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习管理系统(LMS)是网络学习平台的核心模块,但当前的LMS有诸多局限性,制约了网络学习的开展。本文指出可以利用以RSS、Trackback、Tag等为代表的Web2.0技术改进现有LMS,在介绍了web2.0各项技术的概念与特点之后,重点分析了它们的应用方式与实际作用。
【關键词】 web2.0;学习管理系统;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 U66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8-0262-01
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在相关领域引发连锁反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革新也深深地影响到教育领域,特别是基于web的网络学习。网络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架构在Web上的网络学习平台,交互式、远距离、快速度、高质量地获取多媒体学习资源,如声像、图文和数据等。学习平台为网络学习提供支持,对网络教育的方方面面如学生、教师、教务、学习资源、统计与评估、沟通与反馈等等进行管理。其中最核心的模块是“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LMS),它提供学习资源的添加、使用与维护功能,并对教师与学习者的帐号进行管理。
1 用web2.0技术改进LMS
利用web2.0改造LMS后,LMS将成为通用的学习资源编辑、发布、管理、获取与再生的平台,不再局限于教学课程的提供与管理。学习者不仅可以获取学习资源,还可以自由地评论、扩展和添加新的资源,并与其他用户(包括教师和学习者)建立广泛联系,进行互动与合作。在LMS中,学习资源的最小的、结构完整的、独立的单元称为“可共享内容对象”(Sharable Content Object,简称SCO);它相当于web2.0中的“微内容”(Micro content,web2.0中信息主体的最小单位,可以是文章、评论、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文件等)。为了描述的方便,本文约定LMS中SCO是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的,有且只有一个URL地址。
2 用web2.0改造网络学习平台
对LMS的改造需要综合使用RSS、Trackback和Tag等三项技术,下文将分别分析它们的概念、功能、特点以及在LMS中应用。
2.1 Trackback技术 Trackback(反向链接),最初是用于Blog的技术。博客(Blog的用户)提交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唯一的一个Trackback URL地址,其他用户阅读之后,可以在自己的Blog空间中发表评论(或引用、辩驳、修订);如果评论时使用了Trackback URL地址,那么Blog系统会自动把评论的标题与摘要通知给原文[3,5,9,10]。今天的Trackback技术已出现在其他的web系统中,它表示“用于通知微内容被其他场合引用的URL地址”。使用Trackback技术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用于微内容之间引用的互相通告;其二,用于扩展内容和相关话题。
在LMS中,Trackback主要用于促使SCO的成熟。使用Trackback可以将微内容的引用者和被引用者联系起来,建立了多向的连接,从而在LMS内部形成内容之间逻辑相关的语义网(Semantic Web)。在LMS中,课程是以成百上千的SCO来表现的。在传统的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就是被动地对阅览SCO内容;而使用了web2.0技术的LMS,学习者还可以对SCO进行评论与讨论。这样,教师提供的SCO是作为LMS中最初的种子资源,学习者可在自己的空间,对SCO进行注释、评论、补充和辨析,以及提供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实践案例。通过Trackback技术,学习者加入的新信息与原始的SCO紧密结合,使得SCO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学习经验、还有实践案例,最终扩大了学习资源的广度、增加了深度,并使之更易于学习。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SCO的评论、建议与修订之中,并接受教师以及全体学习者的监督与置疑,既保证了SCO的质量,又使学习者自身得到极大的锻炼。教师也会根据Trackback提供的信息,找到学生的相关评论与建议,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及重点、难点、疑点,据此已发布的SCO进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SCO品质得到提高,内容得以充实,并逐渐演变为成熟的资源。
2.2 RSS技术 RSS(real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聚合),是基于xml,对可重用的微内容进行维护、检索和转移的简单网络协议。RSS协议传递的是xml文件,称为RSS文档。文档包含协议头信息、文档自身信息以及一个或多个微内容的描述信息。微内容的描述信息通常包括“标题”、“摘要”、“全文链接”、“发布时间”等数据结点;RSS协议也允许对数据结点进行扩展,以提高对微内容描述的精确性[3,5,9,10,11]。
