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的美丽姿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full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不仅仅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它与人的心灵、情感有着最朴实、最隐秘又最紧密的联系。自主表达是习作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必将是习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起步作文教学应该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培植自由表达的土壤,淡化习作在学生心目中的“课程”意识,让学生想写、能写、会写、好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走向人文性和人格化的作文教学理想。以一种最合适的习作教学姿态,使“快乐写作”的教育教学思想真正得以实现。
  
  ●宽容——让表达自由。学生的习作,是作文主体——学生对生活情景的认识和反映,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自我表白,具有创造性和独创性。一个人的灵感、创作欲望只有在极度自由的空间才会飘然而至。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今天,学生可以也应该有充分的自由权,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少一些框框,多一些欣赏和尊重,给学生最安全的创作氛围和空间。本课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宗旨,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微笑着倾听,快乐地写作。
  [案例一]习作题目:美丽的日子(三年级)
  
  精彩片段
  师:你有什么愿望呢?想过一个什么节日?愿意和全班同学,还有老师分享吗?
  生:老师,什么愿望都可以说吗?
  师:(笑答)是的,你说吧!
  生:老师,我想要过的节日是……(生欲言又止,偷偷瞄一眼其他的同学)
  生:我怕说出来,同学们会笑我,我的节日一点儿也不伟大!
  师:我们的节日一定要伟大吗?我们也不是伟人呀!平凡的我们过平凡的节日,小小的我们就过小小的节日吧!如果你实在不好意思说,就先在老师耳边悄悄说,好吗?
  生:(在老师耳边悄悄说)我要过一个“果汁、冰淇淋”节!
  师:(惊喜地说)真不错,我真想成为你的嘉宾,和你一起欢度这特别的节日!你愿意邀请所有的同学参加吗?
  生:愿意!
  师:那就大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吧!
  生:(大声说)我要过一个“果汁、冰淇淋”节!
  [笔者说]这个教学片段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学生表现得真诚、率性、憨态可掬,她的表现不仅仅代表了个人,而是代表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群体。这一表现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触动,也是一种启发。学生的习作到底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该怎么写,又不该怎样写呢?如果我们人为地规定和设置多重的所谓标准来框住学生,使之不能畅达地表达自己的内心,那么习作就不可能是自主的、快乐的学习行为。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用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温情的动作、一句机智的语言化解了学生的疑惑,疏通了学生表达的障碍,实践着新课标的精神,培养着一代“真人”。
  
  ●情趣——让表达甜蜜。写作文就是让学生写想说的话,表想吐的情,如果学生始终封闭着幼小的心灵,不肯轻易地打开,那么习作便失去了本质的意义。为了开启学生的情感之源,我们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在情境中体验回味,在情境中展开充满情趣的对话。情到深处自然会发乎于外,表达就水到渠成了。以多种方式营造体验和表达的情境空间,温和地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使表达成为需要。
  [案例二]习作题目:/小小含羞草(四年级)
  
  精彩片段
  师:谁愿意来逗逗含羞草,欣赏这小东西害羞时可爱的模样。
  生:老师,我来!(生碰触含羞草)
  师:怎么样?把你的感受和含羞草的样子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的手指刚一碰到它,这可爱的家伙马上就卷起叶片,低垂着头,一副羞答答的模样儿,像是一位还未出嫁的古代少女,真惹人怜爱!(师生大笑并鼓掌)。
  师:那么含羞草真像古代少女那么容易害羞吗?有谁知道其中的秘密,请来扮演含羞草。(指名一组同学表演)
  生1:含羞草,含羞草,我只轻轻地碰了你一下,你怎么就卷起来了?
  生2:你挠我痒痒,我就害羞了!
  生1:你真会害羞吗?骗我的吧!快把小秘密公开吧!我和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呢!
  生2:我确实是逗你的。在我的叶柄的根部,有一个鼓鼓的薄壁细胞组织,里面充满水分。当你用手一触叶子。细胞里的水分会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使叶子向上卷曲合拢,原来鼓鼓的地方像泄了气的皮球瘪下去,叶柄也就下垂了。我不是害羞,这是我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生1:哦,我懂了。不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你们才得到这么美丽的名字的,对吗?
  生2:是的,感谢人类赐给我们这么有意思的名字!
  [笔者说]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充满情趣地设置了一个对话情境。这里的对话既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训练,为下面写作作好铺垫;同时更是营造了一个童话式浪漫的情感空间和表达氛围,使习作训练课成为师生共同发掘生命意义,获得生命体验,珍视生命情感的场所。
  
