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对学生问题的三种态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f0902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将学生问题比作水在自然界存在的三种状态,认为教师应以欣赏“水”的各种状态的态度来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把问题看作“冰”,可以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步,如同在冰山上开凿出成功的阶梯;把问题看做“水”,可以通过解决问题逐渐提高自己,如同以知识和经验的水滴汇集成智慧的海洋;把问题看做“汽”,可以通过解决问题而丰富学生和自己的人生,使生活变得如云霞般多姿多彩。教师若能以欣赏“水”的心态来面对学生问题,将更加享受工作的乐趣,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 学生问题 态度 教学相长
  
  对教师来说,学生问题是老生常谈而又谈之弥新的一个话题。面对学生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各种“事件”,有的教师手忙脚乱,叫苦不迭;有的教师却乐此不疲,游刃有余。既然面对学生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无法回避的一部分,努力享受这个过程无疑是一种聪明的选择。我们可以从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三种状态得到启发,如果把学生问题当作不同形态的“水”欣赏、发现、感悟,我们就会看到这些问题透过教师的爱心和智慧可以折射出五光十色的彩虹。通过这样一种视角的转换,教师可以更加享受学生工作的乐趣,并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和学生一起成长进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一、水之“固态”:凿冰为路,把问题铺成学生成长的阶梯
  人们常把珠穆朗玛峰作为人生高度的象征,而要达到这样的高度,绝对不是容易的事。在攀登的路上,覆盖着无数的坚冰,这些坚冰的背后隐藏着未知的危险,也隐藏着成功的机遇。而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就如同这些坚冰一样,可以成为万劫不复的深渊,也可以成为攀援而上的阶梯。这就需要教师伸出援手,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勇气,开辟一条通往峰顶的道路。
  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有问题出现是必然的,没有问题才是不正常。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生命,面对着这个庞大的世界,有许多东西都是未知的、新鲜的,有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是从未面临过的。正是经过一个个的困难的磨练,一个个错误的积累,学生才渐渐地积累出面对人生的经验,渐渐地克服自己的缺点,逐步成为一个坚强的、智慧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做的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对眼前的问题产生畏惧和厌弃,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战胜自己,战胜困难,帮助他们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在不断进步,教师也会体验到育人的乐趣。如果教师把学生的种种问题当作麻烦,采取打压、遏制的方式,不允许问题的出现,学生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固然表面上风平浪静,却也丧失了内在的活力;同时,教师也失去了许多引导学生发展的绝好机会。
  向上的攀登需要阶梯,但阶梯不是凭空出现的。当这些问题的坚冰横亘于面前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诅咒这些坚冰的出现,而是帮助学生凿开坚冰,凿出道路,一步步爬得更高。当学生站到峰顶笑傲群山,岂不是教师最开心的事情吗?
  二、水之“液态”:涓滴成海,把问题变成自己学习的机会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滴“水滴”的话,当以消极的心态来面对时,这水滴会聚成烦恼的洪流;若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水滴会汇成智慧的海洋。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发生的一个个问题都是自己所要面临的一个个挑战。能否顺利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其实也是对自己智慧和能力的考验。所以,教师常常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学生之间闹了矛盾,教师要变成“法官”,进行公正的裁决;学生心理出了偏差,教师要变成“心理咨询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师要变成“学习专家”,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身体状况不佳,教师要变成“护士”,送医院、陪护、嘘寒问暖……面对诸多的问题,常会有教师觉得疲于应付,从而产生抱怨、厌倦心理。诚然,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投入一定的精力,但是如果把这种投入当作自己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就会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把解决问题当作自己的成长和收获。这样一方面,教师自身的能力会不断提高,解决问题越来越得心应手,另一方面,教师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当中也获得了成就感和愉悦感。一位教师曾在帮助自己班上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学生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学的奇妙,于是她在启发帮助这位学生的同时,自己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的各种相关知识,后来不但成功地帮助了这位同学,自己也成为了同事公认的“心理顾问”,她所带的班被评为市里的优秀班级。
  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必须先有解决问题的本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帮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当新的知识和能力如百川汇海般不断地转化为自身的本领时,教师会觉得自己变得更强大,更有力量。
  三、水之“气态”:云蒸霞蔚,把问题看成丰富人生的传奇
  水在天则为汽,汽蒸腾为云霞。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背后常常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若带着欣赏的心态来面对学生问题,教师工作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对于教师来说,最经常生活的场景是学校,最经常面对的对象是学生,相对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教师的生活是比较单一的。但是,教师的生活又是异常丰富的。一方面,学生们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拥有着丰富的心灵世界和生活世界,教师共享着学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这一纽带,与无数个社会单位连接(如学生的家庭,学生的实习单位,学生的各种团体,等等),并通过这些社会单位拓展了自己的生活视野,看到了更广阔世界的内容。这样,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就可以看成一场未知世界的探险猎奇,不管是学生的内心,还是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家庭,以及其他生活空间,都为人生增加了丰富的内容。用这种心态来看的话,每一个问题,每一个事件,都是打开一扇未知之门的钥匙,门的后面隐藏着精彩的人生传奇。
