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芬兰变异型二家系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研究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ox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芬兰变异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归纳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收治的基因诊断明确的2个家系3例临床表现为神经退行性病变患儿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并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Sanger测序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

结果

患儿分别为11岁3月龄男性、9岁1月龄女性和10岁1月龄男性,均出生时正常,5~6岁开始出现认知和运动能力倒退,伴视力下降。初次诊治时体检:神志清,但不会认人,不能言语,不能理解指令,不能站立,不能直立身体独坐,全身僵硬;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全脑萎缩,脑白质损害;血生化、乳酸、酸碱平衡无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电镜检查:细胞核肿胀,自噬现象,细胞内见团块状沉积物并有异常空泡。CLN5基因检查发现2例同胞兄妹为c.334C>T(p.Arg112Cys)与c.595C>T(p.Arg199Ter)复合杂合变异,另1例为c.335G>A(p.Arg112His)纯合变异,分别遗传自患儿父母。

结论

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芬兰变异型表现为出生时正常,学龄前期认知、运动功能倒退,头颅磁共振成像表现为全脑萎缩、脑白质病变,血生化和淋巴细胞病理检查无特异性改变,致病基因为CLN5基因,多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时儿童不同部位的颅骨厚度对电极固定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ROSA)下SEEG患儿13例,搜集基本病例信息,电极设计方案,在术后CT上测量每个电极通道的颅骨厚度,记录拔除固定螺丝时的松动情况。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额骨、颞骨、顶骨、枕骨上的电极通道处的颅骨厚度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3例癫痫患儿共植入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人脐带MSCs表面标志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哮喘组、MSCs组、布地奈德组各10只。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致敏和激发,哮喘组以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共8周,MSCs组于第35、45及55天激发前30 min尾
目的通过全外显子测序筛查胃癌高频突变基因,探讨这些基因的突变型和野生型在胃癌临床病理表型上的差异。方法随机收集2016年1至3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的30例胃癌组织及术前外周血,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方法,以正常血白细胞为对照,识别肿瘤样本突变的基因。选取突变频率高于TP53的基因为高频突变。对比分析高频突变基因的突变型与野生型在年龄、性别、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等常见临床病理表型上的差异。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儿童化脓性链球菌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分析7家医院2010—2017年经细菌培养证实为侵袭性化脓性链球菌感染且符合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诊断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共确诊STSS 15例,其中男9例,年龄6月龄~15岁。所有患儿血培养均示化脓性链球菌生长,仅3例血培养前短暂使用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患儿发病(5.1±4.6)d就诊,均有高热,1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