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担当国家使命的光辉篇章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xleo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里湘江逶迤北去。
  这条曾经见证过中国近现代进程的先驱之河,今天,依然激荡着理想之波,让光荣传承着新世纪的梦想。
  2007年12月14日,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吹响了建设“两型社会”的嘹亮号角。几年来,“3+5”城市群坚持先行先试,不断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新路径。“两型社会”改革建设从长株潭3市,拓展到“3+5”8市,继而向全省纵深推进。
  建设“两型社会”,是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推动人类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而,这条道路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称之为“21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征途”。
  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是一项艰难的使命。
  建设“两型社会”,还是一项全新的世界课题,也是一场精彩的中国行动,更是一次湖南的先锋探路与创新实践……
  历史的目光正注视着湘江。
  湘江之滨,一幅湖南不辱国家使命、推进“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恢宏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描绘“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战略蓝图
  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建设好试验区当做湖南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历史使命,大力推进“两型”重大改革,在顶层设计、法规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什么是湖南?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湖南的科学发展,同样需要有“仰望星空”的激情。
  “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小平同志的告诫,声犹在耳,促动着血脉里始终流淌着变革与创业基因的湖南人,深思考量中部湖南,没有过硬经济基础,如何抢占发展制高点?
  从“毛泽东城”的设想到经济一体化的探索,五十年不懈追求,湖湘三代人砥砺实践,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获批,也标志着敢为人先的湖南,终于找到了撬动中部崛起的支点。
  抚今追昔,让我们回首“两型”探索之路,追寻试验区获批路上的艰辛与精彩——
  2006年,中央启动中部崛起战略。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刻领会中央精神,科学谋划湖南领先中部崛起的思路与对策,积极向中央汇报工作思路与战略构想。长株潭城市群成为中央高层的战略关注点,被列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
  在此前的2004年,在获悉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正在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湖南省就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入调研,于2006年6月正式向国家发改委提出申报申请。2007年3月,湖南省与国家发改委进一步确定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中心的改革主题;4月,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时任省长周强专门致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温家宝做出重要批示;6月,温家宝又专门听取张春贤、周强的汇报,当即鼓励说:我感觉到国家应该批你们这样一个试验区。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明确了“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国策地位;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试验”的城市群,在历经25年的等待之后,终于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从此,传统的“鱼米之乡”承担起一项与时俱进的新使命——“两型”示范。
  从2007年底至2008年12月,围绕这道国家级命题,紧紧抓住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这一最大的政策和机遇,湖南省委、省政府集思广益,科学谋划,放眼全球,海纳民意,对试验区改革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绘就了“两型”建设的行动路线图——出台1个改革总体方案和10个专项方案、1个城市群区域规划和14个专项规划、18个示范区片区规划、87个市域规划。
  2009年1月1日,湖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改革建设顶层设计的两项核心内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同时获得国务院批准,创国内先河,成为全面指导区域内“两型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总体方案和区域规划,试验区“两型”建设的路径是:用12年时间,迈出三大步——
  第一阶段,2008~2010年,夯实基础,重点突破;
  第二阶段,2011~2015年,纵深推进,初见成效;
  第三阶段,2016~2020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取得较好的示范效果。
  有人说,“两型”也是“两难”,那就是:“两型”建设与加快发展的矛盾如何协调,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如何解决?
