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实施这一理念,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2、倾听、赏识、激励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真诚的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出思维的火花
  
  1、“爱意”充满课堂
  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先满怀期待地说:“我就知道你一定行!”最后鼓励说:“这不,说得多好,回答得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2、“创意”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抛弃那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才能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看书上的日历,自己总结归纳,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学习的乐园。
  
  三、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1、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进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结合学校运动会场景设置“三年级三个班各有六位运动员,以及有两位裁判”的场景,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答解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步应用题,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其他文献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从学生的利益角度出发,通过批评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不恰当的批评给学生造成人格的扭曲,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教育工作,讲究方式方法,能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之心悦诚服,那么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应该讲究批评的艺术。  一、批评时要诚恳。批评的语言能否感化学生,关键在于批评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用语是否真
期刊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与小学相比,课程增多、难度增大。特别是中学数学教学,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因此表现在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性。  【关键词】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归纳能力    初中数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逐步提高学生的集中思维和发散
期刊
学校的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我认为应当在这几方面加以注意。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是逐渐积累的,因此课堂上对简单的内容应少讲,更多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己吸取知识的习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讲数列的定义、通项、前n项和概念时,可让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an与sn之间有何关系?如何通过s
期刊
怎样营造创新氛围,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下面谈我的几种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创造的空间,从而激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需要”的表现形式,是驱动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因而,要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首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激发“三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指导学生写作,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将“厌写”变成“爱写”。  1、生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课堂教学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然而在这些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下面我就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不能灵活运用概念,形成了教学的第一误区  1、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于概念的内涵,为突出本质属性,需作逐字逐句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要突出关键词在本质属性中的地位。对于外延,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7—9年级的数学课,随着数学知识密度的加大,抽象性增强,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原因,非常容易拉开学生差距,八年级下学期两极分化尤为严重,数学后进生更为突出,如何转化数学后进生,达到“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我们数学教师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如何利用上课时间,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显得尤为重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此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
期刊
过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的求法,虽然这不是什么很难的问题,但好些同学还是不能熟练掌握。下面我们从一道简单例题出发,对这一问题做一做初步探讨。      同学们也可用其它方法论证。  若把圆用一般方程表示,能否得到相关结论?同学们若有兴趣,请自己研究。  以上我们从一道例题出发,探讨得出了三种解题方法和两个结论。虽然探讨得到的结果价值不是很高、但过程却很重要。这个过程对同学们今后
期刊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诱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