心目中的地位, 从而减轻患者的悲观抑郁情绪, 增强自信心和价值感, 主动配合治疗。
  4 结论
  产后抑郁是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可持续数周。对于初产妇是一个应激因素,由于社会角色的完全改变;对她们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容易超越正常界限造成病理性改变。为了保障产母安全渡过产褥期,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必须对抑郁的产母进行心理护理,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文清,祈剑云,刘利华,等.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6):421—424
  [2] 张翠红,陈佐明.住院抑郁患者团体治疗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83—18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了解新生代男护生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心理辅导措施。方法: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山东、河北、安徽、江西,东北三省等省份医学院校男护生以及当地人民群众进行男护生心理健康研究。结果:发现新生代男护生专业心理不稳定,社会群众对护理专业认识存在偏差。结论:对新生代男护生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措施,普及大众男护生的专业价值。  【关键词】 男护生 新生代 心理问题 解决措施  Objective
【摘 要】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与安全对策。方法:对72例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情况进行统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的特点分析评估神经内科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对住院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数目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数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观察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并对其家属进
镇北地区长8砂岩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储集特征,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砂岩内填隙物含量高,成岩作用复杂,主要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及破裂作用等4种成岩作用
为了搞清致密砂岩气赋存状态,正确地描述致密砂岩储层含气特征及渗流规律,进行单井产能预测,精确计算致密砂岩气的资源量、储量,本文通过甲烷等温吸附实验证实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主要层位石盒子、山西、太原组致密砂岩具有吸附能力,且数量不容忽视,在恢复至地层条件下吸附气含气量在0.71~1.71m3/t,平均为1.02m3/t.影响致密砂岩吸附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微观孔喉、有机碳含量、黏土矿物含量、黏土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井及试油资料深入研究了宜川探区的储层地质特征。分析了低渗透砂岩储集性能的控制因素。研究区储层是具有特低孔渗特点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主
简要分析了墙体裂缝的形状、位置分布特征及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控制墙体裂缝产生的几种方法。例如增加墙体刚度,分散与降低应力集中作用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对控制产生墙
【摘 要】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问题较多,难度大。本文从用药护理、气道护理、呼吸机护理、体温护理、消毒隔离方面叙述1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护理。患儿护理过程顺利,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婴儿 早产儿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180-0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为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孕周越
本文提出也多层模糊控制器的,概念,揭示了模糊集合对于论域的相对性,采用偏差e和偏差变化c为输入,控制量u为输出的简单间模糊控制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同时兼承系统的动态态性能。
文章给出了布尔的函数的m阶Walsh谱的各种概率表达式和布尔函数与一个m阶布尔函数相互独立的谱判别条件;证明了一个有关概率的引理。
郑超雄(1951~),广西来宾市人,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研究馆员、现为陈列部原主任,兼任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壮学丛书》副总主编、广西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