  湖南省委、省政府认为,推进试验区建设,不仅要做好顶层设计,还应在制度和机制层面确保“两型社会”建设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推进。
  化“两难”为“两型”。几年来,湖南在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和人才管理、土地管理、投融资、对外经济、财税、统筹城乡发展、行政管理十大领域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探索和大胆实践。一个个开启全国先河的创举在湘江两岸诞生——
  第一个成立长株潭“两型办”,从省到市一直延伸到县,全面统筹协调“两型”建设;
  第一个出台包括六大体系、30项具体指标在内的“两型”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首推绿色电价、施行分质供水和阶梯式水价,领全国之先取消宾馆酒店免费提供七小件;
  第一个为“两型”试验进行地方立法——《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条例》,用法律规范,用法治“护航”;
  第一个编制区域系统性融资规划——《长株潭城市群系统性融资规划》,与国家开发银行紧密合作,破解“两型社会”建设的资金瓶颈;
  第一个试点环境污染责任强制性保险,对湘江流域内51个市县实行省级财政生态补偿,成立首家环境资源交易所,试点农村环保自治模式;
  第一个出台行政程序规定和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制定全国首个政府服务规定,促进行政权力“阳光化”运行,实施“四分离”审计行政流程改革;   ……
  在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探索中,没有现成的路子和经验。凭借杀开一条血路的决心和勇气,具有血性、征服、先行、霸蛮脾性的湖南人民,奋力前行,不屈探索。
  如今,试验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体制越来越清晰,“转方式”越来越坚定,城乡越来越宜居,社会越来越和谐,人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2010年8月17日,中共湖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强调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吹响了向“四化两型”建设的进军号;2011年11月18日,省委书记周强在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总体任务,为“两型社会”建设做了总体定位——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
  这使命和目标,适应了绿色引领、低碳崛起、创新驱动的世界潮流,契合了转方式、建“两型”的时代脉动。
  短短4年间,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作用显现。至2011年,长株潭3市和环长株潭8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331亿元和1.5万亿元,占全省42.4%和79%;环长株潭城市群对全省经济贡献率达80%。
  湖南在长株潭地区探索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两型”已成为湖南的一张闪亮名片、“金字招牌”,也成为湖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重要引擎。2011年3月2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湖南时专门就“两型社会”建设给予高度评价:“你们抓得早,抓得主动,抓出了效果,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一体化融城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科学谋划,推动长株潭一体化朝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目标先行先试。长株潭三市融城、共生崛起,合力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30年的探索与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长沙市民老胡轻松一按电视遥控器,就能收看当晚的湘潭新闻;湘潭李娭毑与在株洲读书的宝贝孙女高兴地煲“电话粥”,再也不用担心长途费;株洲市民小李在家门口搭上公交车,半小时内就到达长沙东塘商圈购物……
  这是在“两型社会”现象中,长株潭三市共奏融城交响曲的精彩画面。
  被湘江依次串起、呈“品”字型分布的长沙、株洲、湘潭,30年前便已有了一体化发展、打造“湖南综合经济中心”的呼声。从1982年首次提出“长株潭经济区”构想,到1997年制订“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再到2005年颁布实施国内首个城市群区域规划,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正式提出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新五同”,历届湖南省委、省政府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的探索从未停歇。
  2007年,获批“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株潭城市群奏响了波澜壮阔、共生崛起的融城交响曲。30年的探索与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先看交通一体化——畅行无阻。
  每日清晨7时,家住湘潭市株易路口附近的市民老罗,都会准时搭上开往长沙汽车南站的长株潭101路公交车。半个小时后,老罗开始在长沙的搬运工作。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4年来,和老罗一样,常年往返于长株潭三市的居民,早已习惯在三市快捷而自由地穿梭。
  公交一体化的实施,只是长株潭交通一体化的一个缩影。自试验区获批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部署,把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对接、共建共享共管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轴、以水能充分利用为重点、以公路和其他交通方式为支撑的“两型”综合交通体系。
  2008年,进入长株潭“两型社会”全面建设阶段,三市重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短短4年,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湖南样板”在长株潭“开花结果”——
  2009年,总投资119亿元的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省会长沙从此大步迈入“地铁时代”;
  2010年,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启动建设的首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芙蓉大道(长潭段)、红易大道通车,长株潭“人”字型快速城际干道骨架路网构建完成;