在LMS中,RSS主要用于对SCO的归档(即为SCO建立若干组织结构良好、内部逻辑明确的分类索引表)。传统的LMS多以“课程-章节-知识点”的形式组织学习资源,这是一种“树形结构”,它强调了知识点的层次关系和顺序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依次学习各个知识点,知识点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更多的情况下,学习者所关心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但一个问题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或知识点的方方面面,这时候“树形结构”就力不能及了、需使用“网状结构”。应用Web2.0技术的LMS,采用“专题-SCO”形式,正是一种“网状结构”。在这种组织形式中,一个专题代表着一类问题,学习者通过对专题的参与和学习,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点也裂变为若干个SCO,SCO自身会含有供识别和引用的数据,如SCO标题、URL地址、关键字及摘要等。利用RSS技术,按某种特性,把相关的SCO聚合到一起,并给特性加上描述信息,得到的RSS文档就是一个学习“专题”了;而创建专题的过程,就是利用RSS聚合功能对SCO进行归档。
2.3 Tag技术 Tag(标签)是用户对自己创建的微内容进行描述性或识别性的标记,一个微内容可以有多个tag。Tag与关键字概念相似,但它只是用于私人使用的标识,不一定与微内容的主题密切相关,具有更强的表意性。例如一张迎客松的照片,关键字可能是“迎客松”,而tag可以使用描述性的词语如“坚韧”、“生于石缝中”等,也可以使用识别性的词语如“黄山松”,还可以使用与照片本身没有直接联系的词语如“作者姓名与摄影时间”等。
在LMS中,tag用于对SCO的重构。在SCO中加入tag必须由创建者来实现。当学习者在学习完若干个SCO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创建新的SCO,并添加个性化的tag。新SCO其内容包括准备引用的SCO URL地址、LMS之外的相关网络资源URL地址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是文字、图片或音视频)。利用tag搜索到的SCO将包含极为广泛的资源,以及不同学习者的心得体会(可以是学习的思路与看法、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等等)。这样,SCO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集合,而是包含了学习者思想和实践经验,这种自身结构的变化,就是SCO重构的过程。
3 参考文献
1 IBM公司.IBM软件中小企业网络培训解决方案[EB/OL],http://www-900.ibm.com/cn/software/solution/smb_elearning.shtml
2 李震声.对远程教育试点实践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4,(09)
3 曾登高.Web2.0下一代网络模式[J].程序员,2005,(12)
【關键词】 web2.0;学习管理系统;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 U66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8-0262-01
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在相关领域引发连锁反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革新也深深地影响到教育领域,特别是基于web的网络学习。网络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架构在Web上的网络学习平台,交互式、远距离、快速度、高质量地获取多媒体学习资源,如声像、图文和数据等。学习平台为网络学习提供支持,对网络教育的方方面面如学生、教师、教务、学习资源、统计与评估、沟通与反馈等等进行管理。其中最核心的模块是“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LMS),它提供学习资源的添加、使用与维护功能,并对教师与学习者的帐号进行管理。
1 用web2.0技术改进LMS
利用web2.0改造LMS后,LMS将成为通用的学习资源编辑、发布、管理、获取与再生的平台,不再局限于教学课程的提供与管理。学习者不仅可以获取学习资源,还可以自由地评论、扩展和添加新的资源,并与其他用户(包括教师和学习者)建立广泛联系,进行互动与合作。在LMS中,学习资源的最小的、结构完整的、独立的单元称为“可共享内容对象”(Sharable Content Object,简称SCO);它相当于web2.0中的“微内容”(Micro content,web2.0中信息主体的最小单位,可以是文章、评论、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文件等)。为了描述的方便,本文约定LMS中SCO是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的,有且只有一个URL地址。
2 用web2.0改造网络学习平台
对LMS的改造需要综合使用RSS、Trackback和Tag等三项技术,下文将分别分析它们的概念、功能、特点以及在LMS中应用。
2.1 Trackback技术 Trackback(反向链接),最初是用于Blog的技术。博客(Blog的用户)提交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唯一的一个Trackback URL地址,其他用户阅读之后,可以在自己的Blog空间中发表评论(或引用、辩驳、修订);如果评论时使用了Trackback URL地址,那么Blog系统会自动把评论的标题与摘要通知给原文[3,5,9,10]。今天的Trackback技术已出现在其他的web系统中,它表示“用于通知微内容被其他场合引用的URL地址”。使用Trackback技术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用于微内容之间引用的互相通告;其二,用于扩展内容和相关话题。
