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课堂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诱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
  例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创设此类情境活动:学校现在想用48米长的栏杆设计花圃,画出你设计的草图,并求出它的面积。帮助学校设计方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有的设计成长方形、有的设计成正方形,有的设计成“日”形……,然后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理由,再安排小组互相评价,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知识。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加深理解教材所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发现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面临数学问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新学生思维,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教师应该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时,可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明天我们要学习“百分数”,谁理解“百分数”,找找哪些物品上有“百分数”,想想表达什么意思?这样布置后,学生一方面通过预习了解了百分数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另一方面,又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百分数。在教学中注意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把生活内容引进课堂,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整个学习过程更活泼、生动,充满生活气息,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探索问题,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我们要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这里就“激趣”环节作研究探讨。    一、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要启发学生懂得: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
期刊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从学生的利益角度出发,通过批评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不恰当的批评给学生造成人格的扭曲,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教育工作,讲究方式方法,能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之心悦诚服,那么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应该讲究批评的艺术。  一、批评时要诚恳。批评的语言能否感化学生,关键在于批评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用语是否真
期刊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与小学相比,课程增多、难度增大。特别是中学数学教学,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因此表现在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性。  【关键词】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归纳能力    初中数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逐步提高学生的集中思维和发散
期刊
学校的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我认为应当在这几方面加以注意。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是逐渐积累的,因此课堂上对简单的内容应少讲,更多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己吸取知识的习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讲数列的定义、通项、前n项和概念时,可让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an与sn之间有何关系?如何通过s
期刊
怎样营造创新氛围,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下面谈我的几种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创造的空间,从而激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需要”的表现形式,是驱动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因而,要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首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激发“三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指导学生写作,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将“厌写”变成“爱写”。  1、生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课堂教学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然而在这些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下面我就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不能灵活运用概念,形成了教学的第一误区  1、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于概念的内涵,为突出本质属性,需作逐字逐句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要突出关键词在本质属性中的地位。对于外延,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7—9年级的数学课,随着数学知识密度的加大,抽象性增强,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原因,非常容易拉开学生差距,八年级下学期两极分化尤为严重,数学后进生更为突出,如何转化数学后进生,达到“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我们数学教师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如何利用上课时间,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显得尤为重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此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
期刊
过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的求法,虽然这不是什么很难的问题,但好些同学还是不能熟练掌握。下面我们从一道简单例题出发,对这一问题做一做初步探讨。      同学们也可用其它方法论证。  若把圆用一般方程表示,能否得到相关结论?同学们若有兴趣,请自己研究。  以上我们从一道例题出发,探讨得出了三种解题方法和两个结论。虽然探讨得到的结果价值不是很高、但过程却很重要。这个过程对同学们今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