  这一年,连接长永、莲易、上瑞、黄花机场四条高速的长株高速竣工通车,株洲人20分钟即可抵达黄花机场,长株高速与长永、沪昆、长潭西线以及长沙绕城高速一道,画“圆”了长株潭高速交通网络;
  这一年,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地铁1号线相继开工建设;
  2011年,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顺利通车,福元路湘江大桥、湘府路湘江大桥、南湖路湘江隧道的建设如火如荼,过江交通时代加速到来;此外,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新航站楼正式启用,正在建设中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将使今后湘江长株潭段2000吨级的船舶畅行无阻。
  ……
  四年弹指一挥间,敢教日月换新天!随着长沙至深圳高铁建成通车,长株潭一体化融城的速度前所未有——从大飞机时代跨入高铁时代。特别是随着地铁2号线、1号线、城际铁路的建设步伐加速,各种交通方式实现无缝对接的“零乘换”,长株潭三市城市品质将再次嬗变,区域性综合交通地位正日益凸显。
  再看信息一体化——心与心更贴近。
  2009年6月28日零点,国家工信部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直接推动,长株潭三市在全国率先实现通信一体化,三市通信同费同网,统一区号为0731,固定电话由7位升为8位。三市400多万固定用户、1200万移动用户直接受益。
  仅仅一年后,长株潭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中唯一的城市群。2011年,长株潭城市群又获批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随着三市“三网融合”顺利试点,3G网络覆盖县级以上区域,90%以上农村实行宽带通,有效带动广播电视、新媒体、通信业与其他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1月,依托“天河一号”高性能计算机,按每秒1000万亿次运算能力规划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机长沙中心正式奠基。   如今,美好潇湘已初步形成“三网融合”全业务产业链,建设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智慧城市亦步履匆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数字湖南”已悄然到来。
  三看金融一体化——玩转资本“魔方”。
  如果说,交通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是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切入点,那么金融无疑是长株潭加速融城的坚强后盾。
  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推动下,从长株潭抱团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入手,开始逐步完善金融发展政策措施,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并专门成立长株潭城市群金融协调服务领导小组,统一规划跨区域的金融资源开发、设施配套和市场开拓,推动“金融同城”建设。
  一项项规划加速制定,一条条措施逐一落实,为长株潭金融一体化建设提供涓涓动力。长株潭开始玩转资本“魔方”:
  ——交通、兴业、花旗、新韩、东亚、渣打、浦发、华夏、湛江、渤海、东莞等境内外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抢滩进驻;
  ——全省首家省级区域性银行——华融湘江银行挂牌开业,韶山、湘乡村镇银行试点稳步推进,浏阳、炎陵及长沙先导区农村商业银行顺利组建;
  ——总规模达49亿元的旅游文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5支创业投资基金相继组建;
  ……
  金融一体化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一批大项目得以快速启动建设。对于企业和老百姓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是金融服务一体化:长株潭银行对三市的非跨行个人存取款业务按照同城业务处理;全面推进金融IC卡工程,长沙市基本实现“一卡通”……
  可以预计,长株潭一体化建设已经迎来发展的春天,在“两型”春风的吹拂下,三市融城、共生崛起,合力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的梦想不再遥远。
  “两型”产业蓄势发力展宏图
  “两型”产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是重中之重。湖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扩张与升级并举,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加速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实施大企业、大产业、大园区、大集群发展战略,唱响了产业突飞、长远发展的主旋律
  2011年6月,湖南省省长徐守盛一行来到三一重工的德国工厂参观考察,从厂门到厂区,一排排“蓝眼睛、金头发”洋人夹道欢迎。三一董事长梁稳根一挥手,大声宣布:“我们的省长来了,大家放一天假!”
  两年前,于1994年正式进军重工行业后起之秀的“中国龙”——三一重工,以一亿欧元投资之巨,在世界制造业王国的德国建厂,作为欧洲最大的引资项目。德国总理出席签约仪式。两年后,三一再出新招,以3.24亿欧元并购全球最知名的工程制造业商——有着“大象”之称的德国混凝土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
  中国“龙”并购德国“大象”,又一次轰动世界。在世界制造王国当老板、当“老大”,这就是湖南人挺进世界的风采!这也是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加速构建“两型”工业产业的一个精彩片段。
  试验区改革建设第一阶段,长株潭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了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龙头、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两型”产业体系。
  一条条产业蛟龙,神话般遨游出海——
  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成为世界混凝土工程机械第一强;南车时代收购英国丹尼斯公司,跻身世界铁路电气设备制造商前列。
  凸显园区聚集效应。长株潭成为全国七大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沙高新区获批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湘潭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汨罗循环经济园纳入国家“城市矿山”示范基地项目。