在LMS中,Trackback主要用于促使SCO的成熟。使用Trackback可以将微内容的引用者和被引用者联系起来,建立了多向的连接,从而在LMS内部形成内容之间逻辑相关的语义网(Semantic Web)。在LMS中,课程是以成百上千的SCO来表现的。在传统的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就是被动地对阅览SCO内容;而使用了web2.0技术的LMS,学习者还可以对SCO进行评论与讨论。这样,教师提供的SCO是作为LMS中最初的种子资源,学习者可在自己的空间,对SCO进行注释、评论、补充和辨析,以及提供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实践案例。通过Trackback技术,学习者加入的新信息与原始的SCO紧密结合,使得SCO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学习经验、还有实践案例,最终扩大了学习资源的广度、增加了深度,并使之更易于学习。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SCO的评论、建议与修订之中,并接受教师以及全体学习者的监督与置疑,既保证了SCO的质量,又使学习者自身得到极大的锻炼。教师也会根据Trackback提供的信息,找到学生的相关评论与建议,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及重点、难点、疑点,据此已发布的SCO进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SCO品质得到提高,内容得以充实,并逐渐演变为成熟的资源。
2.2 RSS技术 RSS(real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聚合),是基于xml,对可重用的微内容进行维护、检索和转移的简单网络协议。RSS协议传递的是xml文件,称为RSS文档。文档包含协议头信息、文档自身信息以及一个或多个微内容的描述信息。微内容的描述信息通常包括“标题”、“摘要”、“全文链接”、“发布时间”等数据结点;RSS协议也允许对数据结点进行扩展,以提高对微内容描述的精确性[3,5,9,10,11]。
在LMS中,RSS主要用于对SCO的归档(即为SCO建立若干组织结构良好、内部逻辑明确的分类索引表)。传统的LMS多以“课程-章节-知识点”的形式组织学习资源,这是一种“树形结构”,它强调了知识点的层次关系和顺序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依次学习各个知识点,知识点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更多的情况下,学习者所关心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但一个问题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或知识点的方方面面,这时候“树形结构”就力不能及了、需使用“网状结构”。应用Web2.0技术的LMS,采用“专题-SCO”形式,正是一种“网状结构”。在这种组织形式中,一个专题代表着一类问题,学习者通过对专题的参与和学习,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点也裂变为若干个SCO,SCO自身会含有供识别和引用的数据,如SCO标题、URL地址、关键字及摘要等。利用RSS技术,按某种特性,把相关的SCO聚合到一起,并给特性加上描述信息,得到的RSS文档就是一个学习“专题”了;而创建专题的过程,就是利用RSS聚合功能对SCO进行归档。
2.3 Tag技术 Tag(标签)是用户对自己创建的微内容进行描述性或识别性的标记,一个微内容可以有多个tag。Tag与关键字概念相似,但它只是用于私人使用的标识,不一定与微内容的主题密切相关,具有更强的表意性。例如一张迎客松的照片,关键字可能是“迎客松”,而tag可以使用描述性的词语如“坚韧”、“生于石缝中”等,也可以使用识别性的词语如“黄山松”,还可以使用与照片本身没有直接联系的词语如“作者姓名与摄影时间”等。
在LMS中,tag用于对SCO的重构。在SCO中加入tag必须由创建者来实现。当学习者在学习完若干个SCO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创建新的SCO,并添加个性化的tag。新SCO其内容包括准备引用的SCO URL地址、LMS之外的相关网络资源URL地址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是文字、图片或音视频)。利用tag搜索到的SCO将包含极为广泛的资源,以及不同学习者的心得体会(可以是学习的思路与看法、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等等)。这样,SCO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集合,而是包含了学习者思想和实践经验,这种自身结构的变化,就是SCO重构的过程。
3 参考文献
1 IBM公司.IBM软件中小企业网络培训解决方案[EB/OL],http://www-900.ibm.com/cn/software/solution/smb_elearning.shtml
2 李震声.对远程教育试点实践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4,(09)
3 曾登高.Web2.0下一代网络模式[J].程序员,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