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嗅觉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lan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不是那次重感冒,我可能不会意识到嗅觉有多重要。
  几年前我遭遇了一场重感冒,感冒好后鼻炎却迟迟不散,以至于一连几天我的嗅觉都在近乎失灵的状态。起初毫不在意,本来嘛,既不耽误看也不耽误听,好像也没对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但是时间久了,我却蓦然心生一种阴沉的恐惧:我感觉自己被世界隔绝,被环境渐渐疏远。
  与视觉和听觉一样,嗅觉是人感知事物的一种方式。气味是一种线索,一种语言,一种外界与自身的交流。不同的感觉提供不同方面的信息,比如色彩、声音、气味、味道、质感之类。感觉被阻碍,某方面的信息就会缺失,感知世界的过程就会受损。说白了,就是难以充分认识事物,不够了解。想象一下,假如人对草莓的印象只有眼睛里亮晶晶的红和舌头上浅淡的酸甜,草莓的魅力会削减多少。草莓肆意挥霍的清香才是它吸引食客的杀手锏。如果失去嗅觉,对事物的印象就会单薄许多,留下许多空白未知。未知最容易引发畏惧,因为没有安全感。就像忽然失明的人会战战兢兢不敢移动,忽然失聪的人在庞大的寂静中不知所措。我,一个近乎失去嗅觉的人,被一股强大的不安紧紧攥住。
  面对一大片气味空白,除了恐惧,我还感到深痛的惋惜。当时担心自己的嗅觉难以恢复,再也没有机会享受气味带来的奇妙体验。说真的,在那之前我确实没怎么在意过嗅觉,不知道气味竟是那么丰富、有趣、意义重大、耐人寻味。如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前我好像是“嗅而不觉”,白白让多种多样的气味飘荡而过,浪费了不少深入了解事物的机会。从前只知道花是香的,垃圾堆是臭的,雨后有泥土的味道,仅此而已。世界就像一张折叠了好几层的纸,我只打开了最外层的部分,却忽略了在深处隐藏的精彩,实在可惜可叹。
  确实,身边其他人也是如此粗心大意。除非生来敏感或有意观察,一般不会有人会去细致区分不同花朵的香气,也不会在意路边、室内、车厢里混杂的不同气味,甚至根本无法想象所有事物都是有独特气味的。《香水》里描绘的那个庞大复杂的气味世界,让我忍不住凭借记忆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虽然触不可及,也已足够安慰。
  忐忑地熬过那段嗅觉罢工的日子,当我终于又一次闻到中午食堂飘出的饭菜气味,能用嗅觉分辨出阳光晒过的被子、汽车尾气、四月桐花、玫瑰花茶、皮鞋、洗衣房和蛋糕房……我好像重新打开了一扇门,发现了一个不算陌生但绝不熟悉的世界。它一点点展开自己内在的丰富,等待我的探索。我要抓住这个机会,珍惜生命的恩惠。
  记得第一次去三里屯的“气味图书馆”,我站在上百瓶香水面前目瞪口呆——
  暴风雨的气味?雪的气味?大海的气味?雨后花园的气味?
  天使蛋糕的气味?草莓冰激凌的气味?西瓜棒棒糖的气味?