  实施大企业、大产业、大园区、大集群战略。中联、三一跻身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行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输变电三大装备制造已奠定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长沙工程机械和株洲轨道交通列入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第一阶段圆满完成之际,长株潭工程机械率先突破千军,“世界工程之都”脱颖而出,中国“新材料王国”雏形凸现,“电子信息之都”乍起,中国汽车第六板块崛起……
  产业是经济的基础。迈入第二阶段建设之际,在“两型”产业发展上,试验区坚持走“双轮驱动”:谋存量,提质改造传统产业;转增量,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试验区排兵布阵、蓄势发力,一幅充满希望的宏伟产业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
  国内首台300吨电动轮自卸车、世界最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世界先进特高压输变电设备……2011年,被列为湖南省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惊喜连连,为试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开局。2012年5月,在新一轮全球最大50家工程机械制造商座次排名中,三一重工以78.61亿美元的规模,名列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第六名,蝉联入选中国企业第一名。
  2012年5月,第七届中博会。东道主湖南展区内,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的多个“世界之最”激情上演:三一重工86米臂架泵车创3项世界之最,中联3200吨履带起重机世界第一,湖南远大15天建成30层酒店创全球第一速度,“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世界领先,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世界领先……全省共签订投资合作项目348项,其中,外资项目133个、合同外资124.3亿美元,内资项目215个,吸引省外资金1619.6亿元。
  同时,风生水起的“两型”产业战略实践,也频频赢得国内外关注。截至2011年底,进入湖南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19家;湖南省已与39个国家部委、75户中央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争取国家在试验区布局实施50多项改革试点。一幅部省合作携手共建双赢的绚丽画卷,在试验区展开。
  圆梦“东方莱茵河”建设“绿色湖南”
  青山绿水是湖南最大的优势。湖南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从长株潭试验区出发,启动“绿色湖南”建设,既保“青山绿水”,又垒“金山银山”。以保护好昭山、湘江、洞庭湖“一心”、“一脉”、“一肾”为核心,努力打造湖南“维也纳森林”、“东方莱茵河”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一系列“绿色行动”,使得湖南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   圆梦“东方莱茵河”,是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久藏心中的一个梦想。
  在2012年年初的全省“两会”上,周强畅谈了他的“东方莱茵河”梦想。在回答记者关于“东方莱茵河建设规划”的提问时,周强说了两句话。一句是:“要把湘江流域建设成为湖南经济的发达地区、文化繁荣地区、生活宜居地区”。另一句是:“要使湘江真正成为一条流淌文化的河流、流淌哲学的河流、哺育新时期湖湘人才群的河流”。这两句话描绘出了湘江这条“东方莱茵河”的未来美景,也为“东方莱茵河”的治理与建设找到了“风向标”。
  这是省委书记的决心,也如同岳麓火红的枫叶,点燃了湖南人的激情,成为湖湘儿女一份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翻开湘江治理的壮美画卷,每一笔都令我们震撼——
  4年治污,上下联动,干支联动,城乡联动,厂社联动,1300余条支流,860余公里干流,两岸的烟囱轰然倒下,排污的工厂悄然关闭,沿线的小采选矿全面退出,一大批环保企业应运而生……
  在提出把湘江建成“东方莱茵河”之后,省委书记周强又提出,加大对长株潭城市群绿心保护并进行生态建设,力争早日建成“东方维也纳森林”。
  “环长株潭城市群及全省‘两型社会’建设,一项重要任务、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保护好‘一心’(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一脉’(湘江)、‘一肾’(洞庭湖)。‘一心’、‘一脉’、‘一肾’没有保护好,其他工作搞得再好,湖南的‘两型社会’建设也没有说服力。”2011年8月4日,周强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推进大会上这样说。
  在长株潭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有关部门曾多次酝酿,将昭山开发成工业园。然而,2011年3月出炉的新规划最终将昭山定格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绿心”,89%的面积禁止和限制开发。湖南省要将这个国内独一无二的城市群“绿心”建成长株潭的“生态客厅”、湖南人民的“现代桃花源”。绿色发展需要绿色制度体系来维系。湖南探索出三大机制——
  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挡住污染的,淘汰落后的,奖励先进的,让资源环境更“佳”;
  形成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机制,既讲供求关系,更讲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让资源环境更“贵”;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与问责机制,一旦造成污染,“企业摘牌子、老板戴铐子”,官员也要“摘帽子”;资源、生态等“两型”指标在政绩考核中的分量不断加码,让资源环境更“重”。
  自试验区获批以来,“绿色湖南”建设号角声声激越——
  出台《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打造人间“桃花源”。建设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为构架,以湘、资、沅、澧水系为脉络的“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同时,长株潭三市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作为绿心保护主要载体,有序保护长株潭生态绿心,出台《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并纳入立法计划。2011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7.13%,处处碧水青山满目娇,万里尽妖娆。
