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贵族”今安在

来源 :大飞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kel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0月24日下午4时零2分到6分,短短4分钟时间里,英国航空公司的3架“协和”客机接连在伦敦希斯罗机场降落,结束了自己的使命。至此,这款曾在世界航空界显赫一时的第一代超声速客机,最终走完了它27年的光辉历程。
  与波音737系列和空客A320系列飞机的交付量相比,“协和”的交付量太可怜了。难怪有人评论说,“协和”是“被平民化时代抛弃的贵族高新技术”。这也许是它留给世人的一个教训:高新技术一定要与市场相结合,才能保持自己强大的生命力。
  研制费用超10倍
  20世纪50年代,喷气发动机、后掠翼等技术纷纷登场,使战斗机迅速实现了超声速飞行。这时,英、法、美、苏等国纷纷着手研制超声速客机,期待在新一轮竞争中拔得头筹。
  1956年11月,英国宣布将研制一款能够比声速更快的民航客机,它推出的BAC223方案是一种装4台发动机、马赫数为2(飞行速度为声速的2倍)的100座超声速飞机。差不多同一时期,得到法国政府支持的法国宇航公司、达索公司、南方航空公司等提出了以“快帆”飞机为基础的“超快帆”方案。
  英法兩国的方案十分相似,尤其是飞机的气动外形几乎一样。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研制费用极高,加上方案相近,两国都有联合研制的想法。1962年11月29日,两国政府签署了共同研制协议。1963年1月13日,戴高乐总统在一次讲话中首次将这款超声速客机命名为“协和”。
  在两国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下,法国组装的第一架“协和”飞机在1969年3月2日完成首次试飞,并在同年10月1日第45次试飞时突破了声障。英国组装的第一架“协和”飞机于1969年4月9日首飞。1975年12月,“协和”取得英、法两国的适航证。


  1976年1月21日,法航205号机开航巴黎-达卡尔-里约热内卢航线。当法航205号机飞抵达卡尔时,塞内加尔总统在机场举行仪式,对“协和”飞机首次飞抵非洲大陆表示热烈欢迎。此次飞行,全程9 600千米,“协和”仅用了7小时26分钟。同一天,英航206号机从伦敦飞往巴林。
  “协和”在技术上是一项十分了不起的成就,足以令欧洲人感到骄傲。但是,从经济上看,英法两国政府为此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原来估算的研制费用为1.6亿英镑,但实际上到1976年“协和”开始运营时,英法两国已经为其付出了13亿英镑。1979年9月,两国运输部长会议作出决定,到第16架生产型飞机出厂后即行停产。也就是说,耗费巨资研制的第一代超声速客机一共只制造了20架就寿终正寝了。
  “协和”的致命软肋
  英法两国一度雄心勃勃,预计要制造300架“协和”,但最终只造了20架。其中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性差。由于油耗过高,载客量偏小,飞机的运营成本很高。“协和”的票价非常昂贵,比坐普通客机的头等舱还贵,使大多数乘客望而却步。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随着油价飙升,“协和”的这一弱点更加明显。
  航程短。“协和”飞机速度快,但航程仅为5 110千米,只够勉强飞越大西洋,无法充分发挥超声速飞机的优势。特别是在太平洋航线上,“协和”难以发挥作用。
  噪音污染严重。“协和”由于声爆高,所以被限制不得在大陆上空进行超声速飞行。美国联邦航空局的噪音标准使“协和”不能在美国境内飞行。继美国之后,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也禁止“协和”飞越其领空,使得不少航空公司打消了购买“协和”的想法。噪声可以说是“协和”商业失败的关键性因素。
  退役之后都去哪了
  如今,20架“协和”都在哪里?
