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导学案”设计与实践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_sm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导学案”设计思路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由于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存在的问题等环节,因而直接面向一线教学实践。“导学案”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基于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英语“导学案”设計,有助于搭建沟通思维导图理念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桥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写作思维。
  在欧美及我国港台地区,导学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使用,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开发并形成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可供应用的成果。小学英语“导学案”是把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优化学与教过程的方案。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导学案”设计目的,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能对学习主题从“学会”逐渐发展到“会学”。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导学案”设计思路,是在小学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实际基础上,针对开发导学案,设计相对应教案和教学策略,并结合课堂教学,形成一系列具备实用性、有效性,体现学段之间衔接和渐进的案例,以期解决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维引导不足引致的问题。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导学案”设计内容
  (一)三至六年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目标的制定
  通过对比中国的《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课程与标准框架》,我们可以首先确定和分解三至六年级小学生英语写作技能的目标(如表1)。
  (二)教科版英语教材(三—六年级)上下册写作导学案设计的依据
  教科版英语教材(三—六年级)上下册的写作导学案的主要特色与创新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分级培养目标,系统地开发基于思维导图引导写作的导学案,逐级搭建脚手架,助力学生逐步达到小学毕业时课标的要求,并供教师运用于教学实践。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导学案”运用策略
  教材是小学英语“导学案”设计的依据。教师通过对教材进行的模块整合,着重在学案中体现“新授课文本——学生写话”“输入——输出”“培养——形成”的衔接和渐进,开发“关键词——思维导图——写作”的有针对性的导学案资源(见图1),为构建思维导图、引导写作策略打下基础。
  现以小学英语(广州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作文《My favourite season》为例,详细阐述基于思维导图设计的导学案在教学中指导写作的具体操作和作用。
  1.课前整理旧知,激活语言
  教师布置课前导学案,让学生提前思考主题内容。学生根据以下思维导图的指引,在复习旧知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分类整理的思维能力(见图2、3、4、5)。
  教师通过有梯度地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从中学会分类,同时为自己选择的话题收集直观材料,如照片,图画,短文等。在课堂的pre-task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先个人展示,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可能无序的发言进行梳理,并板书在黑板上,逐步形成导图。既能达到梳理思路的目标,又能激活相关语料。
  2.课中以读促写,丰富语料
  在课中,教师首先采用听力理解,小组朗读,小组合作等方式,理解文本,提取关键词,形成基于文本思维导图,最后进行小组口头汇报,根据思维导图的指引,口头复述(见图6)。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课外文本阅读的环节,引导学生分析文本逻辑,并通过个人单独完成或小组合作方式,形成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学习文本作者的写作思路,继而迁移到自主写作当中,以读促写。文本中的课外语料知识,更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语料。
  在此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话题的理解,也对文本的思路进行了梳理;而在汇报中,学生通过思考,根据思维导图,组织并运用语料进行描述,完成了对语篇写作结构的内化。
  3.读后迁移思路,完成写作
  在对范文梳理思路,建立框架的基础上,继而请学生根据话题,进行写前构思。可以先进行独立构思,完成思维导图,再通过更多的拓展阅读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完善、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不断引导学生反复谈论、完善、思路迁移,学生对写话进行了充分的思维梳理和语料准备。
  四、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导学案”实施问题及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
  1.想象束缚
  对于学优生来说,由于教师在设计和运用思维导图时对于思维导图过于控制,因此限制了学优生的发展,造成想象束缚。这部分学生有能力就相关写作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却因束缚没有办法将思路进一步拓宽。
  2.功能单一
  对于学困生来说,思维导图能够教会学生谋篇布局,却不能对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训练和巩固,功能单一。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而言,即使学会了写作逻辑,但是没有扎实的单词、句型、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支撑,英语写话就不能完成。
  3.趣味欠缺
  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形象化、具体化。但是,思维导图是相对模式化的,并不灵活生动,而三四年级的学生专注时间较短,思维导图的图表缺乏趣味,不容易长久地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的策略
  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对于思维导图,应该有分层的要求和目标。对于优等生可以提供开放性的思维导图,减少束缚;对于中等生可以提供半开放性的思维导图,给予部分指引;对于潜能生可以采取小组互助的方式,增加交流,激发思维。
  2.细化导图,兼顾基础
  思维导图除了能让学生进行写前构思外,也能继续细化和引导学生对相关方面的句型、词组或单词进行梳理、归纳和复习。在导学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加大基础知识的练习,且继续研讨利用思维导图巩固基础知识的策略。
  3.涂鸦绘画,引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涂鸦绘画的手段,丰富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以更好地切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引导形象性和抽象性进一步融合。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作为加利图的一种,自选图AGn相对于其它网络结构,在并行计算及分布式计算领域有着更好的特性,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ANn是由翼有虎提出的基于AGn的一类新的网络结构。这个新的网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与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维格列汀组(16例)和吡格列酮组(16例),两组均予以二甲双胍1.0 g/d基础
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翻转课堂将一部分教学功能转移到视频或者微课中,在课前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思考,并引起共鸣,以便在课堂上能与教师的思想产生碰撞,或者解决相关问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配合博利康尼(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发作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68例临床表现符合婴幼儿喘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均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让人的左右脑同时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要素组成。在小学阶段,更偏重于通过学习,培养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而Scratch积木式的编程引入到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恰当的因势利导,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学习力,包含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和学
“生本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理念體系,在对于学生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知识的完整性,并有意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的知识框架。现代学生由于基础不同,不同学生在面对语文问题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开展生本教育,有助于强化不同学生对于相同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对于学生构建学习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困生,提出对于基础理论和概念上的疑问,对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以提升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给服利培酮片与氯普噻吨片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异同。方法将在本医院住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给服利培酮的患者)40例,对照组(给服氯普噻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