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氏之子》教学感悟语文之美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you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新科小学)
  《杨氏之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第一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梁国一位年仅九岁的杨姓小孩机智应对客人诘问的故事,情节简明,语言精练,风格幽默,妙趣横生。全文虽然仅有55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语文之美。
  一、蕴含着文字之美
  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生在学习《杨氏之子》的过程中,自主借助文中的注释去读通,读懂文言字词,进而理解文章大意。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先举出注释中有的“诣”指拜见。“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夫子”:先生,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又如“甚”“乃”“示”等,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学习,继而研读课文,再带领学生疏通文句,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纠错和巩固。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字的蕴含,文言文言简意赅,寥寥数言,往往意蕴深刻,回味绵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不但能够真实感受祖国流传千年的文字之美,而且能真切掌握文字最初的模样和含义,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至关重要。
  二、蕴含着节奏之美
  《杨氏之子》作为一篇文言文,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教学时,教师先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范读课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标注停顿、重音和问句的语调;接着让学生小声跟读,读准节奏;特别在朗读“家/禽”时,更要注重节奏的停顿,因为文言文中的“家禽”和现代意义的“家禽”含义不同,通过这个节奏的朗读,让学生明白家禽的古今含义。学生就在这朗朗上口、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感受语文朗读的节奏美。
  三、蕴含着礼仪之美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礼仪之邦,而语文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宣扬中华礼仪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中华礼仪之美。
  《杨氏之子》中,孔君平来做客时,杨氏之子“为/设果”,可见,九岁的小孩,家里来客人,就端来好多水果,热情、大方、彬彬有礼。说明杨氏子懂待客之道。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从“未闻”一词,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不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句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对答,让我们感受到杨氏子说话婉转有礼的同时,也刻画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
  四、蕴含着谐趣之美
  《世说新语》是成书于魏晋之际的清谈之书,书中多表现名士的个性与文字的谐趣,并通过个性与谐趣表现那个时代内在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品位,《杨氏之子》作为其中脍炙人口的篇章,自然也不例外。
  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梅是一种水果,与姓氏的“杨”没有任何意义联系,孔君平故意把一个“杨”字和两个没有意义关系的词“杨梅、杨家”联系起来说“此是君家果”(杨梅是杨家果),这种牵强附会的关联产生了一种引人发笑的艺术效果,显示出文字的谐趣与幽默。小孩子再把孔君平的幽默推向新的高度:“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没听说孔雀是孔家禽),与“杨梅是杨家果”句式相同,意义相关,拈连璧合,遥相呼应,妙趣横生。
  说完杨氏之子的应答之后,老师可以举一反三,引导式提问:“假如来拜访的是姓梅或姓柳呢?你作为杨氏之子会如何应答?”学生答曰:“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将语文的谐趣之美推向高潮。
  五、蕴含着传承之美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珍卉异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学习文言文,感受文言文中蕴含着的祖先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精神,领悟民族精神的内涵,追寻高价值的道德信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但是传道授业者的历史使命,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在现代白话文推行近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也由于文言文教育的淡化,很多人有现代的时尚,却缺乏民族的文化根。近年来,经过各方的努力和倡导,以国学为代表的复兴中国古典文化的思潮相继涌现,而文言文恰恰是这一思潮的文字载体,基于完整、准确地传承国学的需要,文言文的复兴也将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
  作为小学文言文教学首篇,《杨氏之子》短小精简,意蕴丰厚、朗朗上口,节奏和谐,音韵优美,在具备古典文言文的文字、节奏之美的同时,内容简单,妙趣横生,是小学开始进行文言文熏陶教育很好的切入篇章。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摆在文化传承者的角度和立场上,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入手,充分挖掘文言文的文本之美,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让文言文走进课堂,浸润学生心灵,这样一定能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参考文献:
  柴东升.立足小学语文课堂,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6(5).
  编辑 李琴芳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要求下,"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充分渗
在以往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的互动是最大的问题,但没有去思考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互动无效,专业能力一直停滞不前。一次王惠妍老师的实践课引发了深思。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流派,对我国的教育有着重要启示。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中学后进生的教育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以人本主义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7年和1998年收治的91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91例中首次发作年龄在1~4岁为75例,占82.4%;首次发作体温
著名教育学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孩子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可以说孩子的学习是随时随地发生
正畸治疗后都有一定潜在的不稳定性和复发性,因此,保持是必须的,然而保持也是正畸学中最困难的问题,临床上保持器的种类很多,保持器的选择因人而异,要考虑年龄、职业、美观要
目的:探讨下颌恒切牙先天缺失情况,与牙颌畸形的关系以及下尖牙近远中径的变化.方法:从962例门诊正畸患者中选取下颌恒切牙缺失者27例,并测量下前牙牙冠的近远中径.结果:下颌
目的:探讨喉癌切除后创面及喉结构修复与发音重建的材料选择及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近10年35例喉癌手术病例的创面修复、喉结构成形、声门重建的材料、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