  ●共融——让表达幸福。师生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亲密关系,由此引起的心理距离也是极其微妙的,小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复杂而有趣,他们爱师又惧师,亲师又远师,觉得熟悉又感觉陌生,教师的形象对他们来说可亲、可爱但又高大而神秘。所以老师与他们之间的对话平等而温和,交流有趣而轻松,情感的流淌一致,是他们的童话。今天,我们要让这童话在我们的习作指导中成为现实。在学生表达的同时给予同步的表达,使师生的表达达到共融,那学生的表达将是多么畅快而幸福。
  [案例三]习作题目:当我们面临灾难(六年级)
  
  精彩片段
  师:请同学们就下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1)“英雄”已逝,长留青史,可是他们的逝去又是何其悲壮,难道这不是可以避免的吗?(2)人类食用野生动物,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怎么就会引发“非典”这样可怕的病毒?这给人类带来怎样的警示?(3)“非典”时期,我们坑杀了很多如果子狸的动物,认为它们是传染病毒的罪魁祸首,面对它们的鲜血,如果你作为它们的代言人,你会对人类说些什么?
  学生在小组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说说内心的感受?
  生1:我妈妈很喜欢听宋祖英的歌,我记得有一首歌叫《英雄》,有一段歌词是这样的:都说英雄是硬骨头,怎知道温柔心他也有,想走的时候不能走,想留的时候不能留……
  师:你会唱吗?
  (生摇头。)
  师:老师会唱,唱给你们听,好吗?(师动情地唱《英雄》)
  (课堂里一片静默,有部分女同学眼睛湿润了。)
  生:(接着说)英雄也是人,有一颗平凡的心,他们也食人间烟火,他们也留恋“生”。他们也是丈夫、儿子、父亲;是妻子、母亲、女儿。他们也有太多的牵挂和无奈,他们是站着死的英雄,可英雄别去,也有血泪。和平年代,我们本不应该有这样的牺牲。如果人类不去残杀生灵,人不为自己一时的口腹之快,而破坏生态平衡,也许“非典”的浩劫是可以避免的。我们不希望再有“叶欣”这样的英雄悲歌,我们要英雄活着,活得很好!(全班哗然,师生共同报以热烈的掌声)
  [笔者说]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不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更可贵的是他把内心澎湃的情感淋漓 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在情感包裹中的观点更易为他人所接受,所以这个学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情发于外先动于中,这也得归功于执教者正确的角色定位,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绝对只是一名合作者,她和学生亲密无间,她与他们一起激动着、悲痛着、吟唱着、诉说着,无痕地点燃学生内心的情感,使之呼之欲出。
  
  ●牵手——让表达丰厚。学生个体间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以及探求知识的途径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每一个学生相对于他的同伴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把收集的信息引进课堂,更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进行资源的整合,在有限的时空,抓住可以利用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补充、丰富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牵手,学生和学生牵手,在融洽的沟通和共享中,使交流变得更丰富,更饱满。
  [案例四]习作题目:萝卜甜甜(古老的印花美丽的布……)
  
