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u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多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以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进行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线段、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圆相交成圆周角,当圆周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绕顶点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这种教学方法,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其他文献
怎样营造创新氛围,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下面谈我的几种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创造的空间,从而激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需要”的表现形式,是驱动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因而,要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首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激发“三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指导学生写作,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将“厌写”变成“爱写”。  1、生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课堂教学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然而在这些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下面我就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不能灵活运用概念,形成了教学的第一误区  1、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于概念的内涵,为突出本质属性,需作逐字逐句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要突出关键词在本质属性中的地位。对于外延,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7—9年级的数学课,随着数学知识密度的加大,抽象性增强,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原因,非常容易拉开学生差距,八年级下学期两极分化尤为严重,数学后进生更为突出,如何转化数学后进生,达到“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我们数学教师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如何利用上课时间,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显得尤为重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此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
期刊
过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的求法,虽然这不是什么很难的问题,但好些同学还是不能熟练掌握。下面我们从一道简单例题出发,对这一问题做一做初步探讨。      同学们也可用其它方法论证。  若把圆用一般方程表示,能否得到相关结论?同学们若有兴趣,请自己研究。  以上我们从一道例题出发,探讨得出了三种解题方法和两个结论。虽然探讨得到的结果价值不是很高、但过程却很重要。这个过程对同学们今后
期刊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诱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实施这一理念,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使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的知识。    一、利用形象氛围,涉入情境    教师要坚持用英语进行教学,酿造英语语言氛围,引学生涉入英语语言环境中。如教EFCCB/A/Lesson3 Family Tree时,可这样创设英语教学氛围。教师兴高采烈、抑扬顿挫地说:“Dear boys and gir
期刊
教育学知识告诉我们,教学中要遵循直观原则。数学教学中要遵循直观原则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形象的语言、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学生可以感知的来展示。学生学得有趣,又容易学懂,掌握深刻。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手段有哪些?    一、语言直观    1、生动形象的比喻,汉语言丰富多彩,很具说服力、诱惑力,在教学数学概念时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说明概念,将实物形象与数字符号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