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r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教师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行的大学生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与必修课、专业课一样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上课方式、教学评价方法、学生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共基础课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求掌握书本知识,更对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缺少对公共基础课的基本认知、授课形式无法实现有效监管、授课方式单一、授课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等几个方面.如何利用公共基础课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结合东北林业大学7年课程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过程进行跟踪与分析,探讨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改革.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利用不同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模式融入授课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生素质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亦能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应改变现有的授课模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增加实践考核内容并计入公共基础课评定成绩,通过多种鼓励政策提高公共基础课地位,从而发挥高校公共基础课的应有作用.
其他文献
通过考察和梳理中国、日本和韩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得到各国课标“测量”领域学生需要把握的内容的条目数量,再采用量化比较和质性分析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三国课
近年来,“宽进严出”一词频繁见诸于职业教育类文字。面对激烈的生源竞争,在职业教育中实施“宽进严出”策略,不啻是一贴兴奋剂。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政策环境的制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宽进严出”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实在有必要对“宽进严出”作一番探究,以利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宽进严出”的涵义  “宽进严出”是当前职业教育界对人才培养招生和毕业或结业两个方面操作标准的形象
为从整体上审视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状况,笔者借助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法,从文献数量、作者构成、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等维度来分析
课题组深入我国西南深度贫困地区进行调研后发现,贫困家庭不愿为教育投资的现象依旧大量存在.基于可行能力理论,该现象集中于教育投资可行能力转化的第一阶段,即“自由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