  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今天的展销会上,我们家乡有哪些产品是值得介绍的呢?
  生:西亭脆饼、银杏茶、如皋萝卜条、白蒲茶干、蓝印花布……
  师:是的,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特产,而且很具有代表性。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志同道合”的战友组成小组,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和组员共享。
  (学生纷纷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教室里热情洋溢。)
  师:各小组应该都已经做好产品介绍的准备了吧?准备用怎样的方式步入你的展台,来一个“俏丽”的亮相呢?
  生1: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产品是“银杏茶”,所以,我们首先要露一手茶艺表演。(生拿出了水壶)
  师:太好了,大家可以一饱眼福了!(全班掌声雷动)
  生2: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西亭脆饼。瞧。我们首先会请大家品尝品尝,一吃方知味道好呀!(该小组成员都手拿托盘)
  生3:我们介绍的是如皋萝卜条,我们不但会请大家品尝,我们还将现场表演腌渍过程。
  师:真了不起呀!好,我们翘首以待!
  生4:老师、同学们,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我们的“布衣模特儿队”马上就要向大家走来了!他们穿的或戴的、背的、围的可都是我们家乡的蓝印花布啊!
  (教室里一片沸腾。)
  [笔者说]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冲动。气氛是如此热烈,情绪是如此激动,表达是如此畅快。这样多种形式的展示缘于学生的创作欲望、表达欲望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这样的作文课是充实的、饱满的、个性的、和谐的。有内容,有形式,有活动,有语言,所以是学生真正喜欢的作文课。
  我期待习作在学生心中是轻松而自然的,表达是快乐和需要的,期待着在表达中儿童灵性的情感飞扬。那才是最美丽的写作姿态,她呼唤我们全新的教学姿态——宽容安详,情趣盎然,优美真诚。
其他文献
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和典范。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其短小精练,一些教师的古诗教学还是停留在“读熟——解释诗意——背诵(默写)”这三部曲上。怎样打破常规,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呢?    一、趣读,唤起诵读的热情  小学教材中出现的诗歌,浅显而又经典,类似于儿童常念的儿歌,文辞优美,押韵上口,便于记诵。  要做到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滋养学生之人生,引领学生诵读是经
“语文味”一词最早由程少堂先生提出。从外延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因而,充盈“语文味”的课堂就是和谐的课堂。  “语文味”随着年级的递升而变化。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味”,在继续巩固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习作应“怎样想就怎样表达”。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自主写作、乐于表达的兴趣与习惯,自由自在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令人担忧,怕动笔写作文,写作兴趣索然。加上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将作文单纯地看做考试的题目,让学生多看优秀作文书,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甚至给学生定固定模式要求他们背诵下来
《夕阳真美》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好文章,课文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语言优美,情趣盎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教学时,我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触摸文字、感悟语文的魅力。    一、咬文嚼字、入木三分——简简单单教文本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说:“……其实,课文有什么可磨的呢?在课堂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一个有效的导入,可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质量以及效果的目的。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因此,怎样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语文新课的学习中是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迫切解决的问题。设计一个成功的教学导入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手段。那么,应如何来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导入呢?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也称为开门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这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许多并无多大价值的“问题”纷纷挤进了课堂;学生往往对于教师的问题疲于应付,收益颇少。下面,笔者就以一次公开课某青年教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片段为例进行剖析,谈谈对语文课如何落实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些看法。  案例片段呈现
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许多古诗。由于古诗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古诗的诗意按诗句进行支离破碎地分析,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韵味。笔者结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来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情和诗境。    一、解诗题。知诗人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一首古诗的内涵,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诗题进行解读,并对作者的基本情况进
综观目前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由于许多教师忽视对《课程标准》的审视与解读,缺少对分年段习作教学目标之间联系与区别的研究,制订出的目标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有的目标大而空洞,指向不明;有的目标照搬照抄,内容随意……尤为严重的是:中高年级的习作目标之间存在着越位和错位的关系,使小学的习作课堂呈现出笼统的状况,致使较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  本文试以相同的习作题材《参观记》为例,呈现两个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生活的启示”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篇叙事散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落花生”为线索记叙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通过父亲和我们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道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文章在写法上颇具特色,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在记叙过程中以语言描写为主;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它执行着一种特殊的反馈机制,是克服教学活动对目标的偏差,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好的教学评价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情绪变化中丰富评价  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没有作秀的表演,而是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非常巧妙的点拨来指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