  还有草地、芒果、黑巧克力、四叶草、洗衣间、戏剧女皇、覆盆子果酱、冰冻玛格丽特、苹果盛开的气味……
  相比之下,那些传统的柠檬、桃花、薰衣草、茉莉、牡丹、檀香等传统香水的气味都不算什么了。
  我如痴如醉地徘徊在一排排小玻璃瓶之间,试闻那些生活中常见却一次次被忽略的小东西。我重新发现了它们,用苏醒的嗅觉,像一个新生儿,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渴望。我敬畏而愧疚——若不是它们的气味被加工提取,装进瓶子,摆在明晃晃的灯光下,我果真会一辈子无视它们的存在吗?太罪恶了,太可怕了。我吃过黑巧克力,走过草地,也玩过雪,自以为了解,却从未关注过它们的气味,而且心安理得地活了这么多年。想想真是不可思议——气味的地位在感官之中竟这么卑微。
  认真想想,气味的影响其实很大,而且与其他记忆密切相关,只是平日尚未意识到罢了。
  我想起家乡菜市场的一条小路,经过时,我宁可绕远也要避开它。究其原因,不过是那里有几家卖鱼的铺子,日久天长,四下渗透了刺鼻的鱼腥气味,惹人不快。而另一条路上有一家炸鸡店,香飘数里,就连坐车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停下问路人:是什么这么香?不管炸鸡质量如何,反正它单凭香气就可以维持生意。
  我还想起曾经一个坐在我身后的女生,她很内向,不爱说话,我和她交流不多却对她有莫名的喜欢。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她身上总是带有一股淡淡的洗衣粉气味,让人感觉温馨而干净。
  四月泡桐开花,每次嗅到那种幽幽的香气,我都会恍惚回到中学时光,骑着单车哼着歌走在铺满桐花的路上。夏日雨中,泥土潮湿而神秘的气味钻进窗子,使人安眠。秋天杨树叶子尚未变黄千枯就倏然掉落,攒了厚厚一层,留下一种墨绿而忧伤的气息。
  不同城市也有不同的气味,单凭空气就可以辨认。我从小长在洛阳,洛阳冬日那凛冽而略带烟味的空气似乎已渗进血液,我一嗅到它就会想起高三回家路上那些灰蒙蒙的夜晚,想到短暂而温馨的寒假,想到过年家人团聚的情形。在北京,刮大风的晴天里,空气会有一种坦坦荡荡的感觉,清晰透彻,精神抖擞,干燥而不含杂质。这种气味,也是其他城市不可效仿的。
  前几天一位学芳疗的朋友教我品香,她带来一大盒植物精油,五颜六色摆了一桌子。真是嗅觉的盛宴!我们用闻香纸一种接一种地仔细嗅,回味一会儿再嗅,真是妙不可言。柠檬和莱姆的气味相似度太高,没有经验的绝对会受骗;佛手柑远不计甜橙好闻;真实薰衣草与市面上常见的薰衣草的气味是两码事;万寿菊的气味很猛,有侵略性;白玉兰和穗花薰衣草的气味根本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穗甘松闻起来有点像中药;西伯利亚冷杉和香桃木都给人干练清醒的感觉……我最喜欢的是桂花气味,甜甜的,暖暖的。其中许多植物我都是第一次听说,这回,我认识它们的方式完全是通过嗅觉,而非枝叶形态或书上的文字介绍,真是有趣的经历。
  越是重要的东西,越是让人依赖,因而越容易被忽略,因为习以为常。正常呼吸的人很难意识到空气的存在;视力正常的人很少惊异于色彩的丰富、光影的变幻;听觉正常的人很容易忽略风声、雨声和不同质感的嗓音。或许我该感谢几年前的那次重感冒,它以一次警示,帮我发掘出一个崭新的气味王国。
其他文献
即使我们不曾认真去搜集和讨论,也不难发现,很多词语在不同的时段被赋予了越来越不一样的色彩。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一方面年轻人热衷于创新,另一方面,世情与人心的流变也使得很多传统的观念有了位移。例如“奇葩”,就几乎颠覆了原义,还有一些词则似乎是在保留了基本意思之后悄悄完成了褒贬的转换。“任性”这个词,算得上一个典型。  想想小时候读的书或自己写的作文,凡提及“任性”一词,必会挟带一定的否定意义。什么任性
期刊
回望曾经走过的路。看到那个有时天真、有时自负、有时迷茫、有时果断的自己。再去思考一下“梦想”这个词,才发觉梦想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1  彼时,应该是小学六年级,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同学们一个个走上讲台,骄傲地说着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是那么神气。而我,却怎么也想不出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科学家?我的脑海里蹦现出居里夫人的样子,一生都献给了镭,该是多么枯燥啊,画家?虽然我挺喜欢美术课,但是我那
期刊
