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需要“灵敏的寂静”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946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当某生提出或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便觉得与己无关。于是,做小动作者有之,窃窃私语者有之。当老师宣布自习时,睡觉者有之,与别人交头接耳者有之。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常常面临静无人声的尴尬场面。而公开课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唇枪舌剑的辩论,争先恐后地举手答题,精彩纷呈的表演,等等。
  诸如此类的课堂情形都不尽如人意。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需要灵敏的寂静。”这“灵敏的寂静”,一语中的,可谓理想的课堂氛围。
  不可否认,真正的“动”也是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但通常情况下,课堂更讲究“灵敏的寂静”。
  这种“静”,应该是对同学的问答、对老师的讲解全神贯注地倾听。在倾听中,捕捉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在倾听中,寻找记忆的抛锚处。
  这种“静”,应该是用心去阅读文本,思考文本的意义。在思考中,与杰出人物进行思想交锋,闪现个人思维的火花。
  这种“静”,反对表面上的积极。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产生疑问时)不一定要把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喊起来回答问题,听他们说些什么,然后从他们零散的回答里凑成一个总的答案。这样的做法只能造成表面上的积极性。”表面上的积极与弄虚作假、与作秀是同义词,它会使学生过度兴奋而疲惫不堪。
  这种“静”,与死气沉沉格格不入。死气沉沉的课堂是毫无生机的,其表现为教师的声音有气无力,讲解的内容不知所云;学生或蒙头大睡,或无所事事,表情木然。在“灵敏的寂静”状态下,教师的语调渐低,使用人们平常交谈的语调;学生侧耳倾听,早已“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进入美妙的想象世界。
  要达到课堂“灵敏的寂静”,教师需具備高超的教育艺术,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刘勰称:“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今天的世界有太多太多的喧嚣与浮躁,让学生在课堂上练就一种“静”功,对于他们走向社会、成就事业和完善人生,好处大焉。(来源:《中国教师报》)
其他文献
读一九七九年第五期《读书》吴晓铃先生《西谛题跋·序》,短语长情,感人至深。然,迄今未见《西谛题跋》面世。十四年后,《文汇读书周报》(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日)又载吴先生《关于和》,略云:“自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八年,(《西谛题跋》)原稿搁置二十年,迄未能付梓。逮及今日,则又增十四年,综计三十四载矣……余亦年届开八,而老病侵寻,则此稿庶几或遭覆缶之厄乎!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  据郑福康《郊振铎传
一九二一年八月十五、十六日,叶圣陶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短篇小说《脆弱的心》,其中的“许博士”乃以胡适为原型,这是众所周知的。胡适对叶圣陶的这篇小说赞扬有加,觉得“颇有意思”,直到二十多年后,仍念念不忘。但一九二八年四月,面对另一篇刊登在《京报》附送的《饮虹周刊》上以包括自己在内的“活人”为原型的长篇小说《燃犀》,胡适却是另一番态度,他不仅写信表示异议,且下结论说:“本来这种用活人作材料的小说
城市的掌纹  隐藏在城市查依拉(Zaira)记忆中的历史十分经典:暮色之中,一个身份不明的人越过围栏,溜进了王后的寝宫。几个月之后,一个在襁褓中熟睡的婴儿被弃置在码头的一个角落。很多年之后,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艘来历不明的战船。从战船上发射的炮弹最后击中了王宫的屋顶。几天之后,篡位者的尸体被高悬在王宫前的灯杆上。那个在襁褓中熟睡的弃婴再一次遭受抛弃:他被赤裸裸地抛弃在他生命的“出处”或者说他生命的出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结尾,著名的话: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苏……也许就为了要成全她,成千上万的人的命运都改变了。张爱玲写这小说的时候还太年轻,《传奇》《流言》里少不了年轻放狠的态度,说不尽的苍凉大多挂在嘴上,战乱年代是历史打了个盹,因此“海派”得以屏息定神,凝视当下,倒反看出许多“人性之永恒”来,即使是不彻底的。  这大概就是小说家的梦想,在一些极为特殊的东西中找到通向真理的路途,特殊可以幻化成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动静结合;和谐有序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心理辅导活动课在我国一些沿海大中城市悄然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心理辅导活动课以一种惠及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团体辅导形式,在各地中小学校中蓬勃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调控好心理辅导活动课堂气氛,使之“活而不乱”是广大一线心理辅导教师的困惑。  一、“热闹”或“完美”  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性课程,它讲求活动性、体
与“魔鬼”打交道的红色资本家卢绪章  “周副主席,当资本家真比要我的命还难受呀!老朋友骂我,妻子不理解我,资本家的日子我真过够了!”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举国欢腾。在红岩村周恩来的办公室里,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倾诉道。  这位男子就是卢绪章。他于1933年和友人合办广大华行,经营进出口业务。1940年到重庆后,他接受周恩来单线领导,并利用广大华行的阵地,大力发展业务,为党筹措经费,被称为“中
新年伊始,接连传来两条与中国马拉松有关的负面新闻:一是去年全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王佳丽因服用兴奋剂被禁赛8年;二是被称为“半马女神”的业余马拉松选手李文杰,同样在兴奋剂检测中呈阳性。把这两条消息摆在一起看,本该是全运会冠军服药的新闻更具震撼效果。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可能会对后一条新闻更感兴趣。毕竟根据以往的认知,业余马拉松属于群众体育的范畴,理应将纯粹基于功利追求的兴奋剂拒之门外。但如今,随着在跑圈内
新目标英语教材不论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材的结构与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摆脱对教材的崇拜和依赖,深刻领会和把握课程内容,超越对教材内容的机械传递,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标的指导下,科学地、理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以形成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新目标英语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
节目嘉宾朱德之孙朱和平、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出席了研讨会。朱和平认为一档好节目必须要有好主题,要有正能量大情怀。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范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等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也畅所欲言,表达了观看节目的体会。  数据显示,《谢谢了,我的家》吸引了大量城市高知群体
摘要:随着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传统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翻译规范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描述性的翻译规范论应运而生。本文以图里的代表作《翻译中规范的性质与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图里翻译规范的主要思想加以分析,进而指出图里翻译规范论的贡献以及不足,希望能对当代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关键词:规则;规范;特异倾向;描述性翻译    引言    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逐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