  洞庭湖整治成为全国湖泊治理的典范,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全面启动,二氧化硫排放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点达30个。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娄底锡矿山等地区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其中株洲清水塘获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
  在《“两型”农村建设标准》引领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纳入国家试点。太阳能应用、小区垃圾分类回收等绿色示范技术得到推广;全省23个乡镇、8个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106个乡镇、60个村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称号。
  “绿色”直接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长沙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长沙连续3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2012年,长沙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两型”示范家庭、社区、学校、园区比比皆是。株洲由曾经的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蝶变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湘潭开展“三整四化”,建设“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生态宜居城市。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走“两型”之路、坚持绿色发展,三湘大地一定会呈现更加绚丽的画卷,湖南一定能够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
  “先导”指航打造“两型”建设示范区
  在试验区内设立五大综合改革示范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独创。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现有基础,湖南省委、省政府重点规范布局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和18个片区,将改革试点优先布局其中,努力打造成全省改革的“经济特区”、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的展示区,试验区的核心增长极
  湘江西岸、麓山脚下,有一片230平方公里的区域,这里“六纵八横”路网框架已经凸显,绕区的12条89公里骨干道路似玉带蜿蜒;从湘江旁的靳江片到望城的莲花山下,5大片区建设如火如荼……这片热土上,还有岳麓山、象鼻山、谷山、莲花山、泉水冲、乌山6座森林公园叠绿拥翠,靳江、沩水河、八曲河、马桥河等数十条江河纵横交错,绿与水簇拥着城市与村庄,新型工业与乡村建设和谐快速推进。
  这,就是长沙决策者在湘江西岸一片荒原上耕耘“两型社会”的试验田,拓出规划为1200平方公里的新城——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带的火热建设场景。
  以梦为翼,跨江的城市化浪潮,摧枯拉朽、奔腾向西!大河西先导区改写着长沙城市发展史。
  不唯先导区,试验区内五区18片示范区建设已全面起步。云龙、昭山、天易、滨湖4个先导示范区也竞相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五大示范区,相互呼应,犹如五颗战略“棋子”,镶嵌在湘江两岸,辐射长株潭城市群。它们错落有致,协同分工,各具特色,重点突出,共同承担着引领长株潭试验区和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重任。4年的生动实践证明,这个布局,体现了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
  突出“两型”,先行先试。大河西先导区实行大部制,政府18个部门的职能浓缩为4个,定编50人,小马拉大车,精兵减政之至,全国绝无仅有!授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授权先导区管委会使用11个市直部门的“2号公章”,直接实施这些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项目由原来的45项减少到35项,项目审批时限由220天缩短为42天!株洲云龙示范区采取管委会直管村,实行扁平化管理,推行审批代理制,缩短办结时间三分之一以上。湘潭天易示范区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两型”示范区创建标准。昭山和天易还被赋予相应的市级行政管权限和高度灵活的用人自主权,实行“一门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的行政审批模式;特别是湘潭市形成了征地拆迁零上访的“九华模式”,有效化解了长期积累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矛盾。
  彰显特色、错位发展。大河西定位“四区一极”:“两型社会”的示范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统筹城乡的样板区、适宜人居的新城区、支撑发展的增长极;云龙示范区打造成为中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旅游休闲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科教研发产业基地;昭山示范区打造集居住、休闲、商务于一体的国际水平的生态经济区;天易示范区为“创新服务基地、生态工业新城”;滨湖示范区定位“产业高地、试验新区、临港新城”。
  注重发展、强调带动。长沙对大河西先导区污染产业实行整体退出,推进了梅溪湖、洋湖垸、滨江新城、岳麓山景区四大片区的规划建设;株洲以示范区为主体,加速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湘潭推进示范区区划调整,出台支持政策,九华经济区引进了20多家台资企业,总投资超过120亿元;岳阳城陵矶新港区正式开港,示范区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示范、辐射、引领、带动作用正在显现。
  烽烟过去事,号角今更急。五大示范区建设成就瞩目,但仍在路上。
  湘江见证先导区的历史,它们的成功跨越揭示一个道理:不思不行,一场空;只思不行,一场梦;捷思敏行,满眼春!
  光荣载入史册,重任依旧在肩。再过8年,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三个阶段的任务将全面完成。到那时,担当国家使命的湖南实践,必将示范全国、走向世界;到那时,敢为人先的湖南人民,必将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到那时,科学发展的锦绣湖湘,必将呈现全面小康、繁荣盛世!
  “两型”回顾,令我们踌躇满志;“两型”展望,令我们豪情激荡!
  美好的前景,崇高的使命,召唤着7000万湖南人、380万湖南共产党人,奋斗、奋斗、再奋斗!