  20架“协和”飞机中,用于研发的有6架,包括:两架原型机001和002号,两架预生产型101和102号,两架生产型飞机201和202号。真正投入商业运营的“协和”只有14架,生产编号从203到216,英国航空公司和法国航空公司各7架。
  除了一架坠毁、一架报废之外,其他的“协和”飞机如今都陈列在博物馆里。下面为读者一一盘点。
  “协和”001号是第一架从法国图卢兹飞上蓝天的飞机,1969年3月2日起飞,总共飞了397次、812小时,其中255小时是超声速飞行。1973年10月19日,该机退役后进入法国航空航天博物馆。
  “协和”002号1969年4月9日在英国菲尔顿工厂首次试飞,共完成438次(836小时)飞行,其中196次是超声速飞行。1976年3月4日,该机完成最后一次飞行后进入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博物馆。


  “协和”101号1971年12月17日首次试飞,共完成269次(632小时)飞行,其中168次为超声速飞行。1977年8月20日结束最后一次飞行后,进入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
  “协和”102号1973年1月10日在图卢兹首次试飞,9月20日第一次飞往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机场。有几年时间,该机两侧的涂装不一,一面是英国航空公司的涂饰,另一面是法国航空公司的涂饰。这架飞机总共飞了314次(656小时),其中189次为超声速飞行。1976年5月20日结束飞行后,在巴黎奥利机场向公众展出。
  “协和”201号1973年12月6日在图卢兹首次试飞,累计飞行时间909小时。1985年4月19日从沙托鲁飞到图卢兹后,结束飞行生涯,现存放在图卢兹空客工厂附近的一家博物馆里。
  “协和”202号1974年12月13日首次试飞,从菲尔顿飞到英国空军的 Fairford基地。这架飞机累计飞行1 282小时。1981年12月24日结束飞行后,停放在菲尔顿的一个机库里,为英国航空公司的“协和”机队提供备用零部件。2004年6月,该机被转移至布鲁克兰博物馆。


  法国航空公司投入商业运营的7架“协和”飞机的最终命运如下:
  “协和”203号,1975年1月31日在图卢兹首次试飞,累计飞行11 989小时。该机就是2000年7月25日执飞法航4590航班失事坠毁的那架飞机,机上113人罹难,也是“协和”自1969年3月2日首次试飞以来唯一坠毁的一架飞机。
  “协和”205号,1975年10月27日在图卢兹首次试飞,1978年完成一次环球飞行,耗时41小时27分钟,打破当时的世界纪录。该机累计飞行时间17 824小时,2003年6月退役后进入美国史密森学会航空航天博物馆。
  “协和”207号,1976年3月6日在图卢兹首次试飞,累计飞行时间14 771小时,退役后以1英镑卖给德国辛海姆汽车和技术博物馆。2003年6月24日,该机飞往德国西南部的巴登航空园,在那里拆掉机翼和尾翼,经过驳船和公路运输送到辛海姆博物馆,与原来已经陈列在那里的一架苏联图-144超声速飞机一起展出。
  “协和”209号,1976年7月9日在图卢兹首次试飞,累计飞行时间14 332小时。2003年6月27日,该机在自己的出生地图卢兹退役,和“协和”201号陈列在一起。2015年1月,它被转移至空客图卢兹工厂附近的博物馆展出。
  “协和”211号,1977年2月10日在图卢兹完成首次试飞,1982年退役,累计飞行时间5 814小时,最后一次飞行是在1982年5月27日。由于长期停放在室外造成严重腐蚀,1994年该机被拆解。
  “协和”213号,1978年6月26日在图卢兹首次试飞,累计飞行时间12 974小时,2003年6月14日退役,和“协和”001号一起停放在巴黎布爾热机场航空航天博物馆。“协和”213号曾经进行过环球飞行。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该机由东向西进行了一次环球飞行,耗时32小时49分3秒。1995年8月15日至16日,该机由西向东又进行了一次环球飞行,耗时31小时27分49秒。
  “协和”215号,1978年12月26日在图卢兹首次试飞,累计飞行时间12 421小时,最后一次飞行是2000年6月11日。不久后,该机退役,最终留在巴黎戴高乐机场。
  英国航空公司也有7架“协和”飞机。它们的最终命运如下:
  “协和”204号,1975年2月27日在菲尔顿首次试飞,累计飞行时间22 260小时。2003年10月31日,该机最后一次飞往曼彻斯特机场,而后停放在专门为其修建的一座“玻璃机库”里。
  “协和”206号,1975年11月5日在菲尔顿首次试飞。1996年6月2日,该机与“红箭”飞行表演队一起编队飞行,庆祝希斯罗机场建成50周年。该机累计飞行时间22 768小时,最后一次飞行是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飞回伦敦希斯罗机场。如今,它停放在苏格兰的国家飞行博物馆。
  “协和”208号,1976年5月18日首次试飞,累计飞行时间22 296小时。2000年8月15日,该机从纽约肯尼迪机场飞回伦敦希斯罗机场,以后就一直停放在希斯罗机场。
  “协和”210号,1976年8月25日首次飞行。1996年2月7日,该机创造了所有“协和”飞机中跨大西洋飞行最快的纪录,以2小时52分59秒从纽约肯尼迪机场飞到伦敦希斯罗机场。2003年11月10日,该机飞抵肯尼迪机场,完成了最后一次飞行。如今,这架飞机停放于纽约的海天空间博物馆。
  “协和”212号,1977年3月17日首次试飞,累计飞行时间23 376小时。最后一次飞行是2003年11月17日飞往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顿的格兰特利·亚当斯国际机场,机上有英国航空公司的70名员工。这次飞行不到4个小时,飞行高度达到18 300米。为了容纳这架飞机,当地政府在老斯宾塞种植园机场的东边专门建了一座新的展览馆。
  “协和”214号,1978年4月21日首次试飞,累计飞行时间16 239小时。2003年11月5日,该机执行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从纽约肯尼迪机场飞往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波音机场,最后陈列在西雅图飞行博物馆,和一架波音707以及波音747的原型机作伴。
  “协和”216号,1979年4月20日首次试飞,是最后一架生产出来的“协和”飞机。2003年11月26日,该机完成了最后一次飞行。在格林尼治时间11时30分,这架飞机从希斯罗机场起飞,载着100名英航员工在比斯比湾上空进行了最后一次短暂的超声速飞行。随后,它在布里斯托尔上空兜了一圈,飞过波蒂谢德、克利夫顿、滨海韦斯顿、布里斯托尔机场和克利夫顿吊桥,最后于格林尼治时间13时降落。当时,安德鲁王子在场,正式办理了交接仪式。这架飞机总共飞行了18 257个小时。如今,它停放在当初制造“协和”飞机的费尔顿工厂向公众开放,也是布里斯托尔航空航天博物馆的主要展品。