  故事可能每天都在发生,每天都可能看到精彩的生活剧情。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的是,自己不仅是故事的旁观者,更是故事的参与者;不仅要看到故事的发展,而且要改写故事的结局。当学生的生命故事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变得不同、变得更好的时候,就是教师发挥自己“魔力”、体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在这样的心态下,平淡的生活也会变得惊心动魄、精彩纷呈。
  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绎生命之剧的舞台,教师有大部分的生命时间都花在学校,花在学生身上。用欣赏“水”的心态看待和处理学生问题,其实是对自己生命时间的珍惜与升华。在塑造他人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塑造自身;在无私付出的同时,也在开心地享受收获。在这种心态下,面对学生问题,就不再是一种麻烦,而是一种乐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都能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相似技术,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灵活组织教学,以加快教学进程,促进学生运动爱好与专长的形成。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相似技术 合理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体育项目在教材的纵的系统中和横的联系上存在基本动作相同或动作结构相似的共同规律——相似技术。尽管它们在动作外形或动作顺序上有所差别,但我们仍可根据共同之处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灵活组织教学,以加快教学进程,帮助学生
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粳型农垦58S与广亲和材料(SMR/8798)杂交育成的广亲和籼型光敏不育系M901S和籼型温敏不育系鉴29杂交选育成不育起点温度低的籼型光敏不育系明光34S,199
摘 要: 在日常交际中,尤其是面对一些突发状况,人们常常会使用一些简洁凝练的语言,这些简化的语言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其中有一部分是言者在交际过程中有意使用的不明确的、含糊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达到交际目的的一种策略。本文从一些日常交际中的具体实例入手,结合实例探讨了交际中的简化回答和语用模糊的关系。  关键词: 简化回答 语用模糊 关系    一、前言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或经历过这
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学习”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是较高的。也就是说传统的教师教课本,学生学课本的方式方法已经不适合新时期教学的需要,也不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了。因此,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探究性学习精神就成了新时期教学的关键。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师生共同的探究性学习精神。下面我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师生共同的探究性学习精神和能力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历史课程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结合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网络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都有很大的转变,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问题的分析,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导向性的工作,长期以来担负着引导大学生思想走向的重要任务。随着改革开放
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已由原来注重“教”转为注重学生的“学”,学生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
摘 要: 教师要提高《机械基础》教学质量,应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入手,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机械基础》 教学质量 教学策略    《机械基础》是我校机电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到“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传动”等多方面内容。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拓宽知识结构、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素质是本课程的目的。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基础和专业感性认识
该项目由煤田地质局第一地勘公司科教中心承担,最近在邯郸市通过鉴定。项目内容分为三部分,除岩芯摄相及岩芯保管外,提出了钻孔地质编录标准化描述内容及使用词汇。后者以《
摘 要: 有关中国“国民性”的研究曾一度引发热议。近代西方关于中国国民性的评价,尤以明恩溥《中国人的气质》为主要代表。而在近代中国,中国人开始掌握话语权,以辜鸿铭、林语堂为代表,在《中国人的精神》和《吾国吾民》中回应并反驳了某些西方误读。解读这三部作品,目的在于用后殖民主义视阈,解构被殖民的民族的一种被强制的文化认同感,解构这一建构在不平等话语上的知识──权力体系,让属下发声,塑造一个属于东方自己
绘画似乎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从幼儿拿起笔随意涂鸦就开始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孩子不那么喜欢动手了,有的孩子画得总是那些,这些孩子在绘画时是不是愉快、自愿的,情感是否积极主动?这就更需要老师作积极正确的指导,下面我谈谈在指导幼儿绘画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一、开拓幼儿眼界,积累绘画素材  绘画这一艺术活动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它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一种能力,而是人类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