  为着已经开启的“两型社会”建设蓝图,为着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为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湖湘,再出发!⊙
其他文献
“天之衡”,一个让衡阳人引以为豪的品牌,湖南白酒市场一颗璀璨的明珠。面市才短短两年,却以独特的魅力,登上大雅之堂,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随着总投资达3.2亿元的天之衡酒业万吨级固态发酵白酒项目的强力推进,一座蕴含深厚酒文化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白酒酿造基地已傲然屹立在衡州大地。  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之衡人精心打造的白酒品牌,定会恒久流传。    传承酒业经典亮出大手笔     衡阳,位处衡山之南、湘江
期刊
1928年1月,中共中央为加强湘鄂赣三省毗邻地区的革命斗争,决定成立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调时任湖北省委书记郭亮为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特委机关设岳阳。  郭亮到岳阳的前几天,中共岳阳县委与共青团县委遭敌破坏,主要负责人均被捕。郭亮曾于1922年在岳阳从事过工人运动,通过一些他当年领导粤汉铁路岳州站工人罢工的老关系,他与地下党接上了关系。郭亮在翰林街东租下一罗姓人家几间房屋,作为特委机关驻地,并在此开
期刊
1947年9月,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上刊出一则其主编沈从文的启事:“有个未识面的青年作家,家中因丧事情形困难,我想作个‘乞醯’之举,凡乐意从友谊上给这个有希望的青年作家解除一点困难,又有余力做这件事的,我可以为这位作家卖20张条幅字,作为对于这种善意的答谢。这种字暂定最少为10万元一张。我的办法是凡是要我字的,可以来信告我,我寄字时再告他如何直接寄款给那个穷作家……”  启事中这位“未识面的青年
期刊
60年前,原国民党联勤总部第一区铁道军运指挥部少将副指挥陈采夫,顺应时代潮流,接受中共湖南省工委的领导,主动积极策反,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宦海沉浮幡然醒悟    陈采夫,又名陈泽芹。1905年5月23日出生于湖南临澧县修梅乡。1921年,就读于澧县中学,翌年转入常德第二师范。1924年,他参与清算临澧县劝学所所长郭养吾贪污行径,反遭诬告,被开除学籍。  1925年初,陈采夫入黄埔军校
期刊
1949年11月上旬,寒风阵阵,细雨纷纷。   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治委员苏振华按照中央军委“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战略部署,正率部翻山越岭,挺进贵阳。就在这时,他接到邓小平打来的电话:“经毛主席同意,中央命令你出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贵州军区政委兼贵阳市军管会主任。”接着,邓小平笑道:“担此大任,非君莫属,相信你这位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做地方工作也是一把好手。”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时年3
期刊
1923年到1926年新月诗派活动的前期,中国新格律诗的建立,从理论的倡导到形式的实践,与刘梦苇有着密切的关系。沈从文在《对新文学有贡献的湖南人》一文中说:“新文学运动诗歌部门,在民国十四五年可说是新月社诗派的前期。就中有个作者,以文字排比、格律谨严见称,名刘梦苇的湖南人。”  刘梦苇,原名刘国钧,190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安乡县县城。上世纪20年代初,他在湖南省省立一师读书时,酷爱文学艺术,受“
期刊
她凭借一双勤劳的手,带动周围200多户村民,硬是在一片荒山上创造了令人咋舌的奇迹,创办了一个拥有生产基地300亩,园工50多人,固定资产1500万元,生产 200多个品种的益阳市绿海园林有限公司。她就是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莘田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徐琼花。她是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之一,现任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委、市工商联常委、市政协委员。2006年当选市第四次党代会和省
期刊
“耿飚是个好同志,老红军,可以到中联部去工作”    从1967年初到中共九大期间,中国驻外大使的岗位除埃及外全部空缺,国家外交处于“封冻”状态。1969年1月27日,周恩来召见耿飚等外交人员,谈了将向12国派驻大使的问题。  5月6日晚上,周恩来又专门召见耿飚。周恩来说:“中央决定派你去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过几天还要派黄镇去法国复任大使,王幼平任驻越南大使。派中央委员去任大使,表明我国对发展中阿
期刊
人权问题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日、意法西斯犯下了罄竹难书的反人类暴行。战后诞生的联合国举起了保护人权的旗帜,为此,联合国专门设立了“人权委员会”。它在反对殖民主义、外国侵略、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等方面都曾有所建树。    然而,人权问题变成了冷战工具。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借联合国这一舞台,利用人权问题,攻击“共产主义世界”。“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又继续利用人权问题
期刊
196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田家英带领中央调查组到韶山调查农业生产情况。当时湖南省委农村部工作组已在韶山蹲点,住在清溪大队。为了配合中央调查组工作,农村部工作组派贺秉贤带领谭文祥和我从清溪转到韶山大队。  韶山农民非常欢迎中央调查组。调查组一入队,便听到群众强烈要求包产到户的呼声,田家英感动非常意外。他本来考虑调查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可没有想到会有这个内容。他认真倾听了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