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广泛开展,提升科技辅导员指导青少年创意编程和智能设计学习的能力,4月8 1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成功举办了2019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学习交流活动(第1期)。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湖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80余名青少年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参加。 本次交流活动包括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讲座、Python创意编程案例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广泛开展,提升科技辅导员指导青少年创意编程和智能设计学习的能力,4月8 1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成功举办了2019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学习交流活动(第1期)。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湖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80余名青少年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参加。
本次交流活动包括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讲座、Python创意编程案例分享与实践、智能设计普及和应用、分组展演及现场模拟赛等内容。教师们以团队协作形式,在专家讲解和指导下,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与创造相结合的方式,分组创作完成了智能设计作品。参与教师普遍反映活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目标明确、效果显著。3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活动不但为教师们提供了充分交流、更新理念、提升技能的机会,还形成了若干示范性的优质案例作品,为今年在全国实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9年,青少年科技中心将在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领域进一步探索,联合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继续开展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通过创建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开发和配送课程资源包,开展线上学习体验活动,举办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力争打造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嘉年华,激发广大青少年参与编程与人工智能活动的兴趣,进一步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其他文献
果汁饮料是一种深受广大中学生青睐的饮品,也是现代食品加工必不可少的产品之一。高中化学新课标[1]在选修课程STSE 综合实践主题中建议“调查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生物新课标[2]也在选修课程“食品安全与检疫”模块开设建议中提出“要了解食品生产的途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 册)[3]中介绍了几种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有初步的认识,但很难体会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问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无线可移动便携式或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以何种持续环保的方式给这些电子设备供电,向人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中学物理课上讲过摩擦生电原理,是否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一种可持续、便携、自驱动供能装置,为生活中的一些小型设备,如智能穿戴、健康监测仪器等供能,引起了我的兴趣。受到高速旋转的拉哨玩具(图1)的启发,我设计了一种基于摩擦生电原理的具有高输出功率的拉哨状摩擦
2012年3月17日至4月15日,英国艺术家柏谢尔·玛库(Bashir Makhoul)最新的装置艺术展“幽灵隐,幽灵现”于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杨·艺术中心展出。3月18日,关于玛库艺术的学术研讨会于798艺术区的751设计师大楼内举行;来自英国、以色列、新加坡、中国的艺术家、评论家及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谢尔·玛库原籍巴勒斯坦,移居英国已有20载,现任南安普敦大学温彻斯特
中国古人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旅行成了中学生节假日生活的一部分,而孩子往往是被动参与其中,在行程中玩手机,拍张到此一游的照片,诸如此类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怎样才能让家庭旅行的效果更好呢?如何能让同学们在行万里路中读万卷书呢? 研究思路 本研究通过对初中生、家长和语文教师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形成基于课本的家庭旅行手冊(包含地图)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而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馆原馆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 20来年前,我曾应邀到著名的大庆油田作科普报告,接待我、请我吃饭、主持会议和用标准普通话作总结讲话的人,是一位个子高高、鼻子高高、颜值高高、学问高高的总工程师王德民院士。有一个细节:吃饭时服务员上汤不慎泼在了
罄澄心以凝思。 ——陆机:《文赋》 近日于网上漫寻旧书,偶尔读到我人民美术出版社汪家明社长答《出版人》杂志编辑访谈之《听汪家明谈“大美术出版”》一文,汪社在谈到当下“大力策划美术文化类读物,打造‘大美术’读物”的规划时,曾将《小艾,爸爸特别地想你》及《书法六问——饶宗颐谈中国书法》两书,作为“从文化角度切入美术”的两个较有意义的例证加以称述。据说《书法六问——饶宗颐谈中国书法》这本小书自今年三
活动背景 中国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古陶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技艺正在被世人所淡忘。 为传承和弘扬古陶文化,普及陶艺科学知识,我校邀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北照古陶”传承人李俊老师,在和谐路小学成立李俊陶艺工作室。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体验制作陶艺,探究北照古陶流传至今的原因,从而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发
“我长大想当科学家!”这是很多孩子儿时的梦想,也是孩子们心底生出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让孩子们从小沐浴在科技之光中,在科学土壤里茁壮成长。自2000年开始,一些热心科普的科学家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组织和支持下,组成“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团,深入到我国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作科普报告,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并生根发芽,使更多的青少年和公众爱上了科学。
周韶华是当代水墨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的系列作品《梦溯仰韶》、《大河寻源》、《荆楚狂歌》、《汉唐雄风》等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在经历了绘画人生的“三大战役”(黄河·长江·大海艺术三部曲)之后,2010年12月,由著名批评家刘骁纯、鲁虹领衔主编的《周韶华全集》(8卷)由湖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而今,已入耄耋之年的周老先生精力和斗志丝毫未减,一年多来,他又将艺术创作的重点转到书法领域。近期,“天人交
北京市朝阳区中学生生物模型设计与制作评比展示活动是一项区级科技实践活动,面向全区初一至高三阶段的中学生,以生物学科为基础,以设计与制作生物模型为基本内容,以全面育人为目标,注重校内外教育深度融合。活动的兴起有着多年的历史积淀,早在2007年,朝阳区就在探索中小学理科教学与校外科技活动结合的实践研究,联合朝阳区教研中心、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共同开展项目设计、教师培训等。2012年,第1届区级生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