其他文献
2018年4月,第七届亚洲公务航空展在上海举行。作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展览之一,本届亚洲公务航空展不仅新增了虹桥机场二期公务机机库,展出面积创历届之最,前来参展的飞机也涵盖了从活塞式飞机到大型洲际公务机的全谱系产品,充分显示了各大制造商对于亚太市场的重视。  盼望已久的复苏  2017年,全球公务航空市场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复苏之态,让人们在持续震荡的市场中看到了一抹黎明前的曙光。根据通
期刊
近年来,机器人在航空制造领域的使用愈来愈普遍,其承担的任务也愈来愈繁重。同时,与机器人配套的新技术也愈来愈复杂,3D打印、VR等新技术层出不穷。随着机器人与这些新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航空制造业的面貌。  机器人+3D打印  3D打印是一项前沿技术,目前正在大规模普及,已经在很多行业有成功应用的案例。航空工业作为高技术产业,自然也不例外,2017年
期刊
“大飞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关于“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
期刊
赵志强,安徽宣城人。他的家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更是名扬四海。小时候,赵志强只要一听见飞机飞过山村的轰鸣声,就会拔腿跑出家门仰头张望,一直看着飞机远去。从那时起,他与飞机就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  5天飞了三种机型  1996年春夏之交,东方航空公司来合肥招收大学生飞行学员。消息传出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的校园里都炸开了锅。系主任对赵志
期刊
机翼上看似不起眼的一层薄冰,却很有可能给客机带来致命的危害。积冰到底会给航空安全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呢?我们从加拿大安大略航空1363号航班和全美航空405号航班空难中可见一斑。  机翼上有积冰  1989年3月10日,安大略航空1363号航班从桑德贝机场起飞后49秒坠毁,事故共造成24人遇难。事发后,加拿大运输安全委员会派人赶赴现场,调查员发现客机残骸距离跑道950米,仅有尾部保持相对完整。调查员
期刊
澳洲航空曾保持了長达半个多世纪的安全纪录,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航空公司。2015年,澳洲航空被Airlineratings.com评为全球十大最安全的航空公司之一。当然,这并不代表澳洲航空的客机就没有出过事故,重要的是,发生事故后该如何应对。  案例是最有力的说明。让我们回到8年前,看看英雄的理查德机长是如何在空客A380客机发动机发生爆炸的危机下力挽狂澜的……  发动机在空中着火了  澳洲航空3
期刊
从航空业百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一个时代成就一种工业模式,而一种工业模式又会影响相关产业的兴衰。如今,工业机器人在航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将工人从简单、重复、繁琐、单调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还能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精密操作任务。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还能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提升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全球航空制造企业广泛认同的转型升级方向
期刊
公务航空市场素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之称,在本世纪初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期间,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公务机制造商生产了大量飞机。但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公务机的销售量明显降低,全球公务航空市场开始经历“失落的10年”。  2012年~2017年的5年里,全球公务机交付量一直在700架左右徘徊,2016年甚至创下了661架的新低。但一些公务机制造商并没有气馁,它们在市场低迷期间,开始了一批新机
期刊
作为与新中国航空业合作超过30年的伙伴,GE航空集团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成长到壮大的辉煌过程。而作为中国大飞机项目的重要参与者,GE既是见证者,更是紧密合作的同行者。  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过程中,GE曾经参与了哪些项目?有哪些成果和收获?面对最具活力的中国市场,未来GE将执行哪些新的战略或发展规划……带着这些问题,在GE航空集团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大飞机》杂志专访了GE全球副总裁兼GE航空集
期刊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主攻方向,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工业装备的深度融合与集成。在飞机制造领域,随着机器人运动精度提升、与人交互协作更智慧、柔性协作更灵活,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应用到零件制造、装配和物流的各个环节。  20世纪70年代我们开始研制运10之时,无论是零部件制造还是部装、总装,中国航空制造的机械化水平都不高。2008年中国商飞公司成立之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