陈丹燕,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少女们》《心动如水》《我的旅行哲学》和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等。她是“小资教母”,是中国当代都市文化的代言人,也是中国作家中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背包客。1990年至今,她的足迹几乎遍及全世界。她一路越走越远,走出了许多不一样的旅途故事和感悟。  Q:您到过许许多多的地方,但您似乎偏爱上海?  A:我以为自己并不偏爱上海,我只是在这
期刊
知趣  问:我妈经常说,你看看隔壁家的二黑多上进,大学毕业考上了“铁饭碗”,真体面!但我觉得二黑就是一副谄媚、邪恶的嘴脸,并没什么体面之处。我们眼中的体面和爸妈的差距就那么大吗?  答:的确差距很大。你要知道,在职业方面,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觉得只有医生、老师、公务员最体面,一辈子“铁饭碗”,坐办公室拿死工资,在公司上班的就是无业游民,创业的就是玩和败家,和村里出门打工搬砖的没什么区别。  找工作的时
期刊
回想这两年,被工作安排的自己变得多么恐怖。颓废、脸上无光、失落、唉声叹气。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依然不知道。但过得不开心。连身边的好朋友都看出来了。  1  从小我真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救死扶伤。每当我爸跟我摆脸色时,我实现梦想的欲望更加强烈。我梗着脖子:“你一个小小医生,别凶我。等我长大后当大医生。”我妈总在这个时候笑得前仰后合,好不夸张。我爸是乡村医生,平时给人打打针,上上药。而受管教的我,满脑子
期刊
这些年,我就像一只霸道横行的螃蟹,马不停蹄地闯天涯。我一度觉得自己很勇敢。也觉得自己特立独行令人感动。直到真正长大,才发觉自己绕了太多弯路,吃了太多无谓的苦。  在与世界为敌的这些年,我终于明白一件事——只有年少时找准人生方向,才会少走弯路。不然,所有冒着傻气的努力,感动的只有自己。  深海里盲游的鱼  年少时的我总是浑浑噩噩,看不清生活的模样,每天机械般上课下课,像夹缝中的小草自生自灭。不得不承
期刊
夜晚繁星闪烁,多我一颗不多,少我一颗不少。可我仍然认为自己是最独特的那一颗。白昼里,也许太阳会遮掩掉所有星星的光辉。可我依然可以任性地独自闪光,哪怕无人欣赏。  梦之上集:  想要成为哥哥那样的人  有一个太过出色的哥哥是什么感觉?骄傲?抑或自卑?可惜,我两者都不是。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看到我俩安静地在书房做功课,就会用羡慕的语气对我父母说:“儿女都这么爱学习,哥哥成绩不错,看样子,妹妹也是个会
期刊
坐着摇摇晃晃的公车,穿梭在陌生的城市里,刘若英干净的声音在低声浅唱:“谁说人生是公平的,它才不管我们想要怎样,很感激,你那么倔强,我才能变成今天这样。”她唱给十五岁的自己,而我也要感谢十六岁的“你”。  那一年我高一,从一所普通中学考入重点高中,喜悦的余温还未在暑假消散殆尽,现实冰冷的凉水就浇了下来。第一次化学考试,56分。那种想哭不能哭,却又很无望的感觉深深地笼罩在我的身边。不是因为人生第一次不
期刊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偏好。如果你将这种偏好局限在私生活中,不妨害别人,不影响他人生活,谁也不会对你及你的偏好说三道四。但如果你是一位公众人物,甚至是一位可以主宰他人命运、体现公平正义的公众人物,而你又时不时地以自己的偏好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就像你爱吃萝卜,你也要求天下人都陪你一起吃萝卜;你拒绝青菜,就将天下的青菜爱好者都列入异类,甚至一棍子打死——这时候你的偏好就已成为一种妨
期刊
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的妹妹初入高中,便隐隐约约凸显出少女对异性的好奇与好感。聊天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话题引向青涩的感情,眉宇间闪烁着青春的羞赧与兴奋。我不说话,只是嘴角带笑地望着她,看她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眉飞色舞。 终于,她沉不住气,在埋着头撇弄香辣虾的虾壳时,小心翼翼地问,姐,你都不问问他是谁吗?我一怔,好像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看着眼前青春正盛言语新奇的小姑娘,兀自觉